沒錯、這次要介紹的就是當年冷戰時期東德機械相機最高工藝、135 SLR創始者的Ihagee的......................."入門產品"─EXA-1b


話說當年Ihagee的高級產品EXAKTA VX/Varex系列外型精緻高雅、功能強大,可惜售價卻是當年東德貧窮共產國家一般工人一個人四到五個月的薪水,加上冷戰時期西方世界對東歐共產國家多多少少實施了軟性的經濟制裁,EXAKTA再漂亮再好用(這點有爭議)也出口不了多少到西方世界,因此Ihagee即使是身處吃大鍋飯的共產國家中再怎樣也沒辦法填補無窮無盡的資金缺口。於是在一番痛定思痛之後推出了平價的入門級產品EXA系列,主要就是將高階專業形象的EXAKTA予以簡化,希望能藉由高銷售量來撫平獲利不足的問題,而EXA-1b就是這一系列"入門機種"中的高峰時期機種;相較於最後的EXA:EXA-1c而言,不像EXA-1c滿身的塑膠味,在EXA-1b的身上多多少少依舊保留了Ihagee的質感形象................

1.首先還是來個機身的正面照吧:

EXA-1a原本採用的是自家的EXAKTA接環,不過隨著時代的潮流衝擊加上生產成本的問題,EXA-1b終於屈服,採用了當時的主流M42接環,因此相較於EXAKTA而言在台灣至今市面上要尋找EXA-1b可用的鏡頭並不困難。
2.接著是機頂的照片:

看起來中規中舉,從左到右依序是快門速度設定轉盤/迴片桿、機頂五菱鏡、重複曝光/迴片按鈕、捲片桿/計數器/底片感度指示器,比較可惜的是我入手這台底片感度指示器的塑膠蓋已經破損,不過因為這台機器並沒有測光功能,所以這方面的不完美影響的只是"奇檬子",對拍照功能倒是沒有影響。
3.首先先看一下捲片桿這邊:什麼、你說什麼?你說我剛剛說錯了、你說捲片撥桿左邊那個應該是快門才對吧?一般相機都是那樣的啊.............我說少年仔、誰規定快門一定要在那個地方的?我沒說錯、那真的是"重複曝光兼迴片鈕",過片時按著那個按鈕就可不過片單讓快門上弦而迴片時也確實要一直按著那個鈕才能捲片啊。

其實、攝影老骨頭應該早都知道謎底了;沒錯、Ihagee當年做的就是"左手相機",EXA這個系列是為了降低售價的"妥協之作",當然在某些地方只好"順應大眾",把捲片桿放在右手,不過呢............快門按鈕他們倒是很不妥協的永遠在左邊!............沒錯、就是剛剛照片上鏡頭接環右邊那個金屬按鈕 (乖乖回頭看一下正面照吧,左邊那個是閃燈線插座).......

4.快門設定轉盤:這又是個蠻令人





而轉盤下方三個圖形分別是快門速度跟閃燈同步速度的顯示,我猜八成有人會搞不清楚怎麼要用到三個圖。其實機器本身的閃燈同步在30與60之間有個紅點的標示,當不使用閃燈時當然快門速度標示是看黑色三角形的指示,如果使用的是舊式的"鎂光燈"(燈泡裡面有鎂絲,用一次就燒一顆那種)就把紅點轉到跟左邊橢圓色圖形指示對上,而如果是用現代的電子式萬次閃燈就當然轉到右邊的閃電標記上了,一點都不麻煩、對吧?
5.機背簡單俐落,除了觀景窗幾乎什麼都沒有,背蓋上打著Made in GDR─德意志民主共和國製造。

觀景窗旁邊的小撥桿是快門鎖,有點漏銅的跡象了。
6.快門鎖這個狀態就是鎖定,此時無法擊發快門。

7.機底部份:可以看到靠邊緣處有四支伸出的金屬小柱,這樣可以避免底部電鍍金屬零件的磨損,中間的圓環則是開蓋裝置,當轉環上的紅點對上右邊基底的白點時就可以拆下底蓋兼背蓋了。而最中間的圓孔當然是腳架孔、目前市面上的一般腳架通通都能用。

8.這就是拆下機背的狀況:

9.機背特寫一張,可以看到造型特殊的底片壓板,而底板上則是貼了黑色絨布的吸光材料。

10.EXA-1b的底片片軸是可拆式的,因此使用時要小心不要讓它"離家出走"了.....


題外話:EXA-1a跟1b幾乎除了接環跟一些小地方不一樣以外,其他地方幾乎一模一樣,而國內老機達人486在介紹EXA-1a時曾表示EXA-1a可以將"底片反過來裝",也就是反過來將片軸裝在左邊,上片後先將底片全部捲出來到片軸上拍攝時就變成拍一張收一張,一方面底片拍完時不用迴片,另一方面萬一底片沒拍完卻有小白或腸病毒小惡魔之類手癢生物誤開底蓋,那至少已經拍完的底片不會就此大江東去。我原本以為EXA-1b也能比照辦理,不料卻不行,弄了半天底片捲片孔就是對不上捲片軸上的勾,不知道是片軸問題還是EXA-1b取消了這個功能又或是486老大搞錯了,也希望有EXA-1a的人試試看吧..............

11.老老實實的上片捲動,就是這樣...........


12.眼睛利的人應該早就發現了、這台的觀景窗部分怎麼好像跟機身不怎麼一體的樣子啊?!
沒錯、這就是Ihagee相機的特色,也是讓EXA保有EXAKTA專業相機形象的一點──可更換觀景器!這就是拆掉觀景器的EXA-1b:

插一下話:原本相機所附的眼平觀景器對焦屏是全磨砂的,因為亮度不夠用起來實在痛苦,所以我就把自己一台Praktica MTL-3零件機的對焦屏拆出來,磨了一下後換過來用,有裂像對焦至少方便一點了,這也是EXA系列相機的"專業特點"之一──可更換對焦屏。


要拆觀景器也很簡單,直接抓住兩邊稍稍用力一拔就出來了.........
13.原本觀景器裡面的磨砂對焦屏:


對焦屏上還約略看得到有前一任主人用鉛筆畫的輔助取景用的直線..........
14.而EXA其實還有一個特殊的地方,就是它的快門簾。普通的SLR相機拍攝時通常會聽到啪─恰兩聲,分別是反光鏡上升跟掉下的聲音,不過EXA快門聲別出一格,因為只有"一聲",一開始時很真的很不適應。原因就是它的快門簾跟一般SLR不一樣,不是一般常見的什麼橫走布簾、縱走金屬、縱走布簾、橫走金屬(謎之音:這個有嗎?).............而是所謂"翻斗式"。用說的實在很難解釋...........:就是EXA的快門簾其實是用反光鏡當前簾,當按下快門反光鏡上升時就等於打開前簾,之後有一片金屬片依弧形軌道由下往上滑蓋住露出底片的洞完成後簾動作。就因為這種構造使得EXA系列相機的快門速度無法提高;也因此如果快門不上弦的話反光鏡不會下降,此時EXA是無法取景拍照的。

開始過片、反光鏡開始下降。

更下降的反光鏡,可以稍稍看出反光鏡的後面有個"坌斗狀"的構造,這也是翻斗式的名稱由來。

這是快門完成上弦後反光鏡降下的狀況。

按下快門,此時反光鏡上升完成前簾動作(此時是設B快門以便觀察)。

接著是遮板跟著上升完成後簾關閉的動作,此時不重新快門上弦的話反光鏡不會下降。
15.這台相機入手後不久,我桌上出現了神秘物體.............:

奇怪的東西....................


我的EXA-1b怎麼身高變矮了?..........

16.哈哈哈、原來是先前訂的腰平觀景器到了,賣家說沒有對焦屏、沒關係,反正我有一片全磨砂的備用品......


中間的黑色直條只要將上面按下蓋子就會彈開。


腰平觀景器打開後的樣子,搭配老東蔡單層鍍膜Pancolar 50mm/f1.8標準斑馬鏡,嗯、果然比較能"唬人",有點專業相機的架勢了。

展開的觀景器,中間的放大鏡可以讓你精確對焦,也可以折下去作取景。

把放大鏡折下去看對焦屏上的影像吧..................全磨砂沒放大、這要光靠這個對焦有點太高難度了吧?

試試看表現透過放大鏡對焦的狀況.....................失敗


繼續離題:基本上高階的EXAKTA可以用入門機EXA的觀景器,可是很奇怪的EXAKTA觀景器就是不給EXA用,這又是一個謎...............(別問我為什麼知道)。
19.至於EXA-1a有多大台呢?其實是不大啦(當然比現在的小DC大)。

跟DVD+R空片比較一下就會發現其實它的體積在傳統相機中並不算大。

跟專業機的老哥(?)EXAKTA VX IIb相比,確實秀氣多了


至於說到相機,不管再貴的相機拍出來的結果要是不好那就是廢鐵


這些都是由Pentacon 29mm/f2.8 SC所拍攝,單層鍍膜的老鏡頭不只抗耀光能力較弱、色彩跟解像鍍表現都較差(加上鏡頭本身鍍膜也受損了)。










這支是已經賣掉的Pentacon 135/2.8所拍,表現是還算可以,不過實在是沒有特色。

這張則是CZJ 50mm/f1.8 Pancolar SC在室內拍攝,當時光圈已經開到F2,所以景深自然淺得無法包住所有想要的景象,偏偏當時沒帶腳架,而EXA-1b又沒慢快門(這時再怨什麼也沒用啦)。

至於拍黑白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