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Apple/Mac也好多年了,雖不像很多蘋果達人一樣擁有許多夢幻機種,但在朋友中我對蘋果的支持也可稱為異類了,而由於工作上的需要及工作量的增加,原本使用的G4 450已不敷操勞,經過多方考量及等待,終於入手這部舊瓶裝新酒的all new iMac G5 20",因為這部機器大家都再了解不過了,我就不多贅述而以另一個觀點來分享我的蘋果們。

舊瓶裝新酒:2G MHz iMac G5 20"
G4 烤麵包機-PowerMac G4 450
450 MHz PowerPC G4 CPU、768mb ram、ATi 16mb VRAM顯示卡、20G Maxtor ATA HD、DVD-ROM
我的第一台Mac陪我征戰多年,但在面對現今的軟硬體已力不從心,雖說如此但它仍是相當穩定的,所以並沒有急著想把它賣掉。
舊瓶裝新酒:2G MHz iMac G5 20"
被稱之為烤麵包機的原因:從機身上頭跑出的吸入式光碟機,像極了烤好的土司跳出來,在當時被戲稱為烤麵包機。
舊瓶裝新酒:2G MHz iMac G5 20"
經典中的經典,傳說中的拆核彈式拆機法,先壓下中間的拉桿會慢慢昇起(液壓?)
舊瓶裝新酒:2G MHz iMac G5 20"
接著就可抽出整個機體模組
舊瓶裝新酒:2G MHz iMac G5 20"
這是優於現在的Mac mini的機體設計,在那個時候就已預留了無線網卡的設計
舊瓶裝新酒:2G MHz iMac G5 20"
G3 小白電磁爐-iBook G3 600
600 MHz PowerPC G3 600CPU、384mb ram、ATi 8mb VRAM顯示卡、更換過的30G Fujitsu HD、DVD-ROM,加購無線網卡。
第二台Mac雖然是我的最低階機種,卻可以稱得上我用過最穩定的Mac,買來到現在幾乎沒發生什麼大問題,不過有次被我硬生生的摔了一次,換過硬碟後跟沒事一樣,原本很慢的效能在換裝了Tiger後,在某些方面比起CUBE可是有過之而無不及,而它的綽號是我朋友看到後取的,我覺得蠻貼切的。
舊瓶裝新酒:2G MHz iMac G5 20"
小白口香糖-iPod Shuffle 512mb
因工作需要常要帶著1~200mb的檔案來往印刷廠,iPod對我來說有點大而不當,iPod Shuffle完全符合了我的需求,便宜,方便、簡單,至於為何稱做口香糖...不用我多說了吧~
舊瓶裝新酒:2G MHz iMac G5 20"
今日主角
G5 批薩盒-iMac G5 2.0 20"
2.0G PowerPC G5 CPU、1.5G DDR-SDRAM、ATi Radeon 9600 128mb VRAM顯示卡、WD-250G Serial-ATA HD、Pioneer DVD-K04L 單面雙層DVD燒錄器、內建無線網卡及藍芽、20"LCD。
基於PM太貴且我需要新螢幕,在考量我的事業沒有做很大的情況下,iMac G5 20"是較適合的選擇,
舊瓶裝新酒:2G MHz iMac G5 20"
髒髒的身份證明
舊瓶裝新酒:2G MHz iMac G5 20"
另一個角度
舊瓶裝新酒:2G MHz iMac G5 20"
了無新意背面照
舊瓶裝新酒:2G MHz iMac G5 20"
白麻薯滑鼠
舊瓶裝新酒:2G MHz iMac G5 20"
悲情的配角-Apple LCD 15",當初配合CUBE以兩萬元購買(原價三萬元),因為接頭的關係如今我還是只能接CUBE,無法加以使用,但他依舊有著apple的精神-簡單耐用,到如今沒有一點損耗的感覺。
合照來一張
舊瓶裝新酒:2G MHz iMac G5 20"
疊疊樂!?別鬧了~排排站還可以啦!
舊瓶裝新酒:2G MHz iMac G5 20"
正面比較一下
舊瓶裝新酒:2G MHz iMac G5 20"
換個角度
舊瓶裝新酒:2G MHz iMac G5 20"
簡單的步驟就能連接兩台電腦和iPod Shulle還有我的T610,
舊瓶裝新酒:2G MHz iMac G5 20"
隨機當然是Mac os X Tiger 且昇級到10.4.1
舊瓶裝新酒:2G MHz iMac G5 20"
兩個網頁並排ok
舊瓶裝新酒:2G MHz iMac G5 20"
在CUBE和iBook上無法顯示的美美水波紋終於看的到了
舊瓶裝新酒:2G MHz iMac G5 20"
iMac G5的使用者一定要裝的一個百大無用軟體之一"disctop",它會讓你放光碟進去時從右邊跑出個光碟進入的畫面,大小和位置都和真正的光碟一樣,相當有趣但沒用處的軟體。
舊瓶裝新酒:2G MHz iMac G5 20"

當我拿到機器時的第一句話是:" X !怎麼這麼重!"以我瘦弱的身軀要單手拿起來還真有點吃力,電腦擺上只接了一條電源線就可以上網了(有免費的無線訊號真好),而整體的效能當然是非常的好,不然這麼貴的價格就白花了,使用上第一個不習慣就是我常常呆住,因為以前做稿時一個動作可能就要等個一下子,現在常常電腦算完了我還不自覺的呆了一下才反應過來,哈...。
優點:
1.除了快還是快,雖說我的感覺不準(因為之前的機器太慢)但1.5G的ram比起PC-2G的ram不會遜色太少。
2.配備充足:比較不用擔心擴充的問題了,以工作來說該給的都給足了。
3.節省空間:這點就有目共睹啦~
缺點:
1.價格:62900是比以前便宜,但台灣蘋果把美金1799加上關稅和運費還有利潤乘於35還是讓人有點ooxx......。
2.配備更換:內建512mb ram換購1G ram,不行!鍵盤G5型換G4(USB在側邊)型,不行!有線鍵盤滑鼠換購藍芽鍵盤滑鼠,不行!雖說早知道apple的規則,但還是覺得有點不方便。
3.LCD:一分錢一分貨,它的LCD用料應該和Apple Cinema Displays還是有差別!感覺不太一樣。

還有每次我都要提的Tiger難用的大易輸入法,還我10.3版的大易啦~
拍照的技術太爛,照片有調亮一點以方便觀看。
舊瓶裝新酒:2G MHz iMac G5 20"
心中的蘋果巨塔

台灣新的iMAC已經有貨了嗎?!
手腳真快啊~~
joyen000829兄:
你太客氣了啦!
對初入蘋果的一年級生來說,你已算是蘋果達人的境界了,
羨慕!羨慕!
"真心愛台灣"
太捧了!蘋果機真的太美了!完全沒有"過時"的感覺,每部都是經典。謝大大分享!

想問大大的小白養了老虎會不會力不從心或是什麼的?我剛買了小白但還未裝 Tiger....
蘋果的東西非常耐看

經過這幾年

還是不減魅力

so cool

oops

Ps.很乾淨的桌面..
熊一匹夢街道
台灣蘋果的new iMac已經到貨了,我5/18訂原本19號就可拿到,但他們搞了個小烏龍把20"iMac送成20"LCD所以我20號拿到。

iBook裝Tiger應該完全ok,我的G3 600以前看"火影忍者"時會遲滯的很嚴重,現在已經可以用順暢形容了,但前提是要用清除安裝,我第一次要覆蓋安裝就很慘。

說來也許大家不信,用蘋果的產品久而久之我也養成簡單的個性,我的電腦桌面一定要保持淨空的狀態,這樣用蘋果就會有另一種極簡的美感,當然真正的桌面有小小整理一下啦~
再請問一下...joyen000829大哥是在哪家水果店購買的
給小弟參考一下
口水已經流滿地了,這樣的一系列產品放著當古董都很好看
ID的水準真是讓同業望塵莫及
joyen000829 大 可否請教一下
您的dashboard 裡面 一個項監視器畫面的.還有一個卡通圖案的是什麼

因為有太多dashboard可以不過英文太差.都不知道視作什麼用的 很怕錯過好康的
所以.....

可不可以介紹一下呢?
我在台中nova地下樓買的,是以前全真的朋友介紹向一位在台灣mac大家蠻熟悉的朋友"小培"訂購的,還不錯!但在此為避嫌不做廣告。
其實照理說現在要全台拿到貨應該都還ok吧!我猜~
而價格應該也是死豬肉價62900,我有加1G Ram實際價格一樣請直接問店家,嘿...。
那幾個dashboard其實都是沒什麼用處的,我也只是看到幾個有趣的抓下來看看,那個監視器是在美國的街頭(忘了什麼街),有一個像數字"5"的那個是經典遊戲"貪食蛇",那個漫畫的我也沒在用,說到dashboard我怎找不到有像Kxxxxx的文的放照片工具,都沒人做嗎?奇怪!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