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的相機因為長期借用在實驗室, 所以手邊沒有拍照工具. 與前人圖文並茂的文章相比, 這篇心得相對遜色很多. 本人又非文學科班出身, 無法以精彩的文筆補足沒有圖片的遺憾, 所以各位朋友就姑且看之. 這篇也算是文以自娛, 但因愚者千慮, 想到自身的感想可能可以提供一些朋友作為參考, 所以還是發表出來了.
首先聲明: PowerMac 並非移動型機種, 所以放在 Mobile01 可能會有一點文不對題; 在此先對板主說聲對不起了. 如果板主認為不適合, 請就地正法, 本人不會有什麼怨言的.
緣起 - 自我催眠的決策機制
話說小弟一開始就打定主意, 要抱就要抱一台 PowerMac, 而 PB 與小白 (iBook 也) 完全不在我的守備範圍內. 為什麼呢? 錢? 其實買 PowerMac 的錢也夠買一台不錯的 PB 了, 所以錢不能算是理由. 綜合我的決策過程, 我的理由不外乎以下幾種:
1. 蘋果的攜帶型機種都共同的缺點: 產熱高了一點, 電池使用時間短了一些, 機器也重了一點. 小弟用慣了 10.4" 螢幕的機種, 實在不太能夠忍受超過 1.5 公斤的重量, 而且為了避免需要攜帶電源線, 電池使用時間越長越好.
2. 購買動機: 小弟是因為使用了一陣子的 Mac Mini, 覺得能夠認同 MacOS X 目前的使用方式, 而又希望能夠使用更高性能的電腦作為工作用機 (放在實驗室), 所以會興起購買的慾望 (其實敗家的慾望是不需要理由的). 買來的電腦在理想中能夠代替我目前使用的 Linux 工作站, 並且要能夠讓程式執行得更快.
3. 使用模式: 以我們的工作性質來講, 螢幕大是有好處的, 但是沒有像美工那樣高的需求. 如果能夠同時用兩個螢幕是最好的. 使用上會有一定的時間跑 batch job, 所以移動性並不是一個需要考量的因素. 因為同時充當個人桌機, 所以要能夠在跑 batch job 下還保持一定的使用效能 (開開 Word, Powerpoint, Safari, Mail), 因此效能佔了相當大的重要性.
在以上的考量點之中取得的結論, 就是只有 PowerMac 算是符合我的理想需求. 那為什麼選 2.3 GHz 的機種, 而非 2.0 或是 2.7 的呢? 主要原因是為了擴充性, 我想跑的程式最重要的是 CPU 速度與 RAM 的大小. 2.0 機種的擴充性差了一點, 2.7 卻是液冷, 對有流動的西在自己機器內跑我是不太放心的... 而且貴了快一萬, 我是覺得沒有必要為了 0.4 GHz * 2 與好一點的顯示卡多花這筆錢.
其實說到底... 也只是因為看到 PowerMac 內部的組裝藝術.... 就讓小朋友出走了

使用心得 - 天堂與地獄的交會
使用上我是以跑科學用軟體為主, 這些大部分是免錢的. 這個星期大部分時間是花在設定及取得這些軟體, 雖然還不完整, 但是已經有一些確定可以用了. MacOS X 的介面當然是賞心悅目的, 也順便用 Photoshop 處理了一張要用在論文的圖 (大約 100 MB 大小). Photoshop CS2 感覺有點鈍鈍的, 可能是因為他耗用資源耗得蠻兇的吧!
一般的 Office 程式倒是開得很快, 不過最讓我高興的是 Fink 的 source install 速度.... Compile 幾個 package 下來只花了幾分鐘, 真是太神奇了! 而且機器也非常的安靜, 不會吵到旁邊的人. 現在就是不知道工作的程式跑起來如何, 可能改天再試吧...
目前這台電腦接著一台 ACD 20" (自己的) 跟一台 VX175 (實驗室的), 自己將 RAM 弄上 4G, 跑什麼東西都感覺爽度十足.... 現在就是看他怎樣能夠幫我做正事了. 天堂啊~~
只是荷包又薄了許多, 看起來有一陣子要省吃儉用了 (地獄啊~~).
arch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