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對手會犯錯,是棋力停滯的最大毒癮

假設對手會犯錯,是棋力停滯的最大毒癮

許多棋友花了很長時間上網下棋,卻往往不見水平有所增長,這種停滯不前的背後,隱藏著一個極具破壞力的習慣︰「在落子之前,先假設對方會下錯棋。」

這並不是罕見現象。

在最近一次課堂中,我就從一位學員身上清楚地看見了這個問題。

某一次,我請他打開手機裡的五子棋App,翻閱他過去的對局紀錄。短短幾分鐘,我便察覺出端倪。他在開局與中盤時,頻繁走出一些明顯違反棋理的弱著。

我皺了皺眉,問他︰「你這樣下,如果對方下對的話,你不就全局崩潰了嗎?」

他聳聳肩,露出一種有點得意的笑:「可是老師,如果對方是笨蛋,我不就贏了嗎?」

那一瞬間,我愣住了。

他說得毫不猶豫,眼神裡甚至帶著點興奮。

那不是單純的僥倖心理,而是一種被偶爾勝利所強化的思維上癮。

我忽然意識到,這不單純是下錯棋的問題,而是一種「假設對方會犯錯」的心理毒性回路。

當下我沒有直接批評他,而是用我在課堂上常用的「三問法」進行引導。

第二個問題問出口的時候,他沉默了。

他的表情從自信轉為慌張,最後低下頭,用很小聲的語氣說:「那我應該…不能這樣貪快。」

那盤棋之後,他的思考節奏慢了下來,但每一步都更穩重。

雖然「期待對手犯錯」的念頭仍會偶爾冒出,但我知道,他已經踏出了改變的第一步。

這段經驗讓我想起心理學中的一個概念︰間歇性強化(Intermittent Reinforcement)

人類最容易上癮的,不是「每次都贏」的遊戲,而是「偶爾贏」的遊戲。

因為那種不確定性,會帶來劇烈的多巴胺波動。這正是賭博、抽卡遊戲、甚至社群媒體讓人上癮的原因。

上述那位學員的思維就是被「偶爾贏到笨蛋」強化的。

他的大腦學會了「冒險有時會贏」,即使那是錯誤決策。

久而久之,他不再思考更優化的解法,而是尋求那種「運氣剛好站在我這邊」的快感。

這是一種「棋盤上的毒癮」。

而這毒癮的危險在於,它讓人把僥倖當作能力,把錯誤當成刺激。

那麼,如何幫助這類棋友,脫離這典型的固化行為呢?

我認為,脫離固化行為的方法,除了不假設對方會下錯外,更重要的是主動練習「假設對方會下對」。這需要訓練棋友的「心態模擬」能力,即在每一步棋之前,強迫自己預測對手所下的每一步棋都是對的。這從根本上改變了他們的思考習慣,將「找捷徑」的心態轉變為「全面規劃」的心態。

我在上課時,會趁著與學員進行覆盤的時候,刻意挑出學員因為“先假設對方會下錯”,而走得不太好的那幾步棋,並且連續問他三個問題。

「你這一步,是不是假設對方會下錯?」等學員給予正面的回應後,我會馬上追問「如果對方下對,你的局面會變得如何?」

通常問第二個問題時,對方就會開始進入稍微焦慮的狀態,沒辦法馬上進行回答,或者是猶豫一陣子後,向我坦承他這步棋確實想得不夠周全。

然後,我會繼續追問第三個問題「沒關係,那假如可以有重來的機會的話,你會怎麼走這一步棋?」

我提出的「三問法」的邏輯是:

˙第一問讓學員意識到問題。

˙第二問讓他直面後果。

˙第三問則讓他找到解方與成長的契機。


不過,對於某些年紀較小或者自尊心較強的學員,這一連三問的方式可能會引起他的焦慮或防衛意識。

因此,我會改成更溫和的「四問法」版本,例如:

˙「我覺得你這步棋很大膽,很有想法。可以告訴我,你當時的考量是什麼嗎?」→先建立安全感

˙「如果對方下對,你覺得局勢會變化成什麼樣?」→維持中性,引導思考。

˙「你可以先深呼吸一下,再想想看如果對方下對,你該怎麼辦?」→讓學員冷靜面對。

˙「那如果有重來的機會,你會怎麼走這一步?」→幫助學員主動修正思維。


可以的話,在覆盤過程中,我也會試著用「三明治溝通法」﹙Praise sandwich﹚,也就是先讚美、再指出問題、最後再肯定對方的覺察。例如:

「這手棋很有野心(讚美)。但如果對方下對,這裡可能會被牽制(建議)。不過你能察覺對方的弱點,這點非常好(鼓勵)。」

我們可以把棋局的進行,看成是一種「雙方輪流決策」的系統,若下棋時常常喜歡假設對方會犯錯,而讓你簡單獲勝,就等於放棄面對現實的對抗環境。

所以,提升棋藝水平的第一性原理是:「假設對方永遠下對」,提高自己在最嚴苛條件下,仍能優化決策的本事。

––––––––––––––––––––

關於作者
cool
如果想法真的是"冒險有時會贏"
那表示自身棋力不佳, 幾乎到哪都下不贏(因為對手不會輕易犯錯)
但偶爾因對手犯錯讓自己贏棋
就會開始認為如果自己下一些失著, 可能會擾亂對方也一起失著
就能提高自己勝利的機率
又或著可能是因為自己曾經不小心失著, 而讓棋力比自己差的對手贏棋
才產生這種想法
但看過日本有名的圍棋漫畫"光之棋(棋靈王)(祺魂)"的都知道
劇中主人公所下的"失著", 只是別人(對手與旁觀者)都以為他失著
實際上並不是失著, 單純只是棋力相對弱於主人公而看不出來不是失著罷了
而劇中對手也沒有因為主人公下的疑似失著的棋, 也讓自己失著
(主人公與韓國棋院院生對弈的那一段)
賭博靠的是運氣
"冒險有時會贏"靠的也是運氣
運氣可以是實力的一部份, 但不會是實力的主要部份
小孩子有這想法不意外, 個人學生時代也曾有過這樣的想法
個人是認為讓他這樣多輸個幾場
就會慢慢自己明白運氣不能主導勝負

p.s. 樓主的連結介紹皆已拜讀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