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微研究了一下並買了"專門"的材料來重做
原本的材料似乎比較偏向反射電磁波, 而新買的材料則可以吸收轉換電磁波為熱能
原理都差不多, 就是纖維內添加金屬分子或粉末巴拉巴拉
我不是專家不懂細節, 不過所謂的吸收可能不是真的吸收, 大概是特殊的材料結構能讓電磁波產生夠多的折射繞射而衰減併摩擦後產生熱能(亂猜的, 想認真的版友請忽略這一段 = =")

圖片裡面左邊就是我之前用的材料, Hugo下面就是主角了, 0.3mm有點厚度的吸收材
Hugo本身的鋁合金外殼基本上應該就足以防止外界的電磁波影響
所以再貼上反射電磁波的素材應該沒意義把
所以我的出發點是減少Hugo電路板本身產生的電磁波對自己的影響程度
只是再大膽我還是不敢拆Hugo的主電路板
仔細看了一下, 兩端的端子應該會彼此卡住拿不出來, 至少一般人很難自己拆

Hugo外殼與內部的空間很小
可以看到我裁好的吸收材中間有個方型的洞
那是因為怕觸到音量旋鈕下方兩個突出的大銲點, 這兩點應該也是造成我上次短路的原因
這兩個銲點的高度幾乎快跟電池凸出來的高度相等了...
這次日製的電磁波吸收材有特別註明有做表面處理防短路
而且繼上次短路的慘痛經驗後, 大概懂得避開一些危險區域, 這次總算就一次成功了, 開機ok!!
一樣馬上試聽我最常聽的曲目
但為了聽清楚細微的改變, 所以都挑抒情, 曲調簡單的曲子
聽了幾首, 大抵上表現沒有太大的變化, 較明顯的是低頻的擴散有稍微減少
1964v6s搭黑曜石線, 我一直覺的低頻量感過多
動感歌曲的低音鼓大力的打下去漫延開的感覺很過癮, 但是會稍微顯蓋掉人聲與中高頻表現
貼吸收材後聽抒情歌曲, 感覺過多的低頻"共鳴聲"有稍微收斂
低頻的力道跟彈性不變, 但比較不像之前那樣轟耳
只是, 與其說是改善, 我倒覺得有一點"調音"的感覺
以目前的結果來說, 個人覺得效果還不錯
如果以後知道主板怎麼拆, 我還會考慮在另一邊加貼
---
另外今天在客運上, 特地帶上了Hugo
Zx1用藍芽連接Hugo使用, 可以輕鬆手持Zx1觀賞影片跟操作畫面
不用像之前一樣手會被線卡住或只能遷就音質較差的藍芽耳機
Hugo的音質跟推力讓我在車上享受了一段很棒的時光
在車上跟Zx1直推來比, 主要差在大音量時的空間感與控制力
Hugo的藍芽功能, 某些時候真的滿方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