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rd Hugo聽感搭配暨技術資訊分享(更新TT初步聽感)

繼第一次搞笑的電磁波吸收材試貼後

稍微研究了一下並買了"專門"的材料來重做

原本的材料似乎比較偏向反射電磁波, 而新買的材料則可以吸收轉換電磁波為熱能

原理都差不多, 就是纖維內添加金屬分子或粉末巴拉巴拉

我不是專家不懂細節, 不過所謂的吸收可能不是真的吸收, 大概是特殊的材料結構能讓電磁波產生夠多的折射繞射而衰減併摩擦後產生熱能(亂猜的, 想認真的版友請忽略這一段 = =")



圖片裡面左邊就是我之前用的材料, Hugo下面就是主角了, 0.3mm有點厚度的吸收材

Hugo本身的鋁合金外殼基本上應該就足以防止外界的電磁波影響

所以再貼上反射電磁波的素材應該沒意義把

所以我的出發點是減少Hugo電路板本身產生的電磁波對自己的影響程度

只是再大膽我還是不敢拆Hugo的主電路板

仔細看了一下, 兩端的端子應該會彼此卡住拿不出來, 至少一般人很難自己拆



Hugo外殼與內部的空間很小

可以看到我裁好的吸收材中間有個方型的洞

那是因為怕觸到音量旋鈕下方兩個突出的大銲點, 這兩點應該也是造成我上次短路的原因

這兩個銲點的高度幾乎快跟電池凸出來的高度相等了...


這次日製的電磁波吸收材有特別註明有做表面處理防短路

而且繼上次短路的慘痛經驗後, 大概懂得避開一些危險區域, 這次總算就一次成功了, 開機ok!!

一樣馬上試聽我最常聽的曲目

但為了聽清楚細微的改變, 所以都挑抒情, 曲調簡單的曲子

聽了幾首, 大抵上表現沒有太大的變化, 較明顯的是低頻的擴散有稍微減少

1964v6s搭黑曜石線, 我一直覺的低頻量感過多

動感歌曲的低音鼓大力的打下去漫延開的感覺很過癮, 但是會稍微顯蓋掉人聲與中高頻表現

貼吸收材後聽抒情歌曲, 感覺過多的低頻"共鳴聲"有稍微收斂

低頻的力道跟彈性不變, 但比較不像之前那樣轟耳

只是, 與其說是改善, 我倒覺得有一點"調音"的感覺

以目前的結果來說, 個人覺得效果還不錯

如果以後知道主板怎麼拆, 我還會考慮在另一邊加貼

---

另外今天在客運上, 特地帶上了Hugo

Zx1用藍芽連接Hugo使用, 可以輕鬆手持Zx1觀賞影片跟操作畫面

不用像之前一樣手會被線卡住或只能遷就音質較差的藍芽耳機

Hugo的音質跟推力讓我在車上享受了一段很棒的時光

在車上跟Zx1直推來比, 主要差在大音量時的空間感與控制力

Hugo的藍芽功能, 某些時候真的滿方便的
未來有個人會需要你
跑去唐竹買一些補品來加工


waltz digital usb界面RCA輸出.換上美國DH Labs Silver Sonic CM-R1 RCA 座

小蔡推薦的沒錯.......聲音較溫暖較甜



CARDAS GRCM6 Small RCA male公插頭(6mm線徑用)

有把Hugo帶去試插.沒問題.可插到底.周圍還有些間隙

Duelund DSFW1 純銀箔/油浸絲質隔離套網機內線
.......很貴.只有單心.買20cm.做成10cm RCA數位線

做了好久.連接waltz digital usb界面與Hugo.開機測試

哇!哇!....好像吃了大力丸一樣.up許多.......強力推薦

本以為純銀 + 太短(10cm).....速度會太快.聲音會較亮.抱著實驗的想法買來試

原本用的20cm RCA數位線(HOVLAND GENERATION 3)太粗太硬.兩台相疊.會把Hugo頂起來



再買一條 Viablue KR-2 Silver USB A/B 傳輸線 0.5米

連接iFi iUSBpower與waltz digital usb界面.聲音變得較細膩.乾淨






CARDAS GRCM6 RCA 頭沒問題.可插到底.周圍還有些間隙
小於 Hugo 的同軸輸入:

GRCM 6 適合 6.0mm 外徑的切售線(已證實)
GRCM 適合 7.5mm 外徑的切售線(目測)

大於 Hugo 的同軸輸入:

SLVR SS 適合 9.0mm 外徑的切售線(目測)
SRCA 適合 9.0mm 外徑的切售線(目測)

http://www.cardas.com/parts_rca_plugs.php

6.0mm 外徑
Oyaide FTVS-408

7.0mm 外徑
Yarbo SP-PSC-75O

8.0mm 外徑
Furutech μ-XAg
Neotech NEVD-2001
Oyaide FTVS-510
ViaBlue NF-75


真的太可惜了,完全用不到那些旗艦型號的切售線。

憑肉眼也很難判斷 ViaBlue T6sTSTVR 是否太大,再找不到其他選擇的話就令我有點兒衝動找那些高手動手術。

若有方法配合到 Furutech CF-BNC 頭(適合 8.0mm 外徑的切售線)和『冒出頭來』的 BNC 插座的話,乾脆把不一定完全精準達到 75Ω 業界標準的 RCA 頭換掉就很令人雀躍了。
如果真的有預算幫Hugo加DDC的話

建議用CARDAS GRCM6 Small RCA(6mm線徑用) + Duelund DSFW1 純銀箔線.做成同軸短線

2顆RCA頭加純銀箔線20公分.共1100元(自己銲).做好沒run情況下.開聲就非常棒(驚訝)

一般都兩台相疊.線太長也不好看.Hugo的數位輸入RCA母座也不是很高級的頭

本身就是個瓶頸.用太高級的RCA公頭.效果要打折扣(有時還無法插入.還要轉接頭)

Cardas GRCM 6 RCA頭(6mm線徑用) 是純銅鍍銀再鍍銠已經不錯了.重點是可以完全插入Hugo


夏天要來了.熱騰騰的.好熱!

Hugo............................38度

waltz digital DDC...............38度

iFi iUSBpower 5V電源.............40度

Keces DC-116(12V+15V)直流電供.....44度

Keces DC-116(19V)直流電供.........50度(好像A類擴大機的溫度)

15吋筆電出風口.....................50度



有時候.會覺得聲音好像比較差

把waltz digital DDC拔掉.直入Hugo...更差

不知是否耳朵會鈍化.需要不斷的昇級.來刺激(滿足)耳朵

如同第一次吃到某種美食好吃.但是第二次吃.就沒第一次吃來的好吃.刺激(滿足)味蕾
到一定level後, 身體狀況應該也是影響因素之一

心情不好的時候聽音樂會比較難聽

發燒區好像有時都會看到有人說 奇怪今天音響聲音怎麼變差了

尤其是常常喜歡去刁鑽聲音細節的人


話說j大有試過PT-112接上DC-116有沒有效果嗎?

未來有個人會需要你

ar3a wrote:
話說j大有試過PT-112接上DC-116有沒有效果嗎?

這問題有問國平.在電源較髒較多干擾下.比較有效.比如說音響展會場上

我有堅新JS-9827電源隔離變壓器(700W)與JS-9821(100W)

接上去會壓縮聲音.就放著.有興趣可借您試試

家用系統是用(3000W)正弦波 ON-LINE UPS供電.有時還可試音響全系統電池供電

音響全系統電池供電是背景較黑.但是聲音較軟.氣勢與層次感較差

跟Hugo外接鋰電池與DC-116電源的聽感相同
網路爬文.看如何加強waltz digital DDC的數位輸出部份
http://www.cynicalaudio.com/2011/07/shigaclone.html
http://www.cynicalaudio.com/2010/12/vishay-naked-bulk-metal-z-foil-texas.html
http://www.cynicalaudio.com/2010/05/shigaclone-tracking-gain-time-constant.html



又跑去唐竹買一些補品來加工waltz digital DDC

數位輸出交連電容:0.1 uf/400v MIT MultiCap RTX P.S.電容
(先換這個.聲音稍通透.很大顆.引腳改用Mundorf 銀金合金線
本想用SOSHIN SE99 銀雲母雙信電容.問價格1顆9千多.沒敢買)

數位輸出下地電阻:220歐姆 CADDOCK MS220無電感電阻,2W,鍍金腳,tol 1%
(再換這個.聲音沒啥差.心理作用...一定比SMD電阻要好)

數位輸出交連電阻:100歐姆 Vishay T2575 "naked" 裸裝精密電阻, Tol 0.1%,0.4Watt
(最後換上這個.聲音變得"柔"."順"."很舒服"."較沒火氣")


0.1 uf/400v MIT MultiCap RTX
220歐姆 CADDOCK MS220
100歐姆 Vishay T2575









兩顆電阻懸空搭棚
MIT MultiCap RTX P.S.電容很大顆.雙面膠固定.引腳改用Mundorf 銀金合金線
j49409 wrote:
夏天要來了.熱騰騰的...(恕刪)


用電腦當訊源在冬天可以當暖爐,聽著美妙的音樂暖在心裡也暖著身體;不過在夏天可是非常受罪的,更何況是有如加了一個巨大暖爐的線性電源,不開冷氣渾身熱得發燙,心情跟著受影響,再好聽的音樂也無法讓人沈靜下來。尤其到了六月不僅夏季電費高得嚇人,開了冷氣即使是用的最安靜的X金冷氣那微弱的風聲對於任何雜訊都錙銖必較的發燒友來說還是無法忍受的。

剛好前一陣子DDC處理告一段落,於是開始將腦筋動到了電腦上。原本用MBP當訊源但MBP又有其他重要用途必須安裝一堆有的沒的軟體,而雖然Mac較不易受病毒侵襲總是會擔心,於是也裝了防毒軟體以及其他許許多多的背景程式,想當然耳對於音質有一定的裂化作用。本想找一台舊電腦純當訊源用,不過想最佳化又得增加線性電源等等,體積太大也是一個考量,在爬了許多網評之後決定入手下面這一台嵌入式微電腦當訊源。

他只有5cmx5cmx5cm的大小,跑的是優化了的embedded linux,加上專用的音樂播放軟體(支援FLAC, WAV, DFF等等)以及全網頁操作界面。除了硬體本身即具備了SPDIF界面(孔太小現有光纎現無法使用)之外,它還支援USB DAC/DDC(Hugo可到384k,Yellowtec Puc2尚不支援)。音樂檔可以放在外接USB或eSATA硬碟(NTFS ok),或是透過NAS存取。再加上誘人的售價(US$54.99到US$139.99外加運費),所有軟體完全免費。又可以透過手機,平板,電腦等直接控制,無需外接螢幕。音質方面不輸給MBP+付費音樂播放軟體。

這似乎是集所有優點於一身的電腦了,也應該就是終極訊源了,可是...對不起,永遠都會有可是。缺點就是:
1. 您可能需要懂一點Linux或是有人可以咨詢,不過安裝算相當簡單。
2. 免費軟體永遠會有臭蟲,何時可以解決唯有開發者才知道。
3. 目前無線網路的驅動程式有問題,暫時只能用有線網路。
4. 現在還是beta版,也就是說有問題得自行解決。

雖說有以上的缺失,但確實有無限的可能,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

硬體供應商:
http://cubox-i.com
http://www.solid-run.com
(也可用樹梅派但性能不足,高取樣率音樂檔有破音)

開源軟體:
http://volumio.org/get-started/
(Volumio的前身即是頂頂有名的RaspyFi也就是在樹莓派上跑的Hifi軟體) 或
http://www.runeaudio.com
(Runeaudio較Volumio不穩,但聽說音質較好,沒試過)
ar3a wrote:
繼第一次搞笑的電磁波...(恕刪)


附註:
同一硬體可以換不同的Linux Distribution即可當串流影音播放器,如XBMC for cubox-i
最近工作進入另一個階段,比較沒時間上來回文。

可得的時間都趕緊把握聽聽音樂,同時follow一下大家的回文與分享,對於j49409與ar3a兄的玩勁兒只能說佩服了。

我能添的一塊磚其實是炒冷飯,這幾天的深夜試聽比較,我証實加上了DC116的確是有正向的改變的,聲音線條更鮮明,動態更大些,讓聲音的活生感更出色些,目前就決定如此搭配了。倒不是不相信前面幾位用家的分享,而是系統不同,我又希望耳聽為憑,因此才會先購入,再聆聽,確認之後再來附和一下。

這事兒在Hugo的設計結構上是怎樣也說不通的,把我們的結論寫在Head Fi的Hugo串上說不準還會被當成失心瘋。不過我是相當有把握自己聽到的聲音,也許不見容於凡是講求邏輯的圈子裡,但相信對於想提昇Hugo性能的用家還是值得參考的情報。也感謝j49409兄爲大家身先士卒。

大家繼續玩,不要停。

ps. 如果音響室要裝分離式冷氣,不想搞太複雜太大條,請買三菱重工的,安靜到我好幾次都忘記關掉就出門了⋯

ps2. 最新一期的英國音響評論雜誌「Hifi Choice」給了Hugo五顆星滿分的「Editor's Choice」評價,在結論裡面還下了個相當煽情的註解:"In the Hugo, Chord Electronics has made one of the finest digital converters in the world--and it just happens to be portable." 不管是不是愛國裁判,Hugo從推出至今得到的獎項已經不可勝數了。國內的音響論壇也給了最佳推薦,只是評論的內容寫得稍嫌貧乏,沒辦法,誰叫它的售價少了一個零⋯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