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廣告

要相容性比較高就得用Apple原廠的adapter,有轉一般USB(type A),或micro B。之後再來選擇USB--micro B或兩端皆為micro B的線,廠線的話,英國有個牌子叫做Vertere Acoustics,是由Roksan創辦人Touraj所創的另一品牌,它的D-Fi產品線有一條25公分的USB A--Micro B,聽說效果不錯,只能從英國郵購,等我收到再上來報告效果如何。
其他燒友若有更多的選項也歡迎更新。
可看到Hugo顯示出正確的淡藍色,表示iPad Air可以做到bit perfect,以DoP封包傳送檔案,而Hugo支援原生DSD檔播放。不需複雜的電腦設定,這樣就可以輕鬆享受高解析檔案。
認為USB線沒差的燒友可能要改變一下主意了,不需金耳朵也可聽出audio grade的USB線表現真的很優秀。
當然這條線不是給Hugo用的,只是測試,畢竟線身太長,電池盒太重。

tgbyh7 wrote:
這台Chord看了很...(恕刪)
經過這兩天的比試,我已經決定出掉我的Alpha DAC(有興趣的⋯),以Hugo為中心重新建立前端訊源。
Hugo做為DAC其實也沒什麼了不起的成就,不過就是讓音樂聽起來更真,更清晰,細節更具象,空間感更立體,線條更明確而已⋯
初比較會覺得Hugo的聲音比Alpha細瘦,但這兩天比較過後才發現原來Alpha是呈現一種「朦朧美」,線條比較模糊,導致聲音聽起來比較渾厚。相較之下,Hugo的聲音就像已經近視多年後,第一次戴上合適的眼鏡的那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因此設計者Rob Watts一直不斷的強調還原原本錄音中正確的「暫態」(transients,基本上指的是時序)所帶來的效果就如同上述。
但別誤會,以上形容比較誇張,實際上的差別是需要花些時間來辨認。而Alpha好不好聽?依然好聽,但Hugo的DAC聽起來更「正確」,我認為非常適合擔當系統中將數位訊號忠實還原成類比訊號的大任,不加油添醋,沒有太多自己的聲音。有了正確不扭曲的前端,後端調音的拿捏就相對容易了,各器材間的差異也更容易辨認。
因此帳面上看起來是降級(160K vs. 79k牌價),但以聲論價,我認為是升級。這也是爲啥Hugo在國外被熱烈的討論著。我在一個月前的初步試聽就發現了它的潛力。
Hugo的DAC很好,但也不必無限上綱的認為可打趴所有高價DAC,只是以它的售價,加上堅實的理論基礎,以及獨特的應用方式,的確值得關注。
而耳擴部份是另外一個故事,之後再補充,但先說,絕對不只是普通而已,我自己有RSA Intruder,Balancing Act,一個攜帶一個檯式,來做對比,也許樣本數少了點,但兩機皆是市場上對其聲音有定評的機種,我相信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有人說比起檯式耳擴如何如何,那我就想反問,這些檯式機種帶得出家門嗎?比較的基礎不同,因此結論各自表述我也不感意外了。
Hugo絕非飛天鑽地,但考量到它的機動性以及多工性,我認為已經是非常有特色的產品了。
關閉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