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的「耳機之旅26: Earsquake 的 Fish & SHA」

耳機之旅26: Earsquake 的 Fish & SHA



前言
大約在去年的9/16號左右,我在巴哈姆特的信箱收到一封信,
內容是要我寫他們公司耳機的開箱文,不過因為筆者很少去收巴哈姆特的信,
所以大約一個月後才發現,回文並說明筆者住在美國,
可能是因為筆者回信太晚,所以後來就沒有後續的消息。
一直到今年的1/4號,我又收到一封信,是直接寄到我的個人Email信箱的,
我因為天天都收個人信箱的信,所以很快就可以回覆。
也答應了該公司為他們寫開箱文,所以得以促成這一篇開箱文的誕生。
筆者在這邊特別說明,該公司對於筆者寫開箱文的內容完全沒有加以限制或要求,
筆者也很坦白的跟該公司說明內容會有褒有貶,不會因為得到免費的耳機就特別
把黑的說成白的,也不會特別拍馬屁,所以請讀者對這一篇的公正度不要有所懷疑。

公司簡介
在寫開箱文之前,筆者想要稍微介紹這一家公司。這並非來自該公司的要求。
只是筆者想要讓大家先對這一個公司有所了解,對開箱文會有幫助。
以下資訊是由Earsquake提供,筆者整理後統合撰寫。

公司是台灣Enprotech(佳益環保科技) Earsquake品牌耳機製造公司,
以下會用Earsquake稱呼。
這家公司幫很多歐美著名大品牌做過耳機,所以產品,聲音與品質,都有豐富的經驗。
由於商業道德,所以筆者不便說明廠牌名稱,只能說都是耳熟能詳的大廠商。

目前工廠總員工1200人,每月產耳機120萬組,
承襲15年的耳機製造經驗於2009年9月開始創立自有品牌”Earsquake”。
外觀方面 - 所有模具與外型都是自己開發, 在台灣一定看不到有一樣的外型。
音質方面 - 必定會讓消費者有超高C/P值的感受。
希望提供給消費者只有一半價格高級品牌的產品。

目前已上市的耳機有兩款:
1.FISH - 有白,黑兩個顏色 (F901與F902)
產品特性:
超重低音, 耳道式耳機罕見
Gaming, 動漫,搖滾愛好者必備
顏色100%與 PSP 3007系列相同

2.SHA – 目前有銀與粉紅兩種顏色(S801與S802)
黑色與綠色 2010/3/10上市
產品特性:
音質細膩, 層次豐富
古典, 輕音樂, 人聲音樂愛好者必備
顏色100% 與NANO 5相同

日後還會有許多產品,包括tvgame用無線耳麥,PC GAME電競耳麥,
更多的掌機用耳機,MP3耳機,及發燒等級的高級耳機,甚至木耳、竹耳、石耳等產品。


開箱
大致了解Earsquake公司的背景,以及兩款產品的設計走向後,
筆者就馬上來開箱,並且看看這兩款產品在筆者的聽感上是不是跟Earsquake的預期相符。

很感謝Earsquake特地從台灣寄耳機到美國給筆者


不過仔細一看...怎麼很像不是耳機的樣子?


再看看報關單據,嗯,上面寫著耳機,那應該沒錯啦!


這就是Fish與SHA。SHA是中間那兩個高一點的包裝,Fish則是兩邊小一點的包裝。



Fish
首先來看看Fish(白:F901 / 黑:F902)


黑色的Fish本身附帶紫色的耳塞,另外加贈了黑色的耳塞


白色的Fish附帶綠色耳塞,加贈了白色耳塞。


黑白Fish與四種顏色的耳塞



SHA
再來我們看看SHA (銀:S801 / 粉紅:S802)


SHA的包裝因為比較大,所以後面的文字敘述看得很清楚。
Fish的盒子比較小,文字也相對的縮小很多,閱讀起來有一點吃力。


SHA盒子內的包裝


SHA附帶的耳塞有大中小三款,同樣的顏色。



產品心得
說明聽感之前,筆者有幾點對產品的心得跟意見想要提出來。
1. 左右的標示
筆者看過一些前輩的開箱文,大多都提到Fish的左右標示很不明顯,
筆者雖然從前輩的開箱文中得知Fish的左右標示大約在哪一個位置,
但是實際拿到的時候還真的花了一段時間才找到,
而且儘管再燈光充足的條件下,肉眼幾乎難以看見。
必須要用微距相機來拍才拍得清楚,如下:


這個在夜晚的時候要分左右,真的是難上加難,所以這一點不得不提出來請Earsquake在往後的產品更正。

反觀SHA,左右的標示文字很大,顏色反差也很大,相當清楚,光線薄弱也可以輕鬆辨識。


2. 品牌標誌
Fish跟SHA在左右分線處都有一個品牌標誌,
不過SHA的品牌標誌(logo),並不是很明顯,看不太清楚是什麼圖案。如下圖:

反觀Fish,雖然在左右標示上標明不清楚,但是品牌標誌卻做得很漂亮,如下兩張圖:



3. 線
Fish的兩款與SHA的粉紅用的線品質差不多,然而銀色SHA的線做得特別好,
質感比其他三款大大的提升,軟硬度恰到好處,又不會揪在一起打結。


4. 耳塞
Fish與SHA的耳塞都很舒服,對耳朵與耳道沒有什麼負擔,材質也夠軟。
不過Fish的耳塞有一個缺點,他的材料造成配戴耳塞的時候,
材料本身變形擠壓時所產生的聲音,對耳朵是一個負擔,變成很尖銳的雜音。
雖然就只有戴上後的約5~10秒鐘,材料回彈時會有這樣的聲音,不過還是不悅耳。
在耳塞的用料上一定要改進。
SHA的耳塞則是很舒服,也沒有任何上述的聲響跟情況發生。

5. 接頭
Fish與SHA的3.5mm mini接頭都有鍍金。而SHA的接頭上還帶有品牌名字,Fish則沒有。
筆者認為這一點相當的重要,特別是要打新品牌的名聲,有刻上品牌名字會對產品形象加分。


6. 網
防止耳垢進入耳機中間的防護網,微距近拍的樣子。看起來又是SHA獲勝了。
Fish如下圖:

SHA如下圖:



實際聽感
因為筆者手上的耳機目前最便宜的是Monster Turbine,所以有一點無從比較,
Monster Turbine定價美金$179元,而這兩款耳機都是台幣$499,也就是大約美金$15元。
拿Monster Turbine跟他們兩個比實在是很不公平,但是還是要比,哈哈哈!
不過大家請記得,這兩款耳機跟Monster Turbine的價差12倍!
所以...
如果我說Monster Turbine好,是應該的。
如果我反過來說這兩款哪裡勝出Monster Turbine,那則是奇蹟發生。


我想我還是針對我之前開箱Monster Turbine Pro的那幾首歌才做測試,
另外因為Fish是專門為電動玩具掌機設計的,拿HIFI的音樂來聽是對他有一點不公平,
因為如果官方說法正確,可以預期Fish在聆聽音樂方面絕對是慘敗。
所以除了音樂以外,還會用PSP,NDS與S9的影片功能跟PS3的遊戲預告來聽。


Faro
Fish:
低音比Turbine還要震撼,以前評論Turbine在這邊的低音已經太強了,
可見Fish有多麼震撼的低音,真的是嚇死人的多,但是就太散了。
雖然聽得到細節,不過超級震撼的低音也因此蓋過了些許的細節跟高頻。
SHA:
細節很驚訝的很好,演奏者的呼吸聲精采呈現,吉他的擦弦聲很清楚,
吉他清脆,也很有空間感,高頻與細節居然勝過了Turbine。
但是幾乎沒有低頻。分離度很好。


香港2007超級CD第12首歌
Fish:
完全不行,高頻矇上了一層霧,層次也不夠好,速度也不夠快。
SHA:
有細節,高音清脆,但吉他的聲音有一點不夠真實,有毒但稍微太尖銳。


Post Card第二首
Fish:
好像有在浴室聽歌唱歌的那種回音感,鼓聲一片散,
低頻的呈現並非來自鼓聲,而是一片轟轟然。
SHA:
人聲很清楚,咬音清晰,但是人聲稍嫌過冷。
空間感很好,速度也很快,但鼓聲太輕,中高頻有蓋過低頻的感覺。


毒蜘蛛之舞
Fish:
吉他很亂,太散,響板不夠脆。
SHA:
吉他太弱,但細節很不錯,響板聲很清脆。


Dream Girl第9與第10首
Fish:
矇上一層布的感覺,人聲比SHA還要真實,
但回音太大,好像在KTV唱歌時Echo開太大的感覺。
SHA:
人聲雖清晰,但是太尖銳反而不夠有韻味。
層次好,分離度夠,細節也很不錯,但是完全沒有低音。


辛德勒的名單
Fish:
相當的意外!因為Fish原本就不是適合聽音樂的耳機,
所以之前的歌曲多半呈現出Fish的缺點,不過Fish卻非常適合辛德勒的名單。
提琴聲的暖度呈現,重低音的加持讓原本很冷的演奏浮現出有趣而耐聽的暖味。
散成一片的低頻反而把提琴的感覺襯托出來。


Straight No Chaser第十首
Fish:
回音太大,又是一首浴室聽歌的感覺的音樂。
SHA:
很好。層次豐富,但是人聲再暖一點會比較自然。


La Musgana en Concierto
Fish:
轟轟然...但是笛子的聲音很棒。有過散的低頻襯托笛子聲的感覺,
不過跟辛德勒的名單不一樣的是,辛德勒的名單背景音比較柔和與安靜,
所以轟然又散的低頻襯托起來很適合,
然而這一片的背景音也很激昂,所以轟然又散的低頻蓋過背景音。
SHA:
有臨場感,空間感,冷得好,冷得毒!但是少了鼓音的襯托。


電動掌機與電影
Fish:
讚啦!!!筆者認為打電動看電影,Fish真的是讚!
完完全全了擺脫上述用Fish聽音樂的那種恐懼感,是的,恐懼感!
因為低頻多到耳朵受不了,恐懼他會影響我的聽力。
不過拿Fish來看電影跟打電動的時候,真的完全的不一樣,
因為非常多的低頻跟低頻散音造成的回音,
所以電影的人與人間的對話、電動的語音、旁白變得相當有韻味,
就好像我們看電影預告的旁白那樣的有磁性,真的是全新的體驗。
而且Fish的低頻這種調音,也大大的幫助了槍彈,爆炸,電玩特效音的提升!
我真的覺得Fish實在是掌機電動與電影的絕配,Monster Turbine在這方面都沒有Fish好。
SHA:
跟Fish比起來,完全不行,聲音太脆,而且超級單調。還是聽音樂比較好。



聲音要素的心得
音質
Fish:不太好。太糊。
SHA:比較纖細,但稍嫌有電子感,不夠真實。

音色
Fish:暖
SHA:冷

密度:
Fish:散
SHA:緊實

結像:
Fish:聽音樂的時候完全沒有。打電動跟電影時幫助很大。
SHA:有時候有,有時候沒有。演奏樂的結像能力比較佳。

解析:
Fish:有,但是都被低頻吃掉了。
SHA:強

速度:
Fish:很慢
ShA:快

空間:
Fish:有很大的回音,但非空間感的表現
SHA:有





Earsquake針對這兩款耳機的設計心得
這一段話是Earsquake的人員對於Fish與SHA的設計心得:
「FISH的強調重低音是希望讓消費者對於我們製作耳機和喇叭的能力有一定的肯定跟認識,
究竟要在這樣的尺寸調出這麼種的低音事實上快累死我們的工程師了。
SHA的設計方向則就回歸到正常的設計模式了。
但不論Fish或是SHA,都因為有了腔體大小/成本等因素無法做到三頻都滿意的境界。
針對一個新的品牌言,讓我要做出很低價(台幣$299),但卻感覺不出特色的耳機,
或是做出很高價但卻沒有市場接受的產品,似乎都不太對勁。
所以就選擇了這兩款產品做為第一階段的作品了。
希望給消費者的感受就是有大品牌入門產品的水準,但價格是大品牌的6折左右的感受。」





Earsquake未來的階段目標
Earsquake的下個階段會分別往:
1. 外觀
2. 更平價
3. Gaming 實體5.1模擬7.1(左右各四個喇叭)
等三方向做第二階段產品的發展


至於第三階段,目前則有:
1. 原木耳道(音域廣度增加)
2. 大轉小耳道(單體直徑變大,可應用調整空間增加很多,高低音都可以較好兼顧)
3. 金屬Housing (音質更札實)
4. 中頭戴(純音樂頭戴的前哨戰)


再下一階段則是:
1. 動鐵+動圈耳道
2. 大頭戴音樂耳機



聲明
筆者要聲明一點,雖然耳機是免費提供給筆者的,
不過筆者並沒有因此而替Earsquake多說一點好話,Earsquake對筆者的撰寫方式也沒有提出任何要求。
壓力方面的確是有比一般開箱文大一點,覺得責任感加重了許多。所以請大家踴躍回文哦!



結論
整體來說,Fish的確不太適合聽音樂,應該可以說是玩全不適合,
不過請大家不要因此就誤殺忠良,因為他原本就是針對PSP的掌機設計,
筆者也拿Fish與NDS跟S9的影音功能來做測試,表現真的很棒。
真的可以說是完全的嚇到,台幣$499的耳機,這樣的表現,真的很讚!
不過請千萬不要拿來聽流行歌,聽演奏會...千萬不要這樣做。

SHA的做工比Fish還好,以台幣$499的定價來說,是物超所值的。
他的層次感如同Earsquake自己所說的,蠻好的。
筆者也同時發現他的空間感與細節都有很超值的表現。
我將此耳機給友人聽,他說這個耳機比他的美金$50元(台幣約$1600)耳機還要好聽。

即使前面的評論多有褒貶,但是筆者建議還在使用PSP與iPod或其他隨身聽廠牌
所附贈耳機的讀者們,可以換上這兩款試試看。但注意不要買錯搭配,
Fish打電動看電影,SHA聽音樂。我相信一定會帶給你不同的體驗!




耳機之旅下次再見囉!
最近相機日記可能會比較多一點...請大家多多包涵。


udeupa、理查、Seattler
udeupa 休閒的精彩
雅卡狄亞 巴哈姆特 部落閣
iTry 騎士團:udeupa 駐站專版
廠商之旅: Ultimate Ears總部 專訪報告
理查的耳機之旅
X5L / PC ---> Corda Cantate ---> ue11pro
Shure E4G/E500 <┘ | | └> AKG K501/K701
ATH-CM700ti/EW9<┘ └> ATH-W1000/DT990



太棒了...2隻都買還1000有找!
(這點吸引力好大阿... 很喜歡拿一張有找的感覺)
本來是對SHA比較有興趣的
看起來跟HD381B很像
有超越級打怪的實力 不過就是音色不好 低音...咳
不過看完反而對Fish有興趣了...
到底是多重的低音阿~想買付來強x自己耳朵

看來這兩隻的對手是HD381系列...
不過至少配帶感應該都是大勝
(真的不懂為啥要把381做的那麼畸形)
前幾天看公司的人說 有到南部跑跑了
來去聽聽看...
月半木白 wrote:
不過看完反而對Fish有興趣了...
到底是多重的低音阿~想買付來強x自己耳朵


相信我,如果是衝著這點去買來聽音樂,有很大的可能會後悔。wwwwwwww
晚生我在AA Earsquake那篇文中有放心得,不嫌棄的話可以去看看。
這樣看起來SHA的做工比起FISH感覺整個像是別間公司的產品一樣,從美圖上看起來精緻了不少啊。

不知道FISH的塑膠味是否會很重呢?(指味道,就是手拿過後手上是否有殘留塑膠味,像拿橡皮筋那樣)

P.S 怎麼感覺AA的高手都慢慢滲入01來了。
嘿嘿...我也滿好奇這兩付入門耳道
但給有在注意這一篇的Earsquake人員,改善的部分真的有點多!!

在設計上,以掌上型遊戲機和iPod的專用耳機的出發點很好

以Fish來說,以前有一份數據,使用PSP或NDSL的使用者
4成以上都會有聽歌的習慣,若以理查大的感想為基準,真的會讓我想購買的慾望大失

因為我寧願再多負擔0.2~0.3K去購買EP630、Koss Spark Plug或Koss The Plug
這三款都是以低音為主,口碑度一直都很好,算是遊戲電影和聽流行樂兼具的入門耳道
低音的震撼性,若1K以內的耳道,我還沒聽過能贏過上述兩付KOSS的耳道
論產品的做工,真的建議Earsquake工作人員,能夠購買上述三付耳道來比較,就知道我再說什麼!!

至於SHA,以理查大的基準來看的話
我還是要說一句話:抱歉,拿來搭配iPod可能怪怪的,建議改成SONY專用!!

以APPLE的訊源來說,低頻真的有點浮
有些人會說iPod有低音,但它的低音下潛的幅度有點...(iPod nano就有點誇張,卡在二樓下不來)
若要搭配iPod的耳機,基本上會建議要有點低音或低音下潛度好一點的耳道

當然上述這些話,純屬我的臆測,畢竟我沒試聽過這兩付耳道
但基於國內品牌的支持,我的說法會有點犀利,在此先說聲抱歉!!
snaketsai wrote:
相信我,如果是衝著這...(恕刪)

又見長門兄!!!!

說起來, Earsquake其實目標也不用太大,先以EP-630作假想敵,
能和它有平分秋色的聽感,我想要不大賣都難。


P.S 不過還是拜託一下,Logo跟包裝設計可不可以換一下,我看了好難過啊!!
今天也入手了SHA,
說真的,撇開本體外殼質感來說,
聲音整體的表現的確是物超所值,甚至可用嚇到來形容
只要不用錯地方,表現不會讓人失望,
以499的價位能有這種表現,實在讓人期待未來的高階產品,
本人強力推薦這款耳機給下列族群:
1.預算不多的學生
2.運動人士粗殘使用(壞了就換不心痛)

嘉裕阿澄 wrote:
今天也入手了SHA,...(恕刪)


的確是這樣子沒錯。
他的聲音跟他的包裝與外表甚至價格的確有一段差異。
現在的人看外表居多,所以包裝跟外表真的是應該多多加強。
我覺得外表跟包裝加強的話,賣貴個100元也ok。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