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這篇文章晚了許久,因此歸類在遲開箱系列第二篇,因為七月至九月期間十分忙碌,因此耽擱了不少時間,好了! 廢話不多說,趕緊進入本次評測主題 : Fischer Audio FA-003Ti。


附註 : FA-003Ti 為廠商提供,MDR-Z1000、MDR-MA900 則為本人自費購買。


【正文】

也許是近年來環保意識高漲,FA-003Ti 不採用常見的紙盒包裝,而是以原廠便攜盒取代,固然能減少多餘的浪費,但個人認為作為中低價位的產品,至少得有基本的包裝,讓消費者能夠直觀地取得資訊,亦能確保內容物是全新的狀態。


說明書、保固卡及耳機本體,外層以海棉包覆,可緩衝意外墜落時的衝擊力。


保固卡 & 說明書。


隨附配件 : 絨布耳墊、人造皮耳墊 (已安裝在耳機本體)、3m 耳機線、6.3mm 轉接頭。


絨布耳墊正面圖。

【遲開箱系列II】Fischer Audio FA-003Ti
FA-003Ti 是前代 FA-003 的後續改版,由一般的 Mylar 振膜改為 鍍鈦振膜 ,尺寸皆為 42mm。

耳機支架也由塑料變更為金屬材質,耳機部分外殼與支架皆以髮絲紋處理,同樣擁有 更換木殼 的附加功能。


可換線處以藍、紅表示左右,兩邊插座皆為單聲道 TS 規格。


鐵灰色的外殼挺耐看的。


耳機支架處,最多可調節六格。


人造皮頭戴上印著 Fischer Audio 的品牌標誌。


拆開 FA-003Ti 的耳墊,可看到鍍鈦振膜深埋於塑膠框體結構內,色澤與之前擁有的 PRO900 相比,略顯暗沉。


將外部腔體拆開後,映入眼簾的是三塊印刷電路板,連接可換線處與單體,焊點品質一般,估計為手工焊接。


【配戴】
FA-003Ti 的配戴不算舒適,而且由於耳墊的氣密性高,非常不透氣,MDR-Z1000 也有類似的情形,不過兩側的壓力並未如同 FA-003Ti 那般大。

我最不能接受的是 Fischer Audio FA-003 with Makore 的配戴感,其一是木殼本身的重量,其二則是頭戴的上方與側邊的夾力所致,解決方法唯有長時間地延展,減低夾力的影響。


【聽感綜述】

訊源 : PC

前端 : HUD-MX1

播放軟體 : foobar2000 1.2.9 (WASAPI event out)

評測耳機 : Fischer Audio FA-003Ti

輔助耳機 : SONY MDR-Z1000、MDR-MA900

測試專輯與演唱者 : TAS 2012、Jason Mraz、奧華子、新垣結衣、鹿乃、IU、Secret、leeSA……等最近常聽的專輯與歌手

煲機時數 : FA-003Ti 已進行一定程度的 Run-In,估計已過 200hr。MDR-Z1000 於一個月前購入,MDR-MA900 則是前幾天入手,可能都處於未開聲的狀態


首先,FA-003Ti 的音色不同於以往的暖色調,反而趨近中性的調音,聽感上,FA-003Ti 中頻密度極高,人聲厚實、飽滿,緩慢的,聆聽西洋男聲特別有味道,能展現出富有磁性的嗓音,可惜音場略為緊縮,可聽出邊界感,屬於典型封閉式的聲底。

MDR-MA900 背景樂器分離度較佳,解析度則略遜於 FA-003Ti,細節量稍少,至於音場則開闊不少,聆聽 Jason Mraz 現場版本的 Mudhouse Gypsy MC (Live From Amsterdam),觀眾的鼓掌聲相當清楚,有種與空氣融為一體的感覺,臨場感十足。

MDR-MA900 最擅長的音樂類型仍是日系流行,較符合歌手的共鳴腔位置,FA-003Ti 反倒表現得略微壓抑。


再來與 MDR-Z1000 比較。MDR-Z1000 的音色冷靜、理性,解析力、細節、動態表現等基本素質均屬上乘,猶如技巧高超的演奏家,完好地處理每項細節,卻又不失樂感,唯獨人聲集中於聽者的鼻腔位置,耐聽度不及 FA-003Ti,估計是前端的問題。

總之,兩款耳機的風格差異大過素質差距,端看各位喜歡哪種呈現方式,雖然個人偏好 MDR-Z1000 的風格,也喜歡其高素質的聲音,但總歸是個人口味,請各位實際試聽為準。


【Strengths】
1、 做工、用料不錯,塑料外殼、金屬支架都處理得相當順滑,毫無毛躁感,人造皮頭戴及耳墊的觸感頗佳,可見台灣代工的水準是無庸置疑的。

2、 聲音物有所值,在價位內保有中等以上的素質。

3、 隔音優秀,密閉性良好,聽音樂時,可屏除外在環境噪音的干擾。

4、可更換木殼調音,符合不同用家的喜好,可惜木殼的售價不斐。


【Weaknesses】
1、 包裝缺乏誠意,原因如同前文所述。

2、配戴不盡人意,長時間聆聽時,容易有夾耳、悶熱、出汗等情形。


【Opportunities】
1、記得曾有一段時期,一間中國品牌也僅以便攜盒作為外包裝,之後似乎收到使用者的反映後,才改回原有的皮革盒裝 ; 因此建議 Fischer Audio 至少提供一個簡單的包裝,不然從便攜盒上,使用者難以得知產品型號、基本規格……等標示,而且不能保證產品 「是否完整、無拆封過」

2、建議原廠將 3.5mm TS 規格改為 3.5mm TRS 或 Mini-XLR,升級線材時,較好取得接頭。

3、FA-003Ti 原配的 3m 長線使用時並不方便,也不利於收納,如果原廠能多提供 1.2m 的短線,或者 1.2m 加上轉接線,相信可滿足不同需求的使用者。


【Threats】
1、FA-003Ti 的外觀較為 樸實、簡約、大氣 ,與之相對的是 精緻、細膩、小巧 ,以個人審美來說,更偏好後者 ; 當然每人的觀感不一,只不過在華人的市場中,相對於 Fischer Audio 的原木風格,鐵三角木殼耳機的獨特上漆處理,想必更能吸引多數人的目光,這是我將其歸類在「威脅」的原因。

2、相近價位中,我認為封閉式的 K550、SRH940,開放式的 HD598、MDR-MA900 是其競爭對手,同樣定位於家用耳機,同樣不難驅動,聲音上各有千秋,很難論定孰優孰劣。


【總評】
FA-003Ti 以其價位而言,有其不可取代之處,不過萬元台幣以下的耳罩中,個人最喜歡 MDR-MA900,其次是 Fidelio X1,其三則是 GMP450PRO 和 FA-003Ti。


不可諱言,FA-003Ti 是款價位內不錯的耳機,但歸咎到個人口味以及常聽的音樂類型 (日韓流行為主),我較偏好前幾款耳機的音色,這點必須誠實地告訴各位。


【題外話專欄】SONY MDR-Z1000

近期購入了 MDR-Z1000 作為 音樂用耳機 ,雖然官方定位於專業監聽,其實用於日常聆聽也是非常之好的,唯獨配戴卻讓我感到困擾,原因在於 : 耳墊雖能完整地包覆耳朵,可惜厚度稍薄,耳廓容易碰觸到內部,而且由於密閉性異常良好,造成內外空氣不流通,悶熱感也隨之浮現。

日後將為 MDR-MA900 與 MDR-Z1000 寫一篇文章,對於不追求極致的我而言,耳機部分也該退燒了,之後再尋找合適的前端搭配,對於器材的追求總該 enough 了。
耳機端換線是單聲道3.5啊
還是我記錯了?

還是喜歡fischer家這種原木
摸起來才有fu,鐵三角的太亮了,只有w5000好一些

peterz521003 wrote:
耳機端換線是單聲道3...(恕刪)

查了,FA-003Ti 的換線處似乎真的是 3.5mm TS 單聲道規格,而不是 HD700 那樣的 2.5mm TS。

外觀部分,見人見智,未上漆的木殼多了原木的觸感,木質的紋路特別清晰,而鐵三角的木殼則顯得晶瑩剔透,看個人喜好囉。
文字潔癖症患者 「索尼大法」基本教義派 「松下科技」堅貞信仰者。
線長3m 可以玩跳繩哦!

木殼很有質感

雖然換線有點麻煩的樣子
idareyoutodo wrote:線長3m 可以玩跳繩哦!

木殼很有質感


相信你有錢買t1,hd800之類的,也不會拿他們的線玩跳繩
建议Z1000、MA900都RUN个200小时再来写听感....
确实都难煲,一个70mm单元一个刚性较强的液晶振膜。。。。
现在手上的三只耳机MA900我觉得是最满意的,声音很自然,虽然线条感很细,但是结项也算结实,1R还在煲、ZK我突然又觉得MX1还是不够的....估计有可能会出掉MX1....总之慢慢烧吧...

willy340 wrote:
建议Z1000、MA...(恕刪)

我的 MA900 收自日本二手,不清楚原用家煲了多久,再加上近期的聆聽時間,估計也不過 200hr,看來還得再煲煲了。


相信我,MX1 絕對不是終點,凡是聽過更好的器材或耳機組合,應該不會滿足現況的,可是考量到預算,再次升級也要不短的時間了。
文字潔癖症患者 「索尼大法」基本教義派 「松下科技」堅貞信仰者。
菠大的Z1000颜色有些特别耶,跟大陆版本的不一样,有红色的点缀看起来更加活泼~点赞!!!

willy340 wrote:
菠大的Z1000颜色...(恕刪)

我的 Z1000 因為是日本版,所以外殼上都會有 for STUDIO 的貼紙,台灣第一批同樣有貼紙,但是第二批以後就拿掉了 ; 大陸版本不清楚,想來與台灣差不多。
文字潔癖症患者 「索尼大法」基本教義派 「松下科技」堅貞信仰者。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