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SONY ZX1原廠在有要求有設計下的工業設計美學品質?

今天我與SONY總公司人員,在新竹縣政府消保官那;針對ZX1美工縫過大瑕疵做一個品質糾紛的說明會,我個人擁有很多SONY產品,SONY在我心中是工業設計美學的佼佼者,但經過此案、我徹底改觀跟大大失望,如今SONY對工業設計品質的要求也不過爾爾而已,差勁到底。在說SONY官網還是主打質感的工業設計在賣,這美工縫寬度是哪們子的工業設計?更別提質感二字,這沒欺騙消費者之疑嗎?


(圖1:正常機頂邊框與玻璃面板美工縫)
這就是SONY ZX1原廠在有要求有設計下的工業設計美學品質?

【我反應的問題】
(1)大家可以看一下下(圖2),ZX1機頂殼與面板玻璃距離大到離譜,我身為一個電器產品維修人員告訴我、這美工縫不合理是瑕疵品,4000元Android手機都不會出現這種組裝誤差跟設計誤差,SONY2萬多旗鑑ZX1居然能出現!!

(圖2:不正常機頂邊框與玻璃面板美工縫)
這就是SONY ZX1原廠在有要求有設計下的工業設計美學品質?

(2)經銷商賣一台高品質設計的隨身訊源(我認為他是精品的訊源,(圖3)官網也強調追求質感的硬體設計),精品外觀很重要阿!!但為何沒替外行的消費者做外觀把關?並主動告知消費者這台美工縫過大,難到這縫很正常嗎?這就是SONY經銷商銷售人員對產品的外觀要求?還是賣一台算一台?消費者沒注意到就算在消費者身上。

(圖3:sony強調追求硬體設計的質感)
這就是SONY ZX1原廠在有要求有設計下的工業設計美學品質?


【SONY解釋】
(1)這不是一台工藝品?(官網強調追求硬體質感的設計,硬體質感不就包含外觀質感?這不就是工藝品或精品再追求的嗎?)

(2)這美工縫是正常的,因為是組裝品會有誤差(真的有夠離譜的回答,精品的組裝還能有誤差?這能算精品?這就是現今SONY主管對自己產品的審美角度跟組裝QC要求?唉~我嘆.......)

(3)外觀不在保固內(質感工業設計是SONY強調,那外觀也算是ZX1價值,那為什麼沒有保固?)。

【SONY讓步】
(1)願意提供良品更換(我想我大概只會接受全新品跟退貨,畢竟我是9成9新用不到幾天就丟在防潮箱了,叫我換一個狀況不明的良品我不會接受的,再說有這麼新的良品也不太可能)

【目前結論】
(1)等待看良品狀況再做決定下一步,但沒意外的話提告跑不了(良品怎們跟9成9新品比)。唉~真的很可悲,我對SONY一直情有獨鍾,沒想到會走到這一步,還是工業設計美學的問題,這不一直是SONY最大強項嗎?如今都淪落降低對產品外觀設計的要求了,那SONY還是SONY嗎?

(2)我該串連相同問題的聽友來加強要求SONY面對?美工縫問題畢竟不是個案。

(3)追求硬體設計的質感是SONY強調,我也基於這個原則購買他,但外觀美工縫、原廠跟消費者彼此認定差異到如此程度,到底3C產品美工縫什麼叫合理?什麼叫不合理?有沒有法律依據?而在工業設計到底如何定義?有聽友清楚嗎?

(4)面對提告SONY,希望能跟網友請益,我大概如何著墨或用詞等等法律問題比較會有勝算?當然我最後還是會請教律師
F.S.S wrote:
今天我與SONY總公...(恕刪)



SONY的手機部門一直以來好像是獨立的部門!

掛在日本SONY總公司旗下



我外行人想法

可以找看看他們廣告文宣上是否有與你題告的點衝突

有的話是不是誇大不實,誇大不實應該要求所有提及的廣告文宣下架


(2)這美工縫是正常的,因為是組裝品會有誤差(真的有夠離譜的回答,這就是現今SONY主管對自己產品的審美角度跟組裝QC要求?)

根據你拍的照片,我覺得他的說法說不通,找SONY 組裝線上人員,或線上負責人判斷是否

你這一台重裝可以符合你的要求。

我看起來不是組裝的誤差,明顯是車工瑕疵,也就是兩個模組產生誤差,怎裝也不可能會是平的。

左右明顯就歪了..... 無法水平。


真有這種問題希望SONY 能把有問題的招回免費招回更新。

真的要提告跟律師研究下,該用甚麼形式請sony 擔保這位與您會談的Sony 人員不會途然離職。



坊間出現過類似:該名員工已經離職,他的說法不代表本公司立場....云云
F.S.S wrote:
今天我與SONY總公...(恕刪)

F.S.S wrote:
今天我與SONY總公...(恕刪)


如果你真的有一直在追Sony產品的話,就不會說出 "SONY在我心中是工業設計美學的佼佼者"
因為從很多年前早就要看情況了,打著Sony出品卻普普通通的商品一堆...

再來如果你要為了那個縫咬死Sony,你要做的應該是找個好律師...
F.S.S wrote:
今天我與SONY總公...(恕刪)

看拍照的日期顯示五月底

話說你買的當時就認為是瑕疵要求更換或退款?

外觀保固方面,說明書保固條文對那些問題有保應該都有寫

但就算強調質感,播放器還是屬於消費性電子產品,而非鑑賞藝術品

至於提到4000元手機的設計、組裝、誤差等等,手機版那邊多的是狀況

入手耳機種類數目累積: 耳罩109 + 耳道42; http://sopp06.blogspot.com/
d61 wrote:
如果你真的有一直在追...(恕刪)


咬死Sony...我可是一點都不想,畢竟我是愛戴並擁有Sony多項產品的消費者,我只想讓SONY對自己產品外觀品質要求在高點,如果真的走到提告,我想我會要求SONY 全面回收ZX1外觀問題的機子,畢竟外觀質感也是ZX1的價值之一(官網也強調質感的工業設計),這樣律師費花的比較有價值,但有打這種官司高手的律師嗎? 如果聽友有認識可以方便提供~謝謝。
你是突然肚子餓? 要吃蜻蜓嗎?
蘇普 wrote:
看拍照的日期顯示五月...(恕刪)


(1)終於等到了...取貨性奮之餘沒去看外觀,我當下認為這種問題不會發生在SONY這種大廠身上,畢竟也是工業設計佼佼者,但後來帶回家發現已經來不及了,新竹巨城經銷商不願意更換。

(2)另外外觀SONY不保固,因為功能正常再加上SONY認為美工縫寬度正常,我真的不懂?外觀也是ZX1的價值,這點也完全不用爭議,外觀卻可以逃避不保固?官方說詞我只感到很不講道理且不願面對問題,在說SONY官網還是主打質感的工業設計在賣~這美工縫寬度是哪們子的工業設計?更別提質感二字,我消費者有被騙的真實心情。

(3)我身邊友人的智慧型手機、沒有一台邊框與玻璃鏡面美工縫可以大到如此境界,這是非常離譜的誤差。
你是突然肚子餓? 要吃蜻蜓嗎?
F.S.S wrote:
另外外觀SONY不保固,因為功能正常再加上SONY認為美工縫寬度正常,我真的不懂?外觀也是ZX1的價值,這點也完全不用爭議,外觀卻可以逃避不保固?.....(恕刪)


這點讓我對SONY的印象打了點折扣

我也是ZX1的使用者, 樓主的縫的確滿大的

常常魔鬼就藏在細節裡, 就像賈伯斯傳裡, 有工程師覺得字體不重要就被轟出去

如果SONY原廠人員認為這是"正常的"

我覺得即使SONY沒有"錯", 但表示現今的"SONY"真的不過爾爾
未來有個人會需要你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