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其電視廣告中的 "市區油耗 31.78km/l" 卻吸引了我的注意
一般來說,廣告中的數據當然要儘量的引用較有利的數據
以 ALTIS 的廣告來說,廣告中可清楚的看到 "平均油耗18.2 km/l" 的廣告重點
而 CT200H 廣告中只提到市區油耗,讓我直覺得懷疑高速油耗恐怕沒有很亮眼
果然一查資料,高速僅有19.55 km/l,感覺僅有國產1.8房車應有的水準 (同樣採歐盟測試方式的八代CIVIC高速油耗17.91 km/l)
依照歐盟1999/100/EC測試方式來說,是先以非市區行車型態暖車三次後(每次約七公里),靜置6~30小時,然後才做真正的測試。真正測試時,會不間斷的進行市區行車型態的油耗測試(約四公里),緊接著再以非市區行車型態測試(約七公里),之後的成績在經過計算就可以得知高速與市區油秏。

我的疑問是,以目前油耗測試方式來測試油電車是否已經不恰當?
以歐盟1999/100/EC測試方式來說
首先,經過這三次的非市區行車型態暖車,而在高速行駛下,電池應該有機會獲得充分的充電了
而正式進行測試時,市區油秏因為有馬達的幫助(電池也都有電),市區油秏當然省油
但實際在市區行駛一段時間後的油電車,引擎還是需要幫忙充電的,這時候油秏一定會增加,但這卻是測試時沒有測試到的狀況
而進入高速路段引擎也應該會替電池充電,有可能是更耗油
但在長途高速行駛有可能已經充電完畢、不需要在充電,是不是也有可能變成會更省油?
我當然了解實驗室的測試當然不可能和現實一樣
但因為測試環境相同,起碼是一個大家可以比較的基準
而這樣的油耗測試方式來測試油電車是不是已經不恰當了
假設現在市面上有一台可以以純電力行駛時速超過120km/h、續航力超過五十公里的油電車,當電力消耗完依然需要靠汽油引擎充電。而這輛車拿去測試,出來的市區或高速數據恐怕都是99.9km/l(有一滴滴的油不小心蒸發掉了),這樣的數據不就失去意義了嗎?
如果今天的市區油秏數據是因為有充飽了的電力的幫助才有這樣的數據,隨後還是需要去把用掉的電力充回來的話,我不知道這樣的數據是否還有參考或比較的價值?更何況國外早有人將PURIS改裝更大的電池可以用純電力行駛更久的時間。今天如果是透過這樣的改裝的車去測試的話,不知道他的油耗數據會優異到甚麼樣的程度。
而如果透過微調油電車的馬達啟動規則,也不就等於車廠可以透過微調來控制油耗數據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