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iclee5 wrote:

89. wrote:
ericlee5說起話來真是風度翩翩...(恕刪)

你所有的回文中,只有這一句是對的 ....


風度翩翩到被刪文


ericlee5 wrote:
用你最愛拿來說嘴的 F-1 當例子好了,這底盤設計夠優良、夠正確吧?
你要不要去問問看?若是去掉了前定風翼跟尾翼時,F-1 在賽道上加速到300公里時可能會怎樣?


又錯了
F1的底盤並不能產生足夠的下壓力
這是被禁止的


ericlee5 wrote:
白努力定理:定義了流經同一物體兩面的流體,流速慢的那一面,相對流速快的那一面會產生推力
你再怎麼扭曲我的話,你也無法解釋同時間內,流過平面的速度怎麼比流經曲面的速度來的快的問題
別什麼東西都一言以蔽之,到底什麼樣的底盤設計叫底盤設計正確?你根本答不出來!


前面講過很多次了(64 69 75 81 91 94 96 98 105 108樓)
「路徑較長不代表速度一定比較快」
如果底盤夠低
及使車身上方距離較長,氣流速度仍比車底僈
假設車頂氣流速度是車底的1.2倍
當底盤高度降為一半
則車頂氣流速度是車底的0.6倍
(喔喔!我不用扭曲你的話就成功解釋了耶!!!超簡單!)

前面我也說過了
降低底盤
使用擾流溝擴大車身後方排氣路徑
都可以加速底盤氣流
因此
設計正確的底盤車底氣流流速會大於車頂
基本常識!


ericlee5 wrote:
但你講的出這是什麼的原理嗎?你能解釋底盤的 Diffuser 是如何作用的嗎?


前面解釋過3次
還引用了維基百科並幫你翻譯了
希望你能善用你的眼睛

ericlee5 wrote:
哈哈哈 ~ 磨擦力又跑出來了?又是要講輪胎的摩擦力可以提供下壓力嗎?
沒實際開過車吧?趕快去跟人借台車,先空車跑一趟,然後載滿貨再去跑一趟 ~
沒有足夠的扭力作用在輪胎上,我看你怎麼維持定速?更不用說是要跑出車輛尾速所需要的加速度了
你以為功率計算公式是怎麼來的?講點實際跟理論好不好?



你又錯了
1.我沒講過「輪胎的摩擦力可以提供下壓力」
2.你根本不了解扭力要克服的是風阻還是車重
3.你的理論「扭力除了要抗拒風阻之外,還要拉動額外增加的負重」是錯的


問你幾個中學生的問題

問題1:
假設一台車重量1000KG
以10m/s行駛在平地上
不考慮風阻、磨擦力
試問
引擎需要輸出多少功率才能維持其速度?

問題2:
兩台車
A車:重量1000KG,10m/s時風阻為10牛頓
B車:重量2000KG,10m/s時風阻為10牛頓

不考慮其他摩擦力的情況下
請問兩車在10m/s時
引擎輸出功率為?


先聲明:用髒話回應不代表你會喔!
happy = new year(2011);


ericlee5 wrote:
只是不斷的用一句 “ 底盤設計正確〈優良〉 ” 來打混帶過就想解釋一切?



ericlee5 wrote:
別什麼東西都一言以蔽之,到底什麼樣的底盤設計叫底盤設計正確?你根本答不出來!



ericlee5 wrote:
但你講的出這是什麼的原理嗎?你能解釋底盤的 Diffuser 是如何作用的嗎?
有辦法就一一解釋,別又是一句 “ 因為白努力定理產生的下壓力 ” 就想要帶過一切
如果解釋不出來的話?那也沒關係!〈我可體諒以你目前的程度,要解釋很難〉



108樓
89. wrote:
我先在這邊重新闡述我的觀點

1.車子的浮力與下壓力
不考慮空力套件的話
只要底盤設計正確
車底的氣流就會比車頂快
就「只會」產生下壓力
而且「不會」產生浮力
這就是為什麼我說「底盤設計正常,就不會有垂直的升力」


2.真空效應(地面效應)

假設從車子前方進入車底的空氣量固定
車底越低
氣流越快(這應該沒問題吧?)
根據白努利定律可以產生下壓力

兩艘同行的船靠太近會產生吸力導致相撞
國中時應該都讀過


3.擾流溝(擴散器)

擴散器位於車尾
當車尾的空間越大(逐漸抬升的車尾)
則空氣以同樣的速度離開車尾時
會帶走越多的空氣

如此一來會產生吸力
車底的空氣就會被加速
根據白努利定律可以產生下壓力

因此總結
1.白努利可以產生下壓力,且在現在賽車中非常重要的下壓力來源
2.真空效應跟擾流板都是白努利的應用


到底是我沒回答過,還是ericlee5在說謊呢??
happy = new year(2011);
唉 ~ 我也真是的!~ 幹嘛跟一個什麼都不懂的人講的那麼認真?
回頭看看,這麼長的討論文裏,你講的東西幾乎都是要我先回答你某個問題
之後你再換個似是而非的說法,把答案重新包裝成另一個問題,再丟出來要我替你回答的?
是有沒有這麼方便啊?都不用自己去讀書,通通要別人幫你讀喔?
而且每次你回文說錯了被虧,就偷偷跑去找管妹檢舉對方的發言〈這是第幾次了?〉
真的好笑!不知道是你太嫩,還是髒話的定義有改過?誰用髒話罵過你了?...

不要再一直用口號來回答別人的問題了,維基百科不是這樣用的!...
從頭到尾,你就只有一句“只要底盤設計正確”
但到底怎麼樣的底盤叫做設計正確?以及車底盤怎麼產生真空效應?
還有對 Diffuser 的解釋,你的回文根本都是直接從網路上抓來,複製、貼上的東西
因為你不是真的懂,只好每次在我回答之後,再順著我的回文去找答案
也因為你不是真的懂,所以你根本沒辦法用自己的話,自己的觀點來闡述你的看法

所以 ~ 每次結果都是隨便找一段資料複製貼上,再胡謅個幾句,說的你好像真的懂 ....
但實際上,你講的東西就像一團棉花,看似有料,摸起來根本都是空的
而更好笑的是,你對我所提出的問題,在你引述我之前的回文裡,卻都找的到答案
我已經膩了,你還不膩嗎?這種鬼打牆的狀態,你到底要玩多久?

沒必要再陪你浪費時間了
花費我自己寶貴的時間跟精神來教導你對我一點好處都沒有 ....
如果還想嘴砲的話,就請自便吧!
反正你 ... 就只是這樣的
ericlee5 wrote:
唉 ~ 我也真是的!~ 幹嘛跟一個什麼都不懂的人講的那麼認真?
回頭看看,這麼長的討論文裏,你講的東西幾乎都是要我先回答你某個問題
之後你再換個似是而非的說法,把答案重新包裝成另一個問題,再丟出來要我替你回答的?


沒能力回答就坦白吧!
不必這麼多藉口


想嘲笑別人先有基本的實力再說
連中學生的題目都回答不出來
到底是誰沒料很清楚囉!

事實勝於雄辯
你要怎麼強辯都可以,但你不敢回答問題是事實



ericlee5 wrote:
而且每次你回文說錯了被虧,就偷偷跑去找管妹檢舉對方的發言〈這是第幾次了?〉
真的好笑!不知道是你太嫩,還是髒話的定義有改過?誰用髒話罵過你了?...


是是是
講話彬彬有禮
那管妹為什麼要刪你文呢?

如果你不是罵髒話
那就是國文程度差吧!

ericlee5 wrote:
哈哈哈 ~ 有人又再耍小動作了
每次只要點出的錯誤,就找理由去檢舉,讓不利於錯誤言論的文章給抹除掉
再搞啊!~ 越搞只是越顯的你的不足而已!~


應該寫做「他」而非「牠」喔!
罰寫十遍
突然覺得我好像國中老師呢!

ericlee5 wrote:
而更好笑的是,你對我所提出的問題,在你引述我之前的回文裡,卻都找的到答案
我已經膩了,你還不膩嗎?這種鬼打牆的狀態,你到底要玩多久?



我找到一堆可笑的答案呢!

1.你從頭到尾都的言論都認為
白努利不能製造下壓力
你說這可笑不可笑?

2.你認為賽車是靠「真空」吸在地上
怎麼製造真空?
答案居然是用「壓縮空氣」的方法
好厲害

3.你認為「文氏管與白努利無關」
這實在錯得離譜!

你不敢回答我的問題是因為你知道自己前面都說錯了
回答正確的答案就會與你之前說的矛盾
回答錯誤的答案又會顯得無知
所以怎麼辦呢?
只好靠髒話回應囉!

happy = new year(2011);

89. wrote:
問你幾個中學生的問題

問題1:
假設一台車重量1000KG
以10m/s行駛在平地上
不考慮風阻、磨擦力
試問
引擎需要輸出多少功率才能維持其速度?

問題2:
兩台車
A車:重量1000KG,10m/s時風阻為10牛頓
B車:重量2000KG,10m/s時風阻為10牛頓

不考慮其他摩擦力的情況下
請問兩車在10m/s時
引擎輸出功率為?


先聲明:用髒話回應不代表你會喔!



ericlee5放棄回答問題
那我直接公佈答案吧!




問題1:
因為不考慮摩擦
因此「靜者恆靜、動者恆動」
因此引擎輸出功率為0W即可保持速度

問題2:
乘上題
由於車速恆定
J=N*m=W*s
W=N*m/s = 10 * 10 = 100W
因此AB兩車皆需100W即可保持速度

看到沒
車速只受到風阻、馬力影響,與車重無關
因此
車重不影響尾速

突然覺得我好像國中老師呢!
happy = new year(2011);
好吧
既然你不回答問題
也不願重申你的論點
那我就替你做個總結吧!!
別說我造假
下面可都是你自己的文章喔!

1.
ericlee5認為白努利不能製造下壓力

ericlee5 wrote:
避免車輛底盤在高速狀態下,產生白努利定律的效應!~


ericlee5 wrote:
白努利定律,最出名的運用是解釋如何在機翼上產生浮力
...
白努利的效應就是流經車底盤的氣流,會因為跟車頂的氣流有流速差而產生往上的浮力


ericlee5 wrote:
白努利定律的應用在飛機機翼上的原理,麻煩你先去搞懂一下流速跟壓力所產生的浮力方向
你要是再不懂?我也沒辦法了 ...



ericlee5 wrote:
因此用白努利定律來看汽車?車頂為隆起的弧形 車底則為平面
所以當車輛在水平且高速的運動時 .....
車頂的空氣流速快,空氣壓力小
而車底的空氣流速慢,所以空氣壓力大就相對的大


ericlee5 wrote:
白努利定律對在機翼產生的浮力的解釋
是指在同單位時間內,流經機翼上緣的氣體因弧度的關係,氣流的流速快,所以壓力小
而機翼下緣的氣體,則因流速慢,所以壓力大。所以才因此產生了上浮力
從這邊回到你的問題 ....
兩個同時到達終點的流體,距離長的當然會比距離短的速度快
對於這點,你有什麼疑問嗎?


ericlee5說的是真的嗎?
我們來看看專業的怎麼說
維基:「對於賽車,設計師的目標是增加下壓力,增加抓力好讓過彎速度增加。了解地面也是空力系統的一部分可以大幅增加下壓力。這種地面效應可以理解成在晴朗天氣時拿著帆布靠近地面,你可以觀察到,當帆布逐漸靠近地面時,帆布會突然被吸在地面上。這是因為為白努利效應,當帆布靠近地面時,帆布與地面之間的空間變小了,空氣流過時的空間被擠壓了,這使得空氣被加速,而壓力隨之下降,但帆布上的空氣流速卻不受影響,因此造成了淨下壓力,這種效應被使用在賽車上。」


2.
跑車底盤的低壓是靠文氏管效應產生,與白努利無關


ericlee5 wrote:
至於你問的底盤導流溝是怎麼製造真空效應的?
好吧!~ 小聲的告訴你:那個叫做文氏管原理 .....

ericlee5 wrote:
我什麼時候說過 “文氏管效應就是利用白努利效應產生低壓吸力」是對的 ”這種鬼話?

ericlee5 wrote:
也因此,工程師們才會利用文氏管原理去設計車底導流溝,將流入底盤的空氣壓縮後迅速排出!
這個才是導流溝製造低壓區的原理

ericlee5 wrote:
文氏管原理不是靠白努利定律產生,因為它只是白努利原理的運用


多矛盾的一句話啊!
文氏管效應產生低壓的方法真的與白努利無關嗎?
看看ericlee5自己提出的證據
ericlee5 wrote:
“ http://wwwjgtc.pixnet.net/blog/post/13808371-%E5%8F%B0%E7%81%A3-jgtc%E3%80%8C%E7%A9%BA%E6%B0%A3%E5%8A%9B%E5%AD%B8%E6%95%99%E5%AE%A4-%E3%80%8D%E5%B0%BE%E7%BF%BC-%E5%BA%95%E7%9B%A4%E5%B9%B3%E6%95%B4-diff "

沒錯!~ 他說的東西是正確的。


ericlee5的貼文:「什麼是文氏管效應(Venturi tube)?
依據流體力學中的「白努利 (Bernoulli) 定律」,在一個連續固定的流場中,當流體流速增加時,流體的壓力會下降。而文氏管效應就是利用流體(空氣)流速增加所產生的低壓吸力。」


ericlee5
賭上身為人的尊嚴
試著正面回應問題吧!
happy = new year(2011);
謝謝你再次的幫我證明我是對的!
其實不用這麼費心!其他網友的程度都不差,應該都看的懂我寫的是什麼

基本上,對於你在136樓裏提到這些由本人寫的論述,我沒什麼問題!
除了一點 .... 在文氏管那段,你貼了一個連結,說是我自己提出的證據
“ http://wwwjgtc.pixnet.net/blog/post/13808371-%E5%8F%B0%E7%81%A3-jgtc%E3%80%8C%E7%A9%BA%E6%B0%A3%E5%8A%9B%E5%AD%B8%E6%95%99%E5%AE%A4-%E3%80%8D%E5%B0%BE%E7%BF%BC-%E5%BA%95%E7%9B%A4%E5%B9%B3%E6%95%B4-diff ”

這個要請你修正一下說法!
因為這是你在69樓洋洋灑灑的回文中,被我抓包你偷自別人網站文章的段落
我只是在71樓時把這段文的原出處提示出來,並解釋了你因為不懂,而說不出口的原理
怎麼說到後來?明明是你當文抄公被踢爆,卻變成是我提的證據矛盾?
你這樣也未免抝太大了,太唬人了! .....

跟你對話至今,你我的差別,就在於我對每一個不同的原理都想解釋清楚
但你對所有的現象,解釋不出來就企圖用一句 “ 依據白努力定理 ” 就想通通帶過
而你對所有的結果,始終也只有一句“ 只要底盤設計正確 ” 萬事就都解決
89 小弟弟,流體力學沒有這麼好混的啦!~

至於你 135 樓的回文
舉出這種基礎物理學來當例證?
那種理論只是在幫助你建立基礎觀念!讓你入門去了解這些現象
但實際狀態的運用,要考慮的不是那麼簡單的一句話就可以帶過的 ....
講尾速時,你說不用考慮風阻?講功率時,你又要不考慮速度?
這樣的論調,你是在講心酸的嗎?完全的牛頭不對馬嘴,不知所云啊!
唉!~ 也是啦!~ 一個人若裏子都沒了,還想跟人講什麼尊嚴咧?
ericlee5 wrote:
謝謝你再次的幫我證明我是對的!
其實不用這麼費心!其他網友的程度都不差,應該都看的懂我寫的是什麼


所以維基百科寫的是錯的囉?

1.ericlee5認為白努利不能製造下壓力
但所有的文獻、汽車論壇都認為下壓力就是靠白努利

2.ericlee5認為汽車底盤的下壓力是靠非白努利的效應
很可惜
當我要求ericlee5提出解釋時
目前ericlee5目前只用「文氏管」帶過(可笑的是,文氏管就是白努利的應用)
但要ericlee5講解其原理
ericlee5卻沉默了!


ericlee5 wrote:
這個要請你修正一下說法!
因為這是你在69樓洋洋灑灑的回文中,被我抓包你偷自別人網站文章的段落
我只是在71樓時把這段文的原出處提示出來,並解釋了你因為不懂,而說不出口的原理
怎麼說到後來?明明是你當文抄公被踢爆,卻變成是我提的證據矛盾?
你這樣也未免抝太大了,太唬人了! ....


偷用?
那叫引用
我都還加上引號了耶
你也引用我的文章啊
那ericlee5也是文抄公,被踢爆了!

你的意思是
因為這篇文章我先引用
所以我不可以把你說的「沒錯!~ 他說的東西是正確的。」拿出來講囉?


你不只是「把這段文的原出處提示出來」
你還大聲的說「沒錯!~ 他說的東西是正確的。」
但請你注意
這篇文章跟你的論點是相反的

你認為「沒錯!~ 他說的東西是正確的。」的文章:「文氏管是白努利的應用」
你自己的論點:「文氏管原理不是靠白努利定律產生」
你這樣也未免抝太大了,太唬人了!


ericlee5 wrote:
講尾速時,你說不用考慮風阻?講功率時,你又要不考慮速度?


你是不是有點....

你再仔細看一下
我風阻跟速度都有考慮
你是假裝沒看見還是看不見啊?

國中程度的觀念:「當物體等速移動時,維持其速度只需考慮摩擦力與風阻,而不須考慮該物體的質量」

你前面洋洋灑灑寫了一堆
結果連基本的能量守恆原理都不懂
happy = new year(2011);

ericlee5 wrote:
謝謝你再次的幫我證明我是對的!
其實不用這麼費心!其他網友的程度都不差,應該都看的懂我寫的是什麼


所以ericlee5先生
你認為維基百科寫的這段敘述正確嗎?
降低底盤可以增加白努利效應,產生下壓力

維基:「對於賽車,設計師的目標是增加下壓力,增加抓力好讓過彎速度增加。了解地面也是空力系統的一部分可以大幅增加下壓力。這種地面效應可以理解成在晴朗天氣時拿著帆布靠近地面,你可以觀察到,當帆布逐漸靠近地面時,帆布會突然被吸在地面上。這是因為為白努利效應,當帆布靠近地面時,帆布與地面之間的空間變小了,空氣流過時的空間被擠壓了,這使得空氣被加速,而壓力隨之下降,但帆布上的空氣流速卻不受影響,因此造成了淨下壓力,這種效應被使用在賽車上。」

學而不思則罔
思而不學則殆

happy = new year(2011);
89的觀念是對的。
提醒一下,Bernoulli's principle只是表面流速與壓力的關係,
跟上升力/下壓力不產生直接關聯。

也就是說只要讓車底流速大於車頂流速,白努利定律就產生下壓力,
反之,則白努利定律是產生升力。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