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一誠 wrote:
敢問客官:一列火車可以搭載幾部汽車?
汽車裡面的乘客要坐那裡? (安全起見應還是要坐火車車廂內.)
汽車要從那裡來上或下火車? (好像台灣還沒看到有這種火車站)
汽車一上一下火車要花多少時間? 集合、上火車、固定及解開汽車、下火車….
目前火車票已很難買, 火車還有多餘的運量來載運汽車? (而且還要更大的空間容納汽車)
...(恕刪)
德鐵的話,一列通常10幾節, 但是歐洲的火車常常兩節串在一起跑, 可以到20節以上
一台平板車, 一層載3-4輛(看車長決定), 雙層6-8輛, 一次60-180 輛
如果是SyltShuttle, 是 2個機車頭+18節雙層+8節單層(載1台大貨車或客車或2台Minivan)+1客車箱
共29節
上下火車很簡單, 就像我們以前戰車上鐵皮一樣, 由貨運站進入
只要有鋼架的軌道, 由地面沿伸到火車平板一樣高的地方(就是月台的高度,大約70-80cm)
月台和火車板車的高度是一樣的,板車旁的側欄,放下來正好卡在月台和板車之間,填補月台和板車的間隙,就像渡輪的"渡板"一樣. 月台和板車之間完全是平的, 所以汽車可以由月台就直接轉彎,開上火車
而且這種鋼架月台是可以拆裝的
這和建國南北高架的橋下鋼架停車場, 汽車開上二樓的鋼構停車格是一樣的.
乘客坐那裏? 不一定
英法海底隧道是密閉式車箱, 所以人就坐在原車上,開窗用火車的空調.
其它的就是加掛客車車箱
有些山區是在高山上(很冷), 只要通過10幾公里的隧道就下鐵皮, 那人員還是待在原車上.
可以看上面德國Autozug上鐵皮影片
火車票難買,是票務不共夠公開, 想搭車的人買不到票
北迴鐵路平時的運量是每天2萬人, 今年春節假期加開班次, 臺北-花蓮間平均客座利用率僅79.67%,最尖峰日(2月16日大年初三)約7萬人次,平均客座利用率約98.07%
由2萬 - 7 萬 , 可見有多大的增班空間, 並不是它的運量無法增加
運務和票務應該要分開管理, 票務要透明化
德鐵和法鐵 都是上網訂票, 離,尖峰時段有不同票價 , 非假日,清晨或深夜的離峰班次, 票價可以打對折以上.
所以在網上就可以知道訂票的狀況, 那一班車, 那一個位子有空位,都清清楚楚.
還可以自己把車票用印表機印下來( 很像電子機票), 這種車票上就印有乘客名子和生日, 車長會對護照, 掃瞄車票上的條碼辨識車票真偽 , 不能拿別人的車票登車, 用人頭的黃牛票是不行的.
另外還有折扣卡, 買它的折扣卡(通常期限是一年) , 票價可以憑卡打對折
還賣年票和周票 ,
方法很多元...沒辦法一一說詳細
總之, 台鐵進步空間很大..不能以目前台鐵的狀況, 來評斷它....永遠都無法進步
以往在西部地區,鐵路貨運也佔大宗...為什麼還要蓋高速公路?為什麼蓋了高速公路之後,鐵路貨運馬上式微?
汽車上鐵皮,就算連人帶車運到花蓮,只要比自己開車過去還貴,還花時間,那鐵路就輸了。比自己開車便宜?那是不可能的事。除非有不怕死的政府把蘇花比照日本某些路段,改成收費道路,大概下次也不用選了。
不要以為別人都沒想過,尤其是那些大家很愛罵的專家。在這邊罵他罵得再難聽,專家懂的,想的,一定比一般人多很多,這是很難改變的事實。
蓋雪隧的時候,不也一堆所謂環保人士,擔心宜蘭未來的,整天吵吵鬧鬧罵來罵去?蓋好之後,結果勒?不但那些危言聳聽煩惱的事情實現的沒幾樣,還有那種環保人士忍不住也去走,還誇好方便的勒。
所以啦,有本事就上街頭發動把整個花東劃為保護區,其他不切實際的方案和牽強的理由就別再想了。 交通建設從來就是以方便,安全為第一優先,日本都還要蓋個青函隧道勒(這個不知道的請自己去查)。沒道理為了怕太多人去花東,就要那些非去不可的人平白無故冒風險,這種「以價制量」太荒謬了。
herblee wrote:
可能有些誤會, 還是...(恕刪)
你好,今天我們不要講台灣好了,把範圍縮小以台北市的區來說好了,如果你現在在松山區好了你想開車載5包水泥到信義區的101,結果有某些身不在其位的人提議不能開車,而人門只能從松山區的某個地方集合搭大眾運輸(時間班次由他們決定且不是24小時營運)到信義區的指定點(離101還很遠),所以你自己得搬著這5包水泥然後把你送到那後叫你自己想辦法去你想去的地點,一方面說減少肇事機會與車流量且路不用鋪那麼寬,多出來的空間來建公園美化環境,而另一方面又能節能減炭,以上的建議你覺得ok嗎?
你也不用一直引用國外的案例,我們住的地方是台灣,如果國外的政策適合台灣的話,那當初在建造北迴鐵路時政府就應該想到把鐵路建成四條線路,兩條北上兩條南下,不用過了幾十年後才再討論這種鳥問題!
蘇花公路現在只有單線搶通 , 不會比較快, 也還有危險
小弟了解您的堅持, 和一定要開車的決心
您想開車, 上鐵皮沒有問題
就開車上鐵皮, 坐在在火車平板車上穿越北迴鐵路, 一樣是開車回到花蓮, 完全可以達成您開車的需求
差別不過是走火車隧道 , 不是走 汽車隧道 而已
上鐵皮不過是讓用路人多一種選擇
而且比起開新的隧道 , 這不是省錢而且可以是最快替代的方法嗎 ?
是那一點不合適 ? 一定要蓋新公路才合適?
蓋新公路的好處和優點?
當然, 龐大的工程款可以促進經濟發展, 然而..它還要至少5年
那這5年怎麼辦 ?
看不懂這一句 ?
bear630 wrote:
你也不用一直引用國外的案例,我們住的地方是台灣,如果國外的政策適合台灣的話,那當初在建造北迴鐵路時政府就應該想到把鐵路建成四條線路
..(恕刪)
國外的隧道, 有些是100年前鑿出來的, 兼顧環保與便利 , 就是少開新隧道, 充份利用舊隧道.火車汽車共用.
怎麼會一次建四條 ?
什麼意思? 您是說瑞士在Furka Pass只開一條隧道是錯的?要 一次打四個洞才對? 讓天然美景多四個洞 ? 廢土處理 ?地層破壞? 瑞士還會是瑞士嗎 ?
國外的政策不適合? 我們的官員可是一天到晚去觀摩 ?
鐵路之父 詹天佑 , 是第一批赴美的小留學生
高速公路是德國發明的(不好說是希特勒)
高速鐵路不是歐洲+日本 ?
這些不都是國外來的?
herblee wrote:
小弟了解您的堅持, 和一定要開車的決心
您想開車, 上鐵皮沒有問題
就開車上鐵皮, 坐在在火車平板車上穿越北迴鐵路, 一樣是開車回到花蓮, 完全可以達成您開車的需求
上鐵皮不過是讓用路人多一種選擇
而且比起開新的隧道 , 這不是省錢而且可以是最快替代的方法嗎 ?
是那一點不合適 ? 一定要蓋新公路才合適? ...(恕刪)
在下相當佩服閣下這麼有耐性的詳細解說鐵路的多樣性與好處
其實! 鐵路也是東部爭取了很久才有的東西 (北迴鐵路)
花蓮-台東線的鐵路至今還未鐵路電氣化
前兩周花蓮縣長帶隊北上抗議, 原本要串連宜蘭.花蓮.台東
結果行政院院長下來摸摸頭, 台東不去了 ... 因為他答應了許多改善台東交通的措施
包括鐵路運量與電氣化等問題
鐵路當然是相對而言更安全的工具
只是 ... 閣下是否知道! 北迴鐵路只有單軌? 不是像西部的雙軌?
所以坐北迴鐵路常會有要會車必須停在某站等候對向來車的狀況
因此運量的提升有許多先天的限制, 鐵路運輸在東部也有相對的問題有待克服。
另外! 不是針對您
不論是鐵路/公路/海運 ... 其實在花蓮當地都有相當多的討論
不過或許不該是小鼻子小眼睛的只是想拿來取代花蓮-蘇澳這段危險路段
而是思考如何一次到位的解決問題
東部人自然也希望有更多樣完整的交通選擇性 ... 但! 真的不是取代
您說的沒錯. 交通建設應該是要有全盤的規劃 , 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所以這種重大交通建設, 更應該完整的說明
把公路,鐵路,空運,海運 的各種可能性,都一併列入考慮
然後列出所有的優缺點 , 就很容易選擇
透明,公開是最好的方法
資訊不足,就不容易下正確的判斷
還有, 北迴鐵路已經改善成雙向通車 2-3 年了
交通部鐵路改建工程局動東部工程處
http://www.erieb.gov.tw/eg.asp
台灣鐵路局全線隧道一覽表
http://club.ntu.edu.tw/~club20322/train/subject/datapage/TRA_railtunnel.htm
北迴線
No. | 隧道名稱 | 長度 ( m ) | 單 / 雙線 | 所在區間 | 備註 |
1 | 蘇澳一號隧道 | 199 | 單線 | 蘇澳新 - 永樂 | 東正線 |
2 | 新蘇澳一號隧道 | 144 | 單線 | 蘇澳新 - 永樂 | 西正線 |
3 | 蘇澳二號隧道 | 113 | 單線 | 蘇澳新 - 永樂 | 東正線 |
4 | 新蘇澳二號隧道 | 429 | 單線 | 蘇澳新 - 永樂 | 西正線 |
5 | 蘇澳三號隧道 | 206 | 單線 | 蘇澳新 - 永樂 | 東正線 |
6 | 新蘇澳三號隧道 | 180 | 單線 | 蘇澳新 - 永樂 | 西正線 |
7 | 蘇澳四號隧道 | 239 | 單線 | 蘇澳新 - 永樂 | 東正線 |
8 | 新蘇澳四號隧道 | 310 | 單線 | 蘇澳新 - 永樂 | 西正線 |
9 | 新蘇澳五號隧道 | 250 | 單線 | 蘇澳新 - 永樂 | 西正線 |
10 | 永春隧道 | 4020 | 單線 | 永樂 - 東澳 | 東正線 |
11 | 新永春隧道 | 4460 | 單線 | 永樂 - 東澳 | 西正線 |
12 | 東澳隧道 | 167 | 單線 | 永樂 - 東澳 | 東正線 |
13 | 新東澳隧道 | 180 | 單線 | 永樂 - 東澳 | 西正線 |
14 | 南澳隧道 | 5286 | 單線 | 東澳 - 南澳 | 東正線 |
15 | 新南澳隧道 | 5340 | 單線 | 東澳 - 南澳 | 西正線 |
16 | 新武塔隧道 | 1750 | 雙線 | 南澳 - 武塔 | |
17 | 新觀音隧道 | 10307 | 雙線 | 武塔 - 漢本 | 台灣第一長鐵路隧道 |
18 | 新和平隧道 | 3095 | 雙線 | 和平 - 和仁 | |
19 | 和仁隧道 | 2411 | 單線 | 和仁 -崇德 | 東正線 |
20 | 新和仁隧道 | 2532 | 單線 | 和仁 -崇德 | 西正線 |
21 | 清水隧道 | 2106 | 單線 | 和仁 -崇德 | 東正線 |
22 | 新清水隧道 | 2210 | 單線 | 和仁 -崇德 | 西正線 |
23 | 崇德隧道 | 2682 | 單線 | 和仁 -崇德 | 東正線 |
24 | 新崇德隧道 | 2681 | 單線 | 和仁 -崇德 | 西正線 |
共24條隧道 , 很多看起來 很多是單線(單孔) , 但是它有分東,西線 , 兩邊各一條單孔就組合成雙線
而且雙向改善工程之後, 還產生許多廢棄不用的隧道
蘇花改的計劃當中. 準備將這些單線鐵路隧道"擴孔" 改為公路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