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國外機油發展現況及趨勢討論,飛踢台灣神油的假象及技倆~~


hsuchiehhao wrote:
起一個新話題....mobil有推出一罐 extend perfermance 5w20 5w30 10w30
號稱可以15000英里(約24000公里)換油......
還用了"Guaranteed Protection"這個字眼......
不過 國外網站有提出一個疑慮.....機油濾心壽命撐的住嗎?(濾紙會先掛吧?).....(恕刪)


有這種超耐用的機油

身為消費者非常樂見

但......萬一有引擎故障

機油漏下來是跟黏稠狀

車廠判定機油變質造成引擎故障

Mobil會負起消費者維修的費用嗎??


為什麼我會有這樣疑問

以前我同學的女友騎摩托車

她根本不知道要"機油是要換"

就這樣騎了三萬公里終於縮缸

到了機車行機油漏下來,是跟醬油膏一樣膏狀的.

我相信可以兩萬公里換油.....
但兩萬公里的背後代表什麼?

是否因為兩萬公里才換油就忽略輪胎一萬公里或五千公里調胎了?

假設兩萬公里 需要一年才能達成
是否會有人這一年內都不會去車廠檢查其他零件?
是否有可能胎壓都一年沒檢查?
這造成的安全問題......
顯然 民眾對於車輛的基礎保養觀念 需要再教育


teabox wrote:
我在此感謝01這個平台,也許我有我的理念,對站區的管理我相信有一定的困擾或壓力,所以我也必須很注意一些文章尺寸的拿捏。

個人是覺得,理性的討論是可以接受,但不要有人提出不同的看法就酸言酸語,過於變成言語上的爭論,本來就容易讓原本的主題失焦..
總之若只是對於資料上的討論會比較有正面意義,我想既然是趨勢的討論,資料就不會只狹隘的堅持那幾項..
hsuchiehhao wrote:
話說回來 其實添加劑比較有技術....
Moly,ZDDP,TBN等等....跟耐用度有關
有興趣看數據的人不妨注意為什麼柴油機油的TBN偏低?
PAO基礎油跟酯類基礎油中 TBN的比例 為什麼會有高低落差.....

以上可否請hsuchiehhao兄再說明一下呢!或是有什麼資料可以自己去參考..
hsuchiehhao wrote:
假設兩萬公里 需要一年才能達成
是否會有人這一年內都不會去車廠檢查其他零件?
是否有可能胎壓都一年沒檢查?
這造成的安全問題......
顯然 民眾對於車輛的基礎保養觀念 需要再教育

說到胎壓,如果走在路上有在注意的話,就可以發覺輪胎過扁的不少,可以猜測胎壓應該是不足的,民眾缺乏日常檢查的觀念確實是一個問題..
除了以上木村兄的例子之外,身邊朋友因為車子水箱沒水開到車子故障停下的例子,也是有好幾例了..

hsuchiehhao wrote:


大多在汽車百貨買...(恕刪)


機油濾心也是有進步的,除了傳統的紙材質濾心之外,
現在也發展出全合成濾心,
除了機油,連濾心也要全合成了
這種濾心需要使用不織布的濾材,
因此壽命更長,也能耐用更久,
號稱25 Microns的雜質可有99%的過濾效果,
這東西應該與JOY1632大大提過,雙B所使用的Fleece濾心是相同的東西,
哪裡買呢?
http://www.royalpurple.com/rp-oil-filter.html
小弟一直想找代購,從美國買回這東西,
若搭配Mobil的新機油使用,
應該可以15000KM換一次油吧。
gonwu wrote:
Moly,ZDDP,TBN等等....跟耐用度有關
有興趣看數據的人不妨注意為什麼柴油機油的TBN偏低?
...(恕刪)


在添加劑裡面.....影響機油壽命主要有三個(google資料很多)
Moly:鉬.....有機鉬....降低汽缸壁與活塞的摩擦
ZDDP:極壓添加劑(Zinc dialkyl dithiosphosphate)..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鋅鋅
TBN:總鹼價(Total Base Number)....因為機油會變酸(酸鹼中和)
有些品牌喜歡用moly....有些品牌喜歡用ZDDP...有些也拉高TBN
但這只是知道機油有添加這些....
有些耐用的機油moly ZDDP比例都會超過1000ppm (須參考機油MSDS)
"但knowhow在於機油使用中添加劑的消耗曲線"....線性(慢慢死)還是非線性(死很快)
------------------------------------------------------------------
另外 針對柴油機油來說....舉例幾款TBN
SRS SLV 5w30 TBN:6.2 (C3,VW504/507,LL04)
Kroon MSP 5w30 TBN:7.7 (C3,LL04)
RAVENOL WIV 5w30 TBN:6.2 (C3,VW504/507)
Mobil ESP 5w30 TBN:5.1
PS:如果有看過汽油機油的數據就知道TBN超過10甚至11.12的很多.....
我不知道為什麼柴油機油相對於汽油機油的TBN相對較低.....
但如果拿柴油機油給汽油車使用....不知到效果會怎樣?
雖然都標榜柴油機油汽油引擎也可以用

TAN:總酸價(Total Acid N.....)
機油裡面因為使用後會變酸.....所以原先的添加劑TBN可以發揮作用 下面文章可以看看
http://www.blackstone-labs.com/do-i-need-a-tbn.php
簡單說 並不是TBN消耗到0才要換機油.....
有報告指出TBN剩下原有的65%(or 50%)就要換油...此時TAN明顯增加
TBN消耗的狀況線性與非線性是機油廠的knowhow....
但也不是高TBN就一定表是機油壽命久.....但相對比例來說 高TBN可以撐較久
只是柴油機油TBN為什麼相對較低?(也有少數品牌 柴油機油TBN很高的 但比例較少)

這一塊 我目前還在練功
因為我的是汽油引擎 柴油機油接觸不多 且都為低黏度SAE30居多.....
machinery lubrication這邊也有資料啦(要認真讀一下)
http://www.machinerylubrication.com/
--------------------------------------------------------------------------
對於不懂數據的人....個人建議:挑API SM/全合成機油/挑適合黏度....這樣就夠了
hsuchiehhao大,好像太深了,
可以深入淺出的描述一下嗎?
看看國外應用,不要在閉門造車.誤導消費者.

多元醇酯提高日本汽車製造商生產力
最近更新 : 27/12/2010




近日,日本汽車製造商在壓鑄設備上的機械測試表明,多元醇酯液壓液帶來了其它諸多益處,同樣地促進了業績提升。

相比水乙二醇,使用多元醇酯不僅更加環保,而且通過生產效率和生產力的提高,可大大降低製造成本。

在組成成份上,多元醇酯含多元醇酯原料(合成酯或天然酯)與具有抗氧化、防腐、抗磨和極壓潤滑等性能的添加劑。在環保方面,多元醇酯可生物降解,水生毒性低,可浮於水面,重力小於1.0,可以通過常規的破乳技術將其去除。在其他性能上,多元醇酯具有很好的抗燃性,有優越的熱穩定性與水解穩定性,其潤滑膜強度即使在高壓下頁能表現出色,蒸汽壓也不存在任何汽化問題。

可見,多元醇酯一方面可阻止火勢蔓延,另一方面,防腐添加劑和無灰極壓添加劑的加入,令這種合成液壓液具備了優越的潤滑性。同時,多元醇酯液輕於水,因而可以很容易地將它們從廢水中撇除。即使與水乳化,常規的廢水處理技術也足以將其去除。多元醇酯更不會分解出含苯酚的成份,所以也不需要特別的密封措施。

除此之外,多元醇酯能夠延長密封件壽命,從而降低液壓缸的替換率和檢修率,同時減少液壓液的泄漏。最終,設備正常運轉時間更長,生產力得到提升。

更佳的潤滑性與更輕的泵磨損使得馬達的能耗降低了5%~15%。這對於那些日夜運轉的設備而言,綜合成本降低尤為顯 。

樓上的....大家都知道多元純酯 很讚....這是事實
但不是所有車 都需要這麼好的機油..... 一分錢一分貨 我也不是不懂.....

你的客群 不都是那些牛馬嗎?

除非你願意 一公升賣300元以內我想 我也會買幾罐來試試看....

說到底 還是市場機制....不是只有酯類才是技術....
便宜好用才是市場主流....

想要討論 不妨把DLE機油的添加劑成分比例說出來.....
MSDS亮出來....我對尊敬你多一點....

吐曹你一下....你們產品10w40 怎麼是HC基礎油啊....
好歹5w60 5w50都是多元酯+PAO啊....

產品是研發出來,就是要減少故障頻率,國外他們會對產品下去研發主要是延長壽命.這是車廠與保養廠不願見到,他們希望能早點有問題讓車主多花維修費.現在是買車容易養車難,由其進口車更難養得起.你沒有從產品去要求,任原廠與油商宰割誰願意.只有GROUP-5多元醇酯符合要求,也是未來主流.為什麼日本先進國家他們會去要求研發來改善,為什麼我們不能要求油商提昇品質,我們也是要求德國開發出來.你現在要向日本買多元醇酯液壓油不一定會賣你,有錢買不到,他們掌控技術.不是一味要求降價給消費者,消費者永遠是輸家,昨晚在台中碰到C-63有在玩車,常跑原廠換油怕引擎掛掉找不到好油變成勤換油一個月進去一次,一般車友受得了嗎,我向他說沒有5000KM不用錢,就是多元醇酯與一般市售油差別.MSDS德國沒有寫得很詳細,看了會失望他們研發出來KNOW HOW不可能輕易公佈.大家慢慢自行去找便宜又大碗產品,有順便告知.
說到底.....我問的問題 還是答不出來
MSDS與降價.....我也知道這是機密不會說破.....
多元醇酯很好 很棒 很讚....我也知道
但價格就是降不下來.....

不要再提什麼牛馬....C63等級的車.......
那不是常人有的.....

你說的我信....只是需求與市場方向區隔而已......
上面那句才是重點....."市場需求客群"
你能抓住多少?
------------------------------------------------------------------------
不要跟我說 你(DLE)引入多元醇酯不是要賺錢
商人嘛.......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56)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