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1100(太極二代) vs. Tangy(天機)

太極二代(TC1100) vs 天機(Tangy)

引言:

到底是要鍵盤好還是不要鍵盤好呢?黏一個鍵盤好像拖油瓶,說不要嘛又捨不得,其實您還可以選擇平板電腦中的convertible類型,目前以TC1100與Tangy為代表。
TC1000為TC1100的前身,名曰太極,顧名思義就是要圓轉如意,為convertible的先驅,而今美型不變,TC1100升級再現。
至於Tangy於設計之初便已參酌TC1000的缺點改良,顯然來勢洶洶,不過那已經是過去的對手,面對TC1100是否還能吃得開,敬請拭目以待。

說在前頭:

優劣勝負與個人需求標準有關,本文僅呈現事實而已。

硬體組態:

僅列出主要差異,詳細規格請參見官方網站。

TC1100Tangy
CPUPentium-M 1.0 GHz ULVPentium-M 1.2 GHz LV
RAMDDR 333 512MB (256外加)DDR 266 256MB + DDR 333 256MB(外加)
GPUGeForce 4 Go 420 32 MBIntel 855 GME 整合型顯示
HDHitachi 30 GB 4200 rpmToshiba 40 GB 4200 rpm
Light sensorN/Abuilt-in
FingerprintN/Abuilt-in
Erasable penN/A標準配備
外接DVD ROM標準特製配備免外接電源N/A
原版OS光碟標準配備已補寄
全球保固一年N/A
來源中信局第一次團購

注:TC1100零售版本規格HD為40 GB 4200 rpm,全球保固三年,可能沒有附外接DVD ROM


評比項目:

  1. 視覺
  2. 聽覺
  3. 效能
  4. 人機介面
  5. 服務

視覺:

外觀:

拍照的部份有前輩在輪不到小弟多事啦,請自行瀏覽。

TC1100
按這裡檢視網頁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內置框架或目前的設定為不顯示內置框架。

Tangy

背光:

雖然Tangy有智慧型感光偵測,但不可免俗地還是還先看看最小與最大背光的亮度比較。

TC1100(太極二代) vs. Tangy(天機)
最小背光,左為TC1100,右為Tangy,無背景光源。

TC1100(太極二代) vs. Tangy(天機)
最大背光,左為TC1100,右為Tangy,無背景光源。

很明顯,Tangy的亮度可以當最探照燈用了,但請注意這是在正上方拍攝的結果,如果在不同的視角下高亮度的背光是否算是優勢呢?之後的視角量測可以一窺究竟。
此外,對於電力錙銖必較的使用者來說,顯然Tangy手動調整的背光範圍並不能滿意,如果可以再暗一些些的話,又可以再用久一些些啦,這時非得開啟Tangy的智慧感光器調整,見下圖:

TC1100(太極二代) vs. Tangy(天機)
Tangy智慧感光

果然,Tangy的智慧感光可以強制使背光暗下許多,可是有點不對耶,在沒有背景光源的環境下應該要再亮一些些才是。接著再開啟背景光源,被光亮度再度增加,看來Tangy的智慧感光應該是遇亮則亮遇暗則暗的類型,但即使增加亮度還是比手動調整最小背光的設定暗,顯然如果要省電,智慧感光是一定要開啟的。

視差:

根據定義,差指的是磁控筆尖與游標間的差距(深度而非位置),愈小的視差書寫感覺愈自然,紙本書寫當然是零視差。太理論了,那就來張圖馬上一目了然。

TC1100Tangy

TC1100(太極二代) vs. Tangy(天機)

TC1100(太極二代) vs. Tangy(天機)

顯而易見,Tangy在這方面改善良多,不過儘管如此,日常使用TC1100仍不致造成太大困擾,除非是對精準度要求極高的工作。

PS:本來以為拍不出來,幸好還有小花模式,雖然有點糢糊,總算差強人意啦。

視角:

TC1100:160度全方位一致寬廣視角
Tangy:垂直可視角(短邊)只有10+20,水平可視角(長邊)只有30+30

光看數據感覺不出來,還是看圖比較實際。

TC1100(太極二代) vs. Tangy(天機)
上為TC1100,下為Tangy 15度短邊視角,無背景光源。

TC1100(太極二代) vs. Tangy(天機)
上為TC1100,下為Tangy 30度短邊視角,無背景光源。

TC1100(太極二代) vs. Tangy(天機)
換個位置,上為Tangy 30度短邊視角,下為TC1100,無背景光源。

TC1100(太極二代) vs. Tangy(天機)
長邊視角,左為Tangy,右為TC1100,無背景光源。

雖然一般相信背光應該要愈亮愈好,但如果視角不能配合,恐怕不能盡如人意,反觀之前背光亮度較低的TC1100在不同視角下反而更見沉穩。另外,之前有人曾提到Tangy的視角小是基於防窺的理由,但如今看來顯然有待商確,如果使用過3M的防窺護目鏡,則超越視角範圍後應該是變暗怎反而變亮咧?再者,TPC存在的一個主要目的是為了取代紙本閱讀,而當閱讀紙本時相信很難有人能保持相同姿勢持續從正上方注視吧,多少都有一定程度的偏離再加上每個人的體型不同,視角愈大理當愈能靈活應對,如果真的需要防窺,使用者自行加上一層3M防窺護鏡應該較有彈性吧?畢竟視角只能縮小不能增加阿。

除此之外,Tangy短邊視角不均對於閱讀有什麼影響呢?請見下圖。

TC1100Tangy

TC1100(太極二代) vs. Tangy(天機)

TC1100(太極二代) vs. Tangy(天機)

由於TC1100全方位視角一致所以文字清晰、亮度均勻;反觀Tangy由於短邊視角不一致,使得直式閱讀時水平視線所及左暗右明(或左明又暗),不利長期閱讀,容易致使眼睛疲勞。當然,如果買平板電腦只是平常上上網,看看股市行情,偶爾娛樂一下,不是用來K書的自然另當別論囉。

室外:

TPC的螢幕在外頭的並不是加大背光亮度就一定可以得到較好的視覺效果,還必須抵抗外界光源的反射及炫光才行。先看看TC1100及Tangy並排直視的結果如下圖所示:

TC1100(太極二代) vs. Tangy(天機)

不過實際上使用者會傾斜一個角度使用,如下圖所示:

TC1100(太極二代) vs. Tangy(天機)

接著分開特寫直視時最大背光如下圖:

TC1100Tangy

TC1100(太極二代) vs. Tangy(天機)

TC1100(太極二代) vs. Tangy(天機)

直視時最小背光如下圖:

TC1100

TC1100(太極二代) vs. Tangy(天機)

Tangy

TC1100(太極二代) vs. Tangy(天機)

從圖中可以發現腳架的鏡像清楚的烙印在Tangy的螢幕上,使用者一定得傾斜觀看,無奈的是Tangy的視角不是很有彈性,可能造成不便。此外,原先在室內背光明顯較亮的Tangy移到戶外卻沒佔到多少便宜,顯然螢幕的塗裝也有決定性的影響。

聽覺:

老實說Tangy的喇叭只空有聲音而無效果可言;TC1100音效兼具的確好些,不過仍無法和許多日系NB相提並論,所幸兩者若使用耳機播放對普羅大眾來說應該是可接受的。

但就外型來說,Tangy在美型的考量上還有待改進,都什麼時代了為什麼喇叭孔還要大剌剌地出現在正面呢?或許是為了配合指紋辨識裝置吧。可重點是效果並沒有比較好!那麼TC1100呢,正面好像看不到喇叭孔耶,到底在哪裡咧?

TC1100(太極二代) vs. Tangy(天機)

原來側邊看起來像是散熱孔的地方就是;但即便如此,聲音的方向性並沒有因此打折太多,而機體正面卻顯得清爽許多.....

PS: 也許是為了要cost down,聽覺大概是最常被廠商閹割的項目。

效能:

Tangy: Pentium-M LV 1.2 GHz、Intel 855 GME整合型顯示晶片

TC1100: Pentium-M ULV 1.0 GHz、nVidia Geforce4 Go 420 32 MB

使用超級兔子魔法設定測試CPU及3D圖形效能,TC1100及Tangy皆安裝Windows XP Service Pack 2內挖出來的DirectX 9.0c。

首先是Tangy的CPU效能測試結果如下圖所示:

TC1100(太極二代) vs. Tangy(天機)

接著是TC1100的CPU測試結果:

TC1100(太極二代) vs. Tangy(天機)

以上均為全速奔馳的結果,大約落在Pentium 4 M 1.4 GHz 至 Celeron 1.7 GHz之間。

接著是Tangy的GPU測試如下圖所示:

TC1100(太極二代) vs. Tangy(天機)

本來以為整合型顯示晶片沒啥搞頭,但855 GME居然還勝過Matrox G450,顯然自i740以後Intel只是甸甸吃三碗公而已啦。

然後是TC1100的GPU測試如下圖所示:

TC1100(太極二代) vs. Tangy(天機)

什麼....裝配GeForce4 Go 420的TC1100怎麼比855GME還遜....,原來是nVidia GPU driver的PowerMizer設定在最大省電量的關係:

TC1100(太極二代) vs. Tangy(天機)

調整至最高效能後測試結果如下:

TC1100(太極二代) vs. Tangy(天機)

效能馬上爆增一倍,逼近桌上型GeForce2 MX400水準,果然一雪前恥。

最後再測試均衡設定的結果如下圖所示:

TC1100(太極二代) vs. Tangy(天機)

結果與最大效能差不多,暗示GeForce4 GO 420搭配PowerMizer應該相當於Pentium M的SpeedStep省電技術,於均衡設定時會視實際使用情形調節耗電量與效能。

人機介面:

基本上TC1100與Tangy在人機介面的設計上很多是互補的,僅將主要差異摘要於下表。

<!-- fpstyle: 10,011111100 -->
TC1100Tangy
螢幕保護層包含按鍵及指示燈全面覆蓋,不易進塵。僅覆蓋面板,有進塵現象。
無線網路一旦設定開啟怎每次開機或自修眠後回復均保持開啟。每次開機或自修眠後回復均重設為關閉,避免電源消耗。
按鍵組合為了維持版面清爽,太極的正面只留三個按鍵:螢幕旋轉、手寫輸入、筆記本,而且一定要用觸控筆才有反應,手指頭是沒作用滴。至於側邊則有電源鍵、螢幕輸出、Q button、tab、esc、Ctrl+Alt+Del(需用觸控筆)以及jog dial (具上下及Enter作用),以上按鍵幾乎皆可程式化。除此之外,按下Q button可以呼叫出軟體Q menu顯示在螢幕上,內含十幾二十個按鍵均可自行設定新增(尤其是無線網路及背光)。九個按鍵加上方向桿全部充斥於面板邊上,但卻只有其中四個可程式化,又沒有軟體按鍵輔助,雖然直覺但不夠彈性。
背光調整使用Q menu配合jog dial調整,控制台內TPC顯示設定沒有作用。可透過控制台內TPC顯示設定或連接鍵盤後的Fn+快速鍵調整,前提是要關閉智慧感光。智慧感光的選項只能在控制台內設定沒有其它的快速鍵或是整合在TPC顯示設定內顯得不便。
螢幕方向只要取下或與鍵盤相貼便會自動改為直式顯示,反之也會自動改回橫式顯示,而且背後有小立架供直立使用。與鍵盤分離時不改變,結合時改為主要橫式顯示
輸入輸出主要I/O埠(USB、VGA輸出、有線網路、電話線)均有護蓋,不易受到腐蝕髒污。其中一個USB為特製接頭可配合HP的外接光碟機輸出電源。多了IEEE 1394,但所有連接埠均裸露無鍍金處理易受腐蝕及髒污。
觸控筆肥胖且沒有消除作用,須另購消除筆;此外書寫觸感好像螢幕打上一層臘。與機身連接方式如同iPAQ,按一下即可彈出,置入寬鬆毫不費力。標準配備即消除筆,身材細瘦輕盈,但與機身連接緊實,一旦插入固然不易掉出但要拿出也不是說隨手捻來,因此對使用者來說有可能取出來就不想再塞回去結果適得其反也說不定(聽說目前出貨已經調鬆了)。
指示燈基本上只有無線網路、AC電源、電池充電指示燈三個,至於電源鍵於待命時則會閃爍,此外就孓然一身了。如果需要硬碟指示燈可另外安裝軟體輔助。包含無線網路、電池電源、硬碟存取指示及電源,鏡面處理,但在戶外陽光下不易看清。
鍵盤使用track ball,Fn在Ctrl外側,尺寸較一般小,需要時間適應。與機體結合可作為橫式立架,並且角度可以調整,接近一般NB,可惜收納時螢幕一定朝外無法做為基體的保護蓋,一定需要皮套保護。內藏PS/2的觸控板,大小較一般尺寸相近,Ctrl在Fn外側。與機體結合可作為橫式立架但僅有兩種角度,對於視角不大的螢幕來說彈性不足。除此之外可作為機體的保護蓋,但接合方式不夠緊密,易因震動而鬆脫。
電源三孔插頭另附多國接頭,至於與機身的連接頭沒有L型設計。插頭只有雙孔無多國接頭,至於與機身的連接頭有L型設計,方便活動。
電池有測電按鈕及電量指示燈,且Windows可顯示剩餘使用時間,但缺大容量電池套件且無法快充。無測電按鈕及電量指示燈,且Windows僅能顯示電量。雖有大容量電池套件,但充電時間與使用時間將近1:1無快充。
配件有保護套本機套及旅行套但最實用的RUGGED CASE闕如。

除了旅行套和筆記保護套外還附贈相當於TC1100的RUGGED CASE,可惜質感有待提升,至少要有品牌Logo。

重量雖然數據與Tangy相同,但實際手感較Tangy沉甸。數據與TC1100相同,但實際手感較輕,厚度也較薄(1.87 cm)。
軟體雖然沒有蒙恬筆但也附贈有許多的五花八門的軟體,其中Quick Look能在待機休眠下檢視Outlook的資訊,一方面省電,另一方面也提供PDA即時反應的便利。除此之外應該就是原版TPC OS及其多國語言包。另外,附加軟體及驅動程式有自訂化安裝介面可視需要移除。附贈蒙恬筆,在TPC 2005之前應該是最有價值軟件。至於TPC OS光碟已於近日補寄,之後應該會列為標準配備吧。除此之外使用隱藏磁區還原系統,但附加軟體無法自訂安裝。

服務:

不管是銷售前後,在台灣土生土長的Tangy比起舶來品TC1100顯然親民許多,雖然HP的客服小姐也會很親切的回答客戶問題,但是很少能夠掛在MSN上隨傳隨到,這使得維修以及後續周邊添購變得簡單,不致有太多的TPC淪落到孤兒院;再者,五花八門的周邊也要買得到手才算數,這時候消費者需要一個可以予取予求的進入點,至於是誰應該不用多說。

但是對於經常出國的使用者來說,TC1100的全球保固捨我其誰,但使用前最好先詢問是否有資料轉移的問題以及送修程序和所需證明。

結論:

雖然TPC設計上不論就硬體、軟體都是NB的延伸但設計者的心態絕不能只停留在NB上,以螢幕面板的選用為例,到底是for NB還是for TPC讀者應該可以自由心證。另外,手寫雖然是TPC的賣點,但其實相當耗時費力,尤其是在輸入密碼的時候,因此一切設計應該要以減少手寫輸入為最高指導原則,內建指紋辨識器是很好的開始,值得其它廠商借鏡。除此之外,軟體附加的應用才是TPC最大的賣點,但是對於販售TPC的廠商來說好像沒有他們的事,就好像販售廚具卻懶得教育使用者如何烹調美味的菜餚,結果自然是雷聲大雨點小,花俏的宣傳造勢只落得言過其實的下場。
總歸來說如果第一代的平板電腦叫做堪用的話,那麼今年的TPC應該進步到可用之地,如果各家能夠好好參酌改進自身的缺點,則適用之境不遠矣。

PS: 文章謬誤,歡迎指正,修改之處將以紅色標記。
寫的很棒,使我對TC1100有另一個認識。

PS.如果能直接將文章貼到版上,那更棒了。
呵呵呵...^_^|||...

Rex1112 wrote:
寫的很棒,使我對TC1100有另一個認識。

PS.如果能直接將文章貼到版上,那更棒了。


當然想囉, 只是把圖檔上傳後檔名URL會更改, 原來使用FrontPage編輯的文件內參照也要隨之更改, 有沒有快速簡便的作法呢?

或者能否考慮支援mht格式(雖然使用內建框架的網頁圖檔也會全包進去)?
遊走於罪與罰的邊際   我只能顧盼留連這世間百態           -----永無止境
為什麼~裡面的圖多半是叉燒包~?
連測試數據也都是~完全看不到內容
失望中
有問題請在版上直接提出大家討論,別直接PM問老頭,老頭沒跟原廠收費做客服,謝謝

keiichilee wrote:
為什麼~裡面的圖多半是叉燒包~?
連測試數據也都是~完全看不到內容
失望中


不好意思咧,網頁目前是放在學校內使用IIS 5的機器上,恐怕經不起多人連線,暫時還沒想到比較好的解決方式,只能建議您多reload幾次囉
遊走於罪與罰的邊際   我只能顧盼留連這世間百態           -----永無止境

keiichilee wrote:
~裡面的圖多半是叉燒包~?


這篇理當我會置頂的文章,但怕的就是這樣。所以也只有請worm520看能不能改個法語,看能不能放上來囉!(說真的FrontPage編輯的文件,加上問張需要用比較表來呈現,還真簡潔咧!)
呵呵呵...^_^|||...
這片文章寫的很忠實,讓我在選購上有很大的幫助。
謝謝你
文章已經遷徙完畢,但系統的CSS設定似乎會覆蓋原文章中的CSS設定,使得格式有些錯亂,尤其是表格的部份,能否稍作修改允許使用自訂的CSS呢?

或者也可以改成允許上傳HTML檔案再使用內建框架來變通便可以保留原來的CSS設定?
遊走於罪與罰的邊際   我只能顧盼留連這世間百態           -----永無止境
worm520 wrote:
文章已經遷徙完畢,但系統的CSS設定似乎會覆蓋原文章中的CSS設定,使得格式有些錯亂,尤其是表格的部份,能否稍作修改允許使用自訂的CSS呢?

或者也可以改成允許上傳HTML檔案再使用內建框架來變通便可以保留原來的CSS設定?


因為要詳細比較差異性,您表格的部分可以很明瞭看出來,但在討論區來看因為過寬的表格,較會造成的困難,建議您可以用下面的例子來呈現。

太極二代(TC1100) vs 天機(Tangy)

螢幕保護層
TC1100:包含按鍵及指示燈全面覆蓋,不易進塵。
Tangy:僅覆蓋面板,有進塵現象。

無線網路
TC1100:一旦設定開啟怎每次開機或自修眠後回復均保持開啟。
Tangy:每次開機或自修眠後回復均重設為關閉,避免電源消耗。



PS.大張的圖片,也可以~以上、下圖片呈現出來,不見得要並排(總是為閱讀考量嘛!)
呵呵呵...^_^|||...
寫的真的很棒很中肯...

不過也許是格式的關係,看的辛苦了一些,不過還是有代價的,學到了很多~

希望跟這兩台機器相關的人員有看到,截長補短,為下一次的戰場做準備...

加油囉~
【擇你所愛,愛你所選】,吉米丘上的海盜樂園,吉米丘上的部落格,吉米丘上的金銀島、VAG.TW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