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是之後忙著工作、忙著在銀行門口打劫小朋友,在拖了許久之後,當身邊的朋友都開始唱起「說好的開箱文」時,我終於鼓起勇氣冒著連吃半年泡麵、跟Open將當麻吉的風險,再度前往博愛路將這尊(我心目中的)風景旅遊鏡神器給請回家來。只不過Mobile01上面神人眾多,這鏡頭早已被開X多次,看都看爛了,所以我就不老調重彈搞些啥洗衣機裡還是廚餘回收桶裡發現紙袋的老梗,直接找重點切入。
話說,我之所以認為16-35 f4G VR這顆鏡頭最吸引我、是最佳風景旅遊鏡的地方,當然就是超廣角焦段與VRII的黃金組合,因此這次的挑戰,目標想當然爾的就是指向.......Mobile01第一的人肉砲台挑戰,看看在16mm焦段狀況下,VRII到底可以撐到幾秒才會晃!
不過,不免俗的還是要快速的秀一下新鏡頭,驗明正身...
(以下感謝我的二號機Panasonic GF1的協力拍攝,雖然色溫平衡怪怪的,有些地方調不好...)
跟D700合照.......雖然整體搭配的平衡不賴,但超過1.5kg的總重,對我來說已經是旅遊攝影的上限了吧......

我的第一顆Nano coating鏡頭,雖然為了這個金色N字,代價很慘重......小朋友們以幾乎是被屠殺的流速逸失......


仔細看16-35 f4G的前玉,看得出來在變焦時會前後移動的第二組鏡片「激凸」得很厲害。我想這應該是之所以可以在77mm口徑之下達到(全幅)16mm超廣角的關鍵之一,但也推敲,因為相同原因,讓這顆鏡頭在廣角端的桶狀變形相對嚴重。另,跟我擁有的另一支同價位鏡頭DX 17-55mm f2.8很不同,16-35 f4在變焦時,第一組鏡片是完全不會移動的,因此無論是便利性還是安全性(尤其是進水、進塵)都好很多,但缺點是鏡頭全長就........


在Nikon目前所有的全幅變焦鏡裡面,16-35應該是可以裝前濾鏡的鏡頭裡面,最廣角的一顆了吧?(原本擔心非超薄型的B+W會產生暗角,但實際拿店家的白牆當背景小試過以後發現,F4 / 16mm時會產生的一點點暗角似乎是鏡頭設計的極限,有裝沒裝濾鏡好像沒啥影響,所以就安心的帶回家了)

不過,出乎意料之外的是,16-35 f4G的總長實在太超過,使用多年的Lowepro Stealth Reporter D300AW深度不夠只能橫擺,搞得原本一機三鏡一閃可以樂融融的D300AW瞬間變成一機一鏡包


接下來,就是重點戲,人肉砲台大挑戰.......臨時請不到適當的麻豆文旦給拍,就直接拿GF1來當砲靶吧

為了求比較穩固的踞槍姿勢,將當靶的GF1擺在一個適當高度,正好可以讓我輕鬆(坐射?)在客廳地面,以持鏡頭的左手肘頂膝並讓後背靠在沙發椅上,才頂得住全程下來大約十分鐘左右的拍攝過程(抱歉,平常咖啡喝多左手肘又受傷開刀過,人肉砲台其實不是我的強項.......

中央對焦點鎖定在GF1上面配的20mm f1.7鏡頭上緣的那個「LUMIX」字樣上,所有的照片都只有進Photoshop裁圖成600 x 400 pixel沒做任何犀利化處理,但原諒我的偷懶直接使用了01的圖床上傳,所以EXIF看不到或是覺得照片不夠犀利的,那是01的錯,別怪我

因為這次測試的焦距是16mm,因此理論上安全快門約為1/20s,我們就從1/20s開始吧!
首先是全景,快門1/20s,光圈F/4,VR On,ISO1600

中央部分直接裁切,發現...因為ISO被我限制在1600以下,所以LUMIX字樣暗了些,看起來有點糊但其實是曝光不足


快門1/15s,光圈F/4,VR On,ISO1600,因為曝光正確,LUMIX字樣看起來比1/20s好多了!

快門1/10s,光圈F/4,VR On,ISO1100,因為快門變慢的幫助,在固定光圈下ISO值漸漸自己下降中,有助於提高總體畫質......

快門1/8s,光圈F/4,VR On,ISO900,跟1/10s比起好像有模糊那麼一點點的感覺,但僅限於100%放大觀察才會有差......

快門1/5s,光圈F/4,VR On,ISO560,大概運氣好手有比較穩,反而比1/8s時稍微清晰那麼個一點點......

快門1/4s,光圈F/4,VR On,ISO450,已經有點到達肉體的極限,LUMIX字樣開始晃動暈開

快門1/3s,光圈F/4,VR On,ISO360,繼續撐著撐著果然髒到,反而比1/4s時清晰了些

快門1/2s,光圈F/4,VR On,ISO220,好像有點大勢已去,此時快門按下後的那一段空(黑)窗期,已經長到有感覺了

快門1/1.3s,光圈F/5.6,VR On,ISO200,此時ISO已經達到原生的最小值不能再降了,因此機身開始自行縮光圈修正

快門1s,光圈F/6.3,VR On,ISO200,不小心打了一個寒顫,畫面抖抖抖


快門1.3秒,光圈F/7.1,VR On,ISO200,快........快不行了


快門2秒,光圈F/9,VR On,ISO200,正想說開始要來擺爛亂拍時,突然在三連發中間拍出一張奇蹟「穩」照,當然,到這種境界除了要靠VR、要穩住手、要好好摒息之外,運氣成分也佔了不少

快門3秒,光圈F/13,VR On,ISO200,這已經是進入另一個境界了,平常不過短短的3秒鐘,但當你只是望著OVF裡面一片的無窮黑暗時,3秒鐘會變得跟一世紀一樣難熬


或許有人會覺得上面的照片也不怎麼清晰,還是有晃動到嗎,因此就把VR關掉一下當作對照好了,當場只覺一陣頭暈目眩噁心想吐,我想,這次的測試就到此為止,我可不想變成人肉B快門,3秒鐘已經遠遠超過我正常的極限與應用範圍囉!

小結
雖然這顆鏡頭打從一開始登場就被很多人唱衰,而且生逢日圓高漲時代,報價離譜到有點懶得提的境界,但是由於完全符合我要旅遊時徒手街拍建築物與拍夜景時的需求,因此還是義無反顧的將它買了下來。實際上的測試結果也讓我(有點嚇到的)激賞,我想D700 X 16-35 f4G VR這組合應該會變成接下來這好幾年要陪我征戰世界諸國的好兄弟,可以暫時拋下器材的追求,好好利用一下手頭上的設備了。
另外要一提的是,雖然很多人都愛把「廣角VR無用論」掛在嘴上,認為VR在廣角端時可以穩定的快門級數有限,但我不得不指正其實防手震是一種相對的感覺,它不能保證你在有效級數之內保持100%的穩定犀利,但是卻可相當程度的增加拍攝的成功率,或甚至,縱使手晃到了,也會盡可能地把晃動的程度減到比較小的程度。如不介意利用縮圖犀利化等方式後製,VR輔助過的壞圖也比較有機會救回到勉強可看的程度。
超廣角端就有VR,可以上濾鏡,勉強還能接受的重量,與奈米鍍膜的加持。我不能說16-35 f4G會是一顆人人都適合的鏡頭,但至少以個人需求來說,是很不錯的一個開始。或許我木眼無法看透特級水準的畫面品質是啥境界,但是如果以實用性與便利性的角度來說,AF-S 16-35 f4G VR,仍然是顆(讓人買得有點小小心痛卻用得很爽)的優秀鏡頭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