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聽過人家說,鏡頭多一片玻璃就多一隻鬼,在數位CMOS上亦是如此嗎?鏡片數/鏡片群越少的鏡頭,表示設計越高竿,如徠卡或蔡司,反之鏡片數/鏡片群越多的鏡頭,設計能耐就差些,就是靠多出來的鏡片數/鏡片群來矯正色偏,變型....等等問題,但隨著鏡片數/鏡片群越多,導致畫質下降,解析下降,耀光...等等問題.CMOS裝低通濾鏡雖然能消除莫爾紋,但多了這片低通濾鏡,就像鏡頭多了一些鏡片而導致畫質下降,解析下降?如果完全不裝那片低通濾鏡會如何呢?我想到的是,入塵就不能像我一樣,經常用日蝕水加拭鏡紙去刮它,也不能用3M隱形膠帶去黏它,可能連用果凍筆或棉花棒都不行.為了避免可能這麼嚴重的後遺症,當然是不會讓CMOS赤裸裸的和空氣直接接觸的,另外多一層處理是必要的,因此要消費者多花一萬元處理費?
看到D800E之後就一直有個疑問...有莫爾紋的相片經過軟體修正後,畫質是否會受到影響??依照常理~多一道後製~就傷一次畫質未加工的圖檔~通常色階是最完整的!!當然這只是我的猜測!有請板上高手出來解惑!
加AA filter 所產生的問題是 圖像會變模糊, 為修正模糊的問題, 相機會加"銳化"的演算進去無論再好的"銳化"演算法, 都會使影像的色彩改變以前相機解析度低, 為防止平滑的影像產生鋸齒狀, 所以加低通濾鏡來加模糊, 最後再銳化所以銳化本身就是高通濾鏡(high pass filter)不過在高解析的CMOS上, 影像不應該會產生鋸齒狀, 或者說不明顯, 所以加低通根本是延俗而已.加低通後, 很多光線被濾掉了, 所以色彩也跟著跑掉了, 然後再加銳, 所以色彩跑掉得更明顯處理摩爾紋, 我記得看過一本書, 裡面是將色彩轉到lab mode 裡去除掉摩爾紋除掉的方法就是用低通演算法Blur我認為, 除掉拿掉濾鏡以外, nikon還有可能在CMOS上加強我在幻想, 會不會有一天, 我們可以看到有顯示器能夠顯示 48 bits color..那拿掉濾鏡的CMOS可能就真能表現出"軟片"的色澤了..有人提到鏡頭前加低通濾鏡http://www.digital.idv.tw/digital/classroom/mroh-class/oh29/index-oh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