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節錄自某購物網對某顆鏡頭的敘述:
「蔡司Distagon T* 1.4/35鏡頭結構為8組9片,濾鏡尺寸67mm,光圈范圍f/1.4-f/16,最近對焦距離0.3m。ZE版用于佳能相機,ZF.2用于尼康。其中ZF.2版鏡頭內置了電腦芯片,可與機身交換數據,支持除自動對焦外的大部分功能。」
這是啥?
不過我想請教大家的是蔡司鏡頭怎麼找對映Nikon全幅機的?
(我知道要問店員,但我自己想先看懂!)如果有大大知道可以解惑嗎?
謝謝!
Product Brochures
海哥 wrote:
以下節錄自某購物網對...(恕刪)
資料是錯!
9片8群是makro-planar 1000mm F2這一顆的結構,口徑也才會是67mm

Distagon 35mm F1.4則是72mm口徑的大塊頭,鏡頭結構為11片9群


片就是單一片的總數,群就是組,像是有些鏡片實際上是黏在一起為一組,所以會有組數和片數差異。
在2006年NIKON這一年停止生產線上大半手動鏡頭與底片機,ZEISS等於是接下來,這時候推出純機械的AIS鏡頭。
後來市場需求,也推出ZE鏡頭,由於CANON是電子光圈控制,所以價位較高外,也含有電子接點的電磁光圈控制方式。
隔年就是2007年NIKON推出首台FX全片幅的機種D3開始。
接著市場銷售緣故,大ZF鏡頭為DSLR用戶越來越重要,因為ZEISS再推出含有電子接點的ZF.2鏡頭,使得在DSLR上面方便使用。
對於dslr用戶就可以直接將鏡頭光圈鎖在最小光圈,然後交給機身控制光圈,這樣就可以支援dslr的所有曝光模式與測光支援。
nikon把這種有電子接點的分類稱作cpu,但並不是和電腦cpu有關,只是nikon稱法而已。
nikon自己把這個有cpu,也就是有電子接點的手動鏡,分類做ai-p。
例如 ai-p 45mm f2.8

所以因為是從底片時期那個部份接過來,所以現下所有ZF ZE鏡頭都是FX設計使用。
應該是您只看到標示不清(甚至錯誤)的網站吧 ?
怎麼不看原廠網頁呢 : Distagon T* 1,4/35
海哥 wrote:
所以如果我用Nikon全幅 D700
就直接看有沒有對應Nikon全幅就好了
不必去管它用什麼轉接環
也不用管它什麼鏡片規格
只是它們的鏡頭不管哪邊在賣
什麼都不會寫得很清楚
比如有無對焦馬達,有沒有自動對焦,配不配合機身性能等
要嘛像樓上大大說的它們寫錯
要嘛就幾行字介紹而已就沒了
...(恕刪)
是小弟寫太亂看不懂嗎?
1.
ZF/ZF.2就是給NIKON 底片機與35mm全片幅機身使用,只是有些鏡頭是後面才推出,而只會有ZF.2這種只有電子接點版本,像是ZF.2 35 /1.4就是,但有些鏡頭是比較早所以會有ZF/ZF.2兩種版本。
可以參考請問:zf 50mmf2的一代與二代差在那裡
像MAKRO-PLANAR 50mm F2因為就有同樣光學結構兩種版本
ZF

ZF.2

差別是一代ZF會有兔耳朵(測光聯動插),二代ZF.2會有電子接點。
DSLR建議用ZF.2操作會比較方便。
2.
這些都是NIKON卡口設計,直接裝上機身使用,轉接環是其他卡口系統硬要使用而利用轉接環來填補兩卡口距離差,也就是卡口距離短的機身,如CANON NEX 43 M43 FUJI等利用轉接環厚度,來填補卡口距離較長的鏡頭,使得這顆鏡頭到機身感光元件距離是和原本系統一樣。
例如NIKON卡口距為46.5mm
CANON卡口距為44mm。
所以CANON機身(44mm)+專接環(厚度2.5mm)=46.5mm,就可以裝上NIKON鏡頭,對焦無限遠。
因此,反過來就會有問題!
NIKON機身要裝CANON鏡頭,就得塞進去卡口內2.5mm,通常需要透過鏡片或改鏡來改變這個問題,所以通常很少NIKON在轉接。
3.鏡片規格是給需要了解鏡頭光學特性初步資料,就像車子的規格是類似。
就算看不懂規格也無差,差別是會看,會比較知道價位上花費是花在哪裡去而已!
資料錯誤往往是在於複製與編輯上問題,很多時候是網站管理上面疏失。
這種問題對於已經了解的人沒有太多影響,對於不了解的人也沒有什麼影響。
對於一知半解的人就會問題。
舉實例,記得早期有位學弟跟別人借DSLR,而使用是NIKON AF 35mm F2.0D,只是上面用B+W濾鏡。
因此,他就跟我說這顆是德鏡,上面寫Made In Germany,對此鏡稱讚不已!
後來,偶就把這顆鏡頭和他解釋過之後,他對於這顆鏡頭評價也在修正!
4.ZEISS鏡頭本身水準是不錯,但是要確定您是真得已經知道他的優勢地方,也知道這些ZF/ZF.2鏡頭在日後手動對焦時候,可以配合自己使用習慣。
小弟一些ZEISS鏡頭給學弟使用,基本上,大部分照片都沒有對好焦,其中小光圈廣角鏡頭問題不大,中望遠鏡頭也還好,最大是在一些很難判斷大光圈鏡頭。
假設您想要品嚐ZEISS鏡頭的話,建議從ZF 15/2.8 21/2.8 25/2.0這幾顆開始,35/1.4太大而且不易對準焦。
這三顆大部分時候,可以直接對焦環轉到底就可以拍,近物參考對焦指示燈就可以。
diffusionless wrote:
是小弟寫太亂看不懂嗎...(恕刪)
其實你上一篇我真沒看懂(*´>д<)
主要是因為我最早是在sony的數位相機網頁看到它們自己專用的什麼E接環,A接環,而且都有變焦鏡頭。
後來我找其他販賣鏡頭的店的網頁資料,比如相機王,卻發現怎麼又是什麼不同接環,而且又都是定焦鏡。不蓋各位,相機王蔡司鏡頭4各頁面放的都是定焦鏡。
但是明明sony有蔡司變焦鏡啊。
所以覺得很混淆。
以為只有蔡司是這麼獨特,規格硬跟別人不一樣。
所以來提問,2樓的大大給了個pdf的鏡頭介紹,結果發現又全都是定焦鏡!啊我英文沒那麼好,所以主要還是看到它的光圈焦段,而對它介紹這鏡頭適合拍什麼的建議沒看懂。
而且每個鏡頭焦段光圈都只差異一點(我知道實際拍起來還是有差,只是我還不了解它的鏡頭特性)所以對蔡司鏡頭還是很混淆。
大大不厭其煩的解說讓我多了解了一些,呵呵。
除了大大所說那幾顆初級入門的全幅蔡司外,不知道我能在哪邊看到使用蔡司鏡頭的拍照經驗討論?謝謝。
~~黑名單設定真是太好了~~
海哥 wrote:
其實你上一篇我真沒看...(恕刪)
索尼的菜司鏡頭是另外狀況!
鏡頭主導與生產權都是在SONY,ZEISS只是根據索尼需求提供設計與輔佐,以配合索尼的自動對焦機構設計。
而SLR系統ZF/ZE/ZK/ZS或著LEICA RF系統的ZM鏡頭,則是ZEISS自己主導,找日本廠商COSINA生產,主導與負責都是ZEISS,其中像ZM 15/2.8 ZM 85/2高階鏡頭就是德國自己生產。
ZM 15/2.8

內部單純螺旋手動對焦機構(黃銅部分)

ZM 21/2.8 biogon+ Leica M9

記住以上這些都是很單純手動鏡。
今年發表的zeiss touit 12mm F2.8與32/1.8,則是ZEISS找到日本廠商有自動對焦技術而推出。
如果您買的是SONY ZA鏡頭,這是自動對焦鏡頭,但只可以在SONY機身上使用,其中有分E卡口和ALPHA卡口不同。
如果您買的是ZM鏡頭,這個只能在LEICA M卡口使用。
如果是在在DSLR或SLR這些有反光鏡系統,有各自卡口,其中ZF就是給NIKON F卡口,ZE就是給CANON EOS卡口,ZK就是給PENTAX K卡口,ZS就是M42卡口。
對於ZEISS有興趣,ZFC比較集中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