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 200, RAW, 全域測光, AWB, 上腳架, 快門倒數兩秒, 正中央AF
場景

截圖位置

事後發現少拍了一張 @14mm f11
12-32 拉到 @14mm 的最大光圈是 f3.7,只是放在最接近的 f3.5 位置。其它焦段最大光圈類推
(1) 中央

(2) 中段區域

(3) 邊角

以上原圖都丟上 flickr 了 http://www.flickr.com/photos/66151538@N03/sets/
12-32 只有 @14mm 的邊角明顯輸給 x14-42,其他同焦段都是持平或上昇.
不過兩者銳利度的差距幅度並不大,最多就是 70 分跟 75 分的差別
(想直奔 90 分?去轉接 4/3 鏡吧)
比較有感的地方是,12-32 變焦後銳利度沒有降多少,望遠端銳利度和廣角端接近.
其它 kit 都是只有廣角端最銳利,變焦後就變差。所以焦段拉越遠,12-32 的銳利度優勢就越強
另外就是拍出來的色彩,對比似乎也更強一些
12-32 同焦段的橫向色散都比 X14-42 大一點(on E-P5)
下圖是 @14mm 邊角,@18mm 的色散大約是 @14mm 的一半,@25mm 以後則幾乎快看不到色散.

12-32 的透光性不如 X14-42
X14-42 用較短的快門,拍出來還更亮(Nano Coating 的功勞?)

@12/@14mm 都有一點點桶狀變形,@18mm 之後都拉得很平.
12-32 的邊緣失光面積都稍大一點,不過照度的衰減較緩

抗耀光...
設定都是 iso1250, @17mm, f4, 1/15s,故意過曝
12-32 大大一條綠帶

X14-42 是淡淡的綠影。同設定大約比 12-32 亮了 1/3ev
(正確測光時,畫面亮度不會像這樣。所以一般使用上,鬼影會淡到快看不見)

對照組 Oly 17mm/1.8,比 12-32 亮了 0.5ev 左右,鬼影面積最小
(一般正確測光拍攝時,17mm/1.8 的鬼影比 X14-42 更輕微)

兩顆的對焦速度則是差不多.
觸控螢幕點到哪邊,瞬間就拍好了。松下新設計的鏡頭,對焦速度都有這個水準.
結論
12-32 的成像,基本上只有銳利度贏過 X14-42,變形量雷同。色散、暗角、抗耀光都不如 X14-42(不過 X14-42 的色散和抗耀光本來就是變焦 kit 中最強)
X14-42 同焦段的最大光圈都稍大一點,透光性也更佳。低光源下,X14-42 會再多一些優勢出來.
手上已經有 X14-42 的人,其實不用換成 12-32,我覺得是降級了..
[松下表示: 早就跟你說有印紅X的是高階鏡 (摔筆)]
除非很想要 12mm 廣角、強一點點的銳利度、少一點點的體積重量、金屬外殼質感.
而且目前只有裝上 GX7/GM1 才能支援 MF
E-P5 配 12-32 的外觀是蠻有 fu 的

其實我覺得 12-32 足夠取代其它 kit,其它 kit 也是只有銳利度能贏 X14-42.
而 12-32 在體積、重量上還有絕佳優勢,外殼做工質感也是所有變焦 kit 最好
可以換掉 14-42, 14-45 那些大支的,甚至 Olympus 14-42/II/II R 換成 12-32 都還會覺得是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