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趾濱鷸〈Long-toed Suite〉鷸科、濱鷸屬,別名雲雀鷸。不普遍冬候鳥,8月至翌年5月出現於淡水草澤及水田等濕地,遷移季較為常見。常在水邊植物邊緣活動,很少出現在潮間帶,有時會藏匿在泥漥間。單獨或小群活動,有時會鬆散份於其他鷸群中。




露出我招牌─長趾給各位瞧瞧。


100年春過境拍的。



紅尾伯勞,今年的首拍,北風正要吹起,北方的候鳥已陸續來報到,經過長途飛行身型消瘦不少。

彩鷸公鳥,感覺今年與彩鷸特別有緣,隨便巡個田水,牠就會跑出來打照面,不過總是離的遠遠的。

尖尾濱鷸〈Sharp-tailed Sandpiper〉鷸科、濱鷸屬,別名尖尾鷸。春季4、5月普遍過境鳥,秋季過境較不普遍,少數於台灣過冬,出現在海岸潮間帶、沼澤、鹽田及水田。活動時肩羽常會聳起。


尖尾濱鷸,秋過境鳥,過靜時常成數百隻一起活動,在水邊植叢旁覓食,快速在泥水間啄食,攝取螺貝、蝦蟹、昆蟲、沙蠶及種子為食。飛行時會發出連續柔軟的〈唔依〉聲,有時也會發出連續〈踢踢特特〉的聲音。








金斑鴴〈Pacific Golden Plover〉,鴴科,斑鴴屬。夏羽專冬羽中。


小環頸鴴: Little Ringed Plover





白鶺鴒,White Wagtail

灰鶺鴒,Grey Wagtail
巡大安海邊水田,最大宗的還是鷹斑鷸、小環頸鴴、高蹺鴴等,既然來了就拍吧,雖然好像都是千篇一律的景象,還是貼出來添一塊磚。








鷹斑鷸〈Wood Sandpiper〉鷸科、鷸屬,別名林鷸。普遍冬候鳥,於8月至翌年4月出現於內陸的稻田、沼澤濕地
在大安海濱的這一群高蹺鴴,似乎已習慣了我的小趴〈passat〉,只要動作不大都會安心的在水田中覓食,有時近到會爆框,以下都是車拍。










長腳鷸〈Black-winged Stilt〉,長腳鷸科、長腳鷸屬,別名黑翅長腳鷸、高腳鴴,生活於近海的鹽田、漁塭、沼澤、河口。常於水田及池塘中覓食,以嘴置於水中左右掃動並前進捕食獵物。警戒時頭部會上下擺動,驚飛時則邊飛邊鳴叫。
一個月前去46.5k拍白眉林鴝,只拍到媽媽,心裡就掛念著一定要再上山補考,昨天再度上山,粉幸運一家三口都拍到了。首先登場的是爸爸。











這張太近了,對不到焦。

再來是她們家的寶寶,少年家。









最後出場的是媽媽,媽媽比較小心謹慎,出場不到2分鍾就躲起來了。





貪吃的星鴉,小心噎著了,其實人家才不是貪吃哩,是想多拿一些回去給襁褓中的寶寶吃的。在拍攝的過程中2隻育雛中的星鴉,來回不停的叼食人類遺留下來的麵包屑回去餵食雛鳥,深深被這為人父母者得偉大所感動。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