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 A77 + DT 16-50mm F/2.8 SSM 評測報告

isuyashiro wrote:
重點是一堆人批評sony機器不好也拿不出幾張能看的照片....

這才是世界上最好笑的事情.......(恕刪)


這種說法,一點意義也沒有
你可以把「批評」改成「擁護」,一樣也可以說的通

---------------

抱歉,有點離題:
提到m43,aps的24m的感光原件,就密度上來說,應該跟m43的12m的感光原件差不多吧?
若不提細節,單就高iso的雜訊來比對的話,倒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若差不多的話,那s家的某些激進的擁護者
也許就不會一直到o家去挑釁了....希望啦...

--------------
就目前看到的照片,a77的高iso還有進步的空間,希望能更好....@@"
其實,由Minolta發展的Alpha系統,走得很坎坷,
雖然Minolta 1985年,推出了經典的Maxxum 7000,
使用了一套全新的相位檢定(phase detection)技術,奠定了近代SLR架構的基礎,
(請參閱寫給新手:SLR自動對焦系統簡史)

但是,這項技術,與Honeywell專利很像,
隨後,Minolta在1992年與Honeywell的專利侵權官司敗訴,
賠償1.27億美元,此後元氣大傷,甚至造成後來被Konica併購,變成KonicaMinolta......

後來的KonicaMinolta也不順利,那段期間,幾乎沒有任何發展,鏡頭青黃不接,
有錢還沒得買,相信跟我一樣,走過那段時間Alpha系統的朋友,
一定也不願意再回想那段不堪的往事....

看到別的系統在數位時代蓬勃發展,
可憐的Alpha系統,甚至還傳出KonicaMinolta要放棄Alpha系統的消息,
當時的Alpha系統使用者,就像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般,
在寒冷的冬夜,看著別人在溫暖的家裡吃大餐,
自己只能點著手上的小火柴棒取暖,幻想著有慈祥的奶奶來接她回家.....

結果,真的在2005年,出現的慈祥的Sony奶奶來接我們這些Alpha使用者了,
在Sony能量的滋養下,Alpha系統的終於真的茁壯起來了,
半透明反光鏡的架構,又將單眼系統推向另一個新紀元,
Alpha系統的能量不斷的爆發,真的有感覺到Minolta創新的精神延續下來了。

感謝Sony努力的研發,造福使用者,有好用的工具可以使用,
就算ISO差一點,但算可以接受,而且,還有進步的空間,
A77真的很棒了,歷經過這一切後,小弟真的很感恩了。

AlexHsu wrote:
其實,由Minolt...(恕刪)

這篇深深有同感!自己開始踏入攝影世界,第一台就是Minolta SLR,到現在雖然風風雨雨,但始終如一的經過了20年,加油吧!Minolta Sony!
carlevaro wrote:
這篇深深有同感!自己...(恕刪)


其實小弟我沒用過MINOLTA的相機~~坦白說我對SONY的相機從以前就一直沒甚麼好感

一直覺得SONy的DC顏色太假了.....

當時我是拿O家的EP-1,因為我那時常常必須一手抱兒子一手拿相機拍照

所以對小型單眼一直都很有興趣

可是當NEX-5出了之後在一個不小心的機會不小心摸到了~~拍到了一下

就馬上決定換系統了~~

我發現SONY不再是以前我印象中的SONY~~雖然畢竟還是個商人

但是我覺得SONY算是個有品的商人了~~從NEX系列開始對單眼的突破性發展跟佛心的價位

到A33,A55~~韌體也一直不斷的更新跟進步,最佛心的是居然願意把新出的機子的一些功能

利用韌體更新下放到舊機子.....這一點我很驚訝

不管怎樣~~A77的好我相信不是單一個ISO雜訊就能否定掉的,更何況新韌體的情況已經改善很多

只是很多人視而不見罷了~~

還是老話一句~~大家來這個討論區討論,雖然是在討論機子,但是要去要求ISO~畫質

不是就是為了拍出更好看的照片嗎?

可是當我們在用顯微鏡去檢視一台機子的時候卻從不檢視一下自己的技術呢??

這才是決定照片好不好看的最終原因吧.....

SADAKO1 wrote:
其實小弟我沒用過MI...(恕刪)


以前 Sony 的電子技術很強,但色彩確實蠻假的, Minolta 的色彩傾向真實,接近眼睛看到的色彩,但也被很多人批評太過平淡,Konica 相機技術我是不清楚啦,不過色彩的部分很強,Konica 跟 Minolta 合併之後,又被 Sony 買下,就變成 Sony的電子技術與行銷手段 + Minolta的機身與創新精神 + Konica 的色彩,所以我一直很看好這個組合,果然在 Sony 的經營下蒸蒸日上,市佔率不斷的提高。

我想目前 Sony DSLR 最大的缺點大概就是成像品質在細節表現上差了些,其他部分表現的都不錯,同價位可以買到性能更強的機身,操作性方面是看各人喜好了,總的來說是 CP 值非常高的相機,對一些高手來講SOny DSLR 表現是不夠好的,不過對大多數的中手低手來說還是很好用的,可以很方便的體驗攝影的樂趣。

目前我最大的期望是 Sony 可以買下 Sigma,因為 Sigma 的 Foveon X3 成像品質跟細節保留實在是太強悍了,但是由於 Sigma 的電子技術太差(我個人認為),做出來的相機很爛,除了成像品質跟細節之外一無是處,剛好 Sony 除了成像品質跟細節之外其他表現都很好,要是這兩個S家能合併或者合作我想做出來的機身很可能是無敵的....
APSC 2400萬畫素
依面積比例對比M4/3差不多1560萬畫素左右

=========================================

那張1.02版的照片ISO1600看來好多了
至少惱人的色塊不見了,抹得很平整
不過細節也損失了很多

如果更高的ISO還能差不多這樣,那算是不錯
如果更底的ISO細節也有損失,是否能接受就看個人了
期待更多的測試照出來~
當RAW細節損失後,JPEG怎麼抹都只是看起來爽不爽的差別而已
無論怎麼抹怎麼處理都是損失細節,這是數位訊號處理必然的代價
無論在怎麼改版,改變的也是抹雜訊演算法的參數
對於RAW NR OFF一點影響也沒有,RAW直出就是這麼爛
以前這麼爛,未來也會一樣爛
請各位1.02擁護派早點接受這個現實比較好

另外我要拿相機來拍什麼是我自己的事情,不用各位擔心
我需要極致的器材,這是我的行動美學不需要別人認同
期待 ver 1.02 有好表現
之後買 a77
放350D
我是外行人,手上只有NEX-5,也不太會拍照

但是自己跟了A77的消息這麼一陣子的感覺是,

上市前看到0.58韌體的問題,不到兩週就出現了1.00

1.00不理想,不到兩週又出現了1.02

想想NEX-5上市這麼久的相機,在C3推出的時候,Sony竟也雨露均霑地照顧到舊機,讓NEX-5韌體升級

(....私心希望5N的新功能也能更新到5)

沒有產品完美,但是Sony的使用者有一個會看見缺點,而且快速改進的原廠

我只是想要開心的拍照而已,NEX-5的更新讓我很滿意,所以單眼繼續選Sony




希望有A65的測試文啊~~預算只到A65
Urahara wrote:
請問假如你是Sony...(恕刪)



多此一舉,快發售前拿半成品給人測試,這種事也只有sony會做!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