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安全快門的算法是(以下修改,請看2F大大)

如果以上對的話
那aps-c的安全快們需要先將焦段*1.5嗎??
EX 50mm*1.5=75mm 所以安全快門為1/75而不是1/50嗎??

--------------------------------------------------------------

哈哈~第一段看了之後果然怪怪的XD,請無視

安全快門當然只是參考....
小弟有時用135mm來拍,即使快門有達到1/135以下或更快還是會使會晃到

小弟只是想知道在aps-c中需要*1.5嗎?

----------------------------------------------------------------------

以上當然只是粗略
我也只是參考,並不會真的直接下去套用
會手震因素不少
我只是相知道而已

真的怕的話,我也是盡量拉高快門來拍
有拍到沒準焦幾乎等於沒拍到...
文章關鍵字
ken21002115 wrote:
請問安全快門的算法是...(恕刪)


安全快門是大略式估計,並不完全照著走。

而且怎會是焦段/10寫法,那樣18MM不就變成18/10?
不是直接就寫 1/焦距數值,這裡數學邏輯實在無法理解!


如果是考量放大同樣大小時候,aps等會有較高放大率,這裡引入這個因素而出現這樣修正。



但實際上,這個都是提供參考,大部分還是使用者對於畫質與自我要求而所有不同。
如果不把光學、機身防手振
或是等效焦距算近來的話
個人覺得安全快門

沒有絕對值

很多書籍或網站都說
50mm就用1/50秒
如果300mm就用1/300秒
來當做安全快門
乍聽之下~~合理阿
但是
你實際拍看看
就會發現
其實所謂安全快門是一個理論
這個理論還要加上一些變數
例如
50mm有人1/30秒張張準焦
但是我卻必須拉到1/100以上成功率才會高
原因為何
因為人的穩定度不同~拍攝狀態不同~現場環境不同
就會導致快門需求不同
既然每個人的條件不一
何來安全快門之說

我比較建議
把安全快門當做參考
真的要安全
大概還要把安全快門乘2倍或3倍
而且安全快門這個名稱可能換成
快門最低下限
避免新手攝影師
以為50mm的焦段用1/50秒就很安全
沒錯,APS-C的安全快們要將焦段*1.5,M43要*2
APS-C的50mm鏡頭安全快門為1/75秒,M43為1/100秒
但如果機身或鏡頭有防手震一般來說可以再慢兩倍
APS-C為1/40秒,M43為1/50秒 (這是根據大多數正常人拍攝的值)
但對於比較容易手抖的人如果要依照此公式必須依手抖程度增加所乘倍數
樓上兩位大大說的沒錯
不過手持跟臉貼相機觀景窗也有差
伊50MM 1/30秒臉貼觀景家電池手把
也是張張準焦小葉大大說的沒錯數據是參考範圍值
依個人的手持穩定度也有差別
當然參考值失誤例會降更低

ken21002115 wrote:
請問安全快門的算法是...(恕刪)


安全快門不是用算的, 因為除了考慮自己手震的程度,你還要考慮被拍物移動的速度

要算根本算不完,最後還是要靠經驗

真的要補捉瞬間還是得要保守一點的靠iso的把快門拉高

ken21002115 wrote:
請問安全快門的算法是...(恕刪)


人的身體節奏大概是1/30秒。
如果你的器材輕,又很穩,1/30秒可以當你的安全快門。
保險點,可以設定在1/60秒。
如果手肘有支撐點,1/10秒也沒問題。

但,如果你的器材重,又沒有防震功能。
那建議你至少要1/125秒或1/250秒。

至於什麼1/焦段,那就得了吧~

我拿T116 
不乘1.6 安全快門 1/11~1/16秒,有可能不晃嗎?
乘1.6 安全快門 1/17.6~1/25.6秒,有可能不晃嗎?

那些大砲型的,例如:500mm大砲,手持1/500秒,沒練過,有幾個能辦得到?練過也未必辦得到,又不是藍波。

安全快門,還是依照你本身的穩定性和器材重量來衡量吧!

通常我建議周遭的女性朋友都是一律1/125秒,甚至1/250秒。
曾經看過一個算法


1/年齡
就我的理解,安全快门这个概念主要是让人知道,焦段越长,要想不模糊的快门就得越快。
大概30mm的1/30s和200mm的1/200s拍出来的成功率可能差不多,是这个意思。
真的拍照的时候,多块的快门才能不模糊,每个人当然会有不同 。
ken21002115 wrote:
請問安全快門的算法是...(恕刪)


上次天氣冷得要死,想拍個照手也一直抖
這時候算安全快門好像沒用

回主題, 一般建議安全快門都是用換算後等效焦距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