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各位大大在使用入射式測光表時, 正確的使用方式是什麼?
小弟最近購入了 L-398M 測光表, 是希望在在複雜的光源下時還能得到準確的測光, 可是在使用上卻跟機身的測光表 (Nikon FE) 常常相差了好幾格.
相機之前已經有送至老賴調整過並拍攝了好幾捲正片, 在一般使用上曝光準確沒問題, 所以開始懷疑是測光表的問題. 跑去 SONY 的門市借用了 Kenko KFM-1100 測試室內低光源準確度, 誤差在 1/3 EV 內, 還拿到大太陽下進行了 "晴天f/16" 法則測試, 測光表準確的停在 f/16 1/100S 位置.
這下子小弟真的被搞混了. 即然測光表沒問題, 相機測光拍出來的正片也沒問題, 那就是小弟使用方法錯誤了. 當然小弟也是非常想用 DSLR 來測試, 不過無奈家裡就這麼一台相機, 所以沒辨法來個即拍即得的結果可以驗證.
在試拍了兩捲 RVP100, 在環境光單純的狀況下, 距離拍攝物體 1 公尺, 各別使用 L-398M (均是用半球集光罩, 並置於拍攝物體前, 集光罩正對相機), 灰卡(借來的), 機身測光三種方式後發現下面幾種情況:
(看片方式以標準燈箱及幻燈機直接目視)
1. 在低光度的環境 (溪谷, 樹下陽光照不到的地方) 使用 L-398M 與灰卡測光均暗了 2 格, 用機身測光結果是正確無誤的.
2. 在高光度的環境, 也就是陽光直射順光的地區無陰影, 使用 L-398M 與灰卡測光均暗了 1 格, 用機身測光結果是正確無誤的.
3. 在高光度太陽斜側光 (45度~ 90度) 的環境無陰影, 使用 L-398M 與灰卡測光均暗了 3 格, 用機身測光結果是正確無誤的.
4. 有時在一般環境時 (無強烈直射光), L-398M 會比機身測光高 1~2格.
5. L-398M 在測光時先使用高光遮擋片, 再與拿掉擋片所得到的結果會相差 +1EV (直接目視測光表指針), 如果先用手遮住集光罩讓測光表歸零後再量則會相差 +0.5EV, 也就是不使用遮擋片會比使用遮擋片 EV 值還高.
以上種種不專業實驗的結果, 真的讓小弟非常迷惑, 倒底測光表正確的使用方式為何? 是那個環節出了問題? 就煩請各位大大解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