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各位大大在使用入射式測光表時, 正確的使用方式是什麼?

小弟最近購入了 L-398M 測光表, 是希望在在複雜的光源下時還能得到準確的測光, 可是在使用上卻跟機身的測光表 (Nikon FE) 常常相差了好幾格.
相機之前已經有送至老賴調整過並拍攝了好幾捲正片, 在一般使用上曝光準確沒問題, 所以開始懷疑是測光表的問題. 跑去 SONY 的門市借用了 Kenko KFM-1100 測試室內低光源準確度, 誤差在 1/3 EV 內, 還拿到大太陽下進行了 "晴天f/16" 法則測試, 測光表準確的停在 f/16 1/100S 位置.
這下子小弟真的被搞混了. 即然測光表沒問題, 相機測光拍出來的正片也沒問題, 那就是小弟使用方法錯誤了. 當然小弟也是非常想用 DSLR 來測試, 不過無奈家裡就這麼一台相機, 所以沒辨法來個即拍即得的結果可以驗證.

在試拍了兩捲 RVP100, 在環境光單純的狀況下, 距離拍攝物體 1 公尺, 各別使用 L-398M (均是用半球集光罩, 並置於拍攝物體前, 集光罩正對相機), 灰卡(借來的), 機身測光三種方式後發現下面幾種情況:
(看片方式以標準燈箱及幻燈機直接目視)

1. 在低光度的環境 (溪谷, 樹下陽光照不到的地方) 使用 L-398M 與灰卡測光均暗了 2 格, 用機身測光結果是正確無誤的.

2. 在高光度的環境, 也就是陽光直射順光的地區無陰影, 使用 L-398M 與灰卡測光均暗了 1 格, 用機身測光結果是正確無誤的.

3. 在高光度太陽斜側光 (45度~ 90度) 的環境無陰影, 使用 L-398M 與灰卡測光均暗了 3 格, 用機身測光結果是正確無誤的.

4. 有時在一般環境時 (無強烈直射光), L-398M 會比機身測光高 1~2格.

5. L-398M 在測光時先使用高光遮擋片, 再與拿掉擋片所得到的結果會相差 +1EV (直接目視測光表指針), 如果先用手遮住集光罩讓測光表歸零後再量則會相差 +0.5EV, 也就是不使用遮擋片會比使用遮擋片 EV 值還高.

以上種種不專業實驗的結果, 真的讓小弟非常迷惑, 倒底測光表正確的使用方式為何? 是那個環節出了問題? 就煩請各位大大解惑了.



文章關鍵字
我想,您的主要問題來自於一個重點
"測光表的種類"

使用半球式集光罩,就像您說的,這是入射式,蒐集的光源角度較廣
而相機呢?它的測光是接受反射進來的光線,是反射式
容易受到光線角度、主體受光面的角度與色彩影響,蒐集的光源角度較窄

所以,如果您用反射式集光罩來測量灰卡
相信差距極小

以上供參考囉!
經過了兩個星期的沉浸思考後, 慢慢的已抓到測光表的特性了, 期間不斷的尋找國內外的教學資料, 又再消耗了兩捲 RDP.

剛入手 L-398M 時一直還不是太相信會有差異如此大的磨合期 (迷知音: 不就是按下按鈕而已??). 初期過度的相信測光表數據, 卻不經腦袋的思考, 反而陷入了初學者被器材駕馭的迷惑: 倒底測光準不準? 並且漸漸的失去了自信.

這週末在拿到熱騰騰的片子後, 迫不及待的就在店家裡檢視成果. 所幸結果是正確的. 回家上機好好的仔細檢閱並參照拍攝條件, 雖然曝光的結果還不到 100% 的正確, 但也達到了 95% 以上. 在拾回信心後相信 L-398M ~ 我會好好的駕馭你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