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在讀洗鏡光老師的那本數位相機觀念、技巧與原理,書中給出的EV數學定義如下
EV = log2((f值)^2 / 快門速度)
這裡,log2是以2為底的對數。
我有一個欵問,上面的對數是單調上升的函數,也就是說 [ (f值)^2 / 快門速度 ] 這個比值越大,對數值(即EV) 也越大。固定光圈時,更大的快門速度(即更短的曝光時間),進光量越小,光亮度應更小。但是,書中說EV越高,光亮度越高。這不是剛好相反嗎?因為當快門速度增大時,log2 值會變大,所以算得的EV值會變大而不是變小哦?
如果看看 f值 的變化,也有相似情況。根据公式,f值越大,log2值越大,EV越大。可是,大f值對應小光圈,曝光量應該更小才對,但怎樣算出的EV反而變大?
曝光值對照表
你可以試著算算公式後,對照一下表格EV值
EV值(曝光值)越大,表示現場光線越亮。拍攝的同時,所需要的曝光量就越少
所以曝光值跟曝光量剛好相反!
NKToy wrote:
你好,我在讀洗鏡光老...(恕刪)
你好,
你應該搞錯了.......
先撇開光圈快門來說,EV越高,光亮度越高。這一點沒有錯!
EV = log2(快門速度/(f值)^2) 這個公式,曝光時間為1秒、f/1.0,其EV值為0。
把公式算成表格:
固定光圈1.0:
T=1,EV=0
T=2,EV=-1
T=4,EV=-2
:
:
表格就會像維基-曝光值
看這個表格,你就會發現,橫著看當固定EV=0,光圈值越大.....曝光時間就越長~
F1.0-1秒,F1.4-2秒,F2.0-4秒...........
光圈小(光圈值大)一檔,時間加一倍!
以一個馬桶後面那個儲水桶來比喻,水桶裡的浮桶的高低會決定進水量(EV值)。
但是進水的水管管徑(光圈)和進水時間有一定的相關!
用你的問題回答你!
當固定水管管徑(光圈),如果浮桶(EV)越低,進水時間(快門時間)就越短!
浮桶(EV)越高,你的馬桶容納水量就越大(進光量大)。
EV翻譯就是曝光量,代表一張照片的曝光量,等於一個水桶要給多少水算是滿的(浮桶決定)。
改成相機的M模式(水桶容積無限制):
光圈固定,曝光時間越長,EV值越高(水越滿)。
時間固定,光圈值越小(光圈越大),EV值越大(水越滿)。
光圈越大,光圈值(F值)越小。快門值越大,時間越長.........

影麻吉 Image - 攝影對我來說,只是想留住那份感動。
http://gaujei.blogspot.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