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翻了一些講美術構圖的書, 也分享一個適用於設計, 繪畫或攝影的構圖原則:
Never make any two intervals the same. (元素與元素之間隔距離要有變化)
這個原則可以用在任何畫面中的物體, 人物, 色調, 色階, 色溫, 明暗, 漸層, 線條, 形狀, 大小, 比例, 元素的紋理質感等, 強調的是--富於變化,有趣,好看不呆板,也才能抓住觀者的眼光.
這個簡單的觀念有影響到下面照片的拍攝, 給大家參考一下:
1.

樹幹的位置離四個邊框的距離不一樣(Rule of Thirds, Golden Section), 草地, 背景, 大片樹葉的上下左右比例不等, 形狀不同, 質感有別, 清析與遠近模糊度也不同(F2.8). 兩棵樹重覆, 但大小主從距離份量不同; 在色調深淺及中間調的對比變化及分佈方面, 大部分是深色調, 有些是中間調, 少部分是淺色調, (這是另一個"公式": mostly, some, and a bit); 樹幹和"光亮"的枯草來回對照間形成眼光注視的焦點(focal point)和整張圖的趣味中心 (center of interest); 至於左邊那個小房子及牆壁上的樹影, 也有將觀者視線"擋住"倒回畫面的作用; 只有前景草地稍嫌雜亂, 但似未影響整體的感覺, 如果是繪畫就可以做最好的處理, 這也是攝影與繪畫的不同.
以上個人解讀(好像也不必寫這麼多 :-), 請參考. 下同:
2.

3.

4. 有時候就不要一直想構圖了 :)

參考美術構圖書籍: The Simple Secret to Better Painting: How to Immediately Improve Your Work with the One Rule of Compos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