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郭兄的精闢分享,尤其閃燈部份寫的很簡明扼要
對我這種閃燈苦手真的是獲益多

關於超廣角的部份有一點小疑問想請教
您會考慮後製的時候再去做變型校正嗎?
會這麼問是因為我看到第二張的伴娘和新娘都在邊邊
而我之前遇過幾次這種問題
新娘的媽媽/婆婆或伴娘會care這點,新娘問我人可不可以不要變形?
(有時候還會“順便“問手臂可不可以再瘦一點-_-)
因為當群體照裡有自已出現的情況之下,人都會先看自已
也就是對她們來說主體就是自已
她們是不管視覺集不集中還是超廣角張力的趣味性..(特別是女生^^)
這情況就在心法之外了....

不知在這個部份您是怎麼樣做取捨的?
因為這個緣故,後來只要廣角邊是比較重要的人(雙方父母/新人/伴娘..)
我就一律後製時做變型校正回來-_-
Lucifinilx wrote:
您會考慮後製的時候再去做變型校正嗎?


如果您經常遇到這種問題,那勢必是使用超廣角時在畫面佈局上出現問題,讓那些不是主角的人在畫面中佔據太顯眼的位置,或您沒有為他們再多拍幾張。在一張照片中你若把非主體推至邊緣,在其它張就把他拉回來就好了,多拍幾張就可以消解這問題。重要人物的鏡頭不會少的,不可能您只讓主角只出現一張,也不是所有鏡頭都會是用超廣角,如果使用上反而造成麻煩,或擔心對方提出要求的話,還是用35mm以上保守地拍就好了。每一張照片都只是整場婚禮的一塊拼圖,超廣角的作用只是像畫圖的排筆一樣,扮演一個大佈局的角色而已。
DU 雙魚的海邊
郭大爛 wrote:
如果您經常遇到這種問...(恕刪)


收到~真的感謝您完整的回覆^^ 很有幫助
讓我可以思考在創意與現實之間要怎麼樣達到一個最好的平衡
沒想到這麼快就有人來打嘴砲了,還嘉義胖哥咧

這層次也差太多了吧

大爛兄要加油阿,無視那些嘴砲團
流浪的狼~Silver Wolf
文章內容將移至個人網誌,整理好之後會再貼上連結
DU 雙魚的海邊
郭大爛 wrote:
快門速度是1/60以上,所以閃燈範圍內的偏綠顏色可以獲得減輕。(恕刪)


採用快門速度來蓋掉現場光,通常用在搶拍時,為了避免現場光源不容易掌控而所常採用的手法,確如大師所述可以較容易讓膚色容易獲得正確白平衡 (因為閃燈色溫已知)


小弟十分好奇的是
如果郭大大常拍如此光線的場景,怎不考慮使用色溫片?? (當然這種色調的色溫片不好找,通常要自製)
使用色溫片後,將前後景的色溫調控到相當接近,自訂白平衡設對之後,就更不會出現您上面圖片中,人的膚色正常(因為相機白平衡跟著閃燈設置),而背景綠成一片的樣子了。

小弟學藝不精,只會打打嘴砲,有賴大師及老師指點...

151515151515151515
DU 雙魚的海邊
郭大爛 wrote:
榮興與伊芬的婚禮拍了...(恕刪)


卷三都出來了,肯定要鼓勵一下的!

讚啦!很詳細的分享。
郭大爛 wrote:
"為什麼不考慮用色溫片",就像在問"為什麼不考慮用標準鏡"一樣(恕刪)


好在大師剛把"NIKON附的兩塊色溫片"給刪掉改成綠色片了,不然要是有人把這兩塊用在這場景上,那麼還真的造就出了很特別的風格呢~

小弟愚以為黃光常不被完全較正的理由是因為人眼所見的場景也是偏黃,所以完全校正之後反而不自然

亦誠如大師上面有描述到的論點:
郭大爛 wrote:婚禮現場使用的水銀燈,因為帶有偏綠的顏色,拍起來顏色會跑掉很多。一個恐怖的點在於,如果新人完全不懂攝影,他不知道肉眼看跟相機拍起來會有很大落差....(恕刪)

但在這樣的場景小弟覺得將綠色校正掉比較接近現場所見(畢竟如此之宴席場合大家也常有機會見到)
才會想知道大師關於這方面的看法

如同大師所言,特殊的色調也是一種風格
風格看攝影師想怎樣去發揮,就怎樣去發揮
就像紅刺蝟很棒,他也不走寫實風


感謝大師的解惑,還讓大師一連修文修了五六次以上,非常感激您詳盡的解說....
雖然小弟還是覺得用不用色溫片跟用不用標準鏡沒甚麼關係...
郭大爛 wrote:
如果說攝影棚是人為了完全掌控光線而設計的空間,那麼婚禮攝影空間就是在朝完全相反的方向進行了。我們在市面上所看到的任何廣告影像,都是在變因完全掌控的前提下設計出來的,這些廣告影像設計者可以變更光線與主體以實驗出最佳的視覺效果,這些效果良好的影像已烙印進大眾的心裡,讓大家誤以為專業的攝影人就是時時刻刻都要能拍出這種效果的。事實上婚禮攝影只要能將光線拍得"自然"就很了不起了。這裡所謂的"自然"也不是真正現場的自然,而是人造的自然,一種已經修正過的自然。這道理就像是你現在在房間日光燈底下自拍一張,眼窩跟下巴肯定是偏暗偏綠的,因此現場光不見得是最符合視覺經驗"自然"的標準,攝影人需要花點精力去改造現場光。在短時間之內要對焦,調整EV,還得控制光線方向與出力。眼前出現在電腦螢幕上的影像已經跟現場截然不同了。婚禮攝影比一般報導攝影困難的地方在於,婚禮攝影自身還是有某種抽象的典範,報導攝影則是另一種典範。我們既不能偏離典範太遠,也不想離典範太近。有些照片,只是用來證明自己也能做到。有些照片,是用來證明只有自己能做到。█


這席話......讓我心甘情願被"打回原形",我會重新思考我的拍攝觀念......謝謝 郭大
PS.我還單身。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