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三層非一日之饞 wrote:
不好意思,這會讓我想到網路上的一則笑話
陽春麵 = 中式燉肉末佐青蔥蔬菜細麵
蚵仔煎 = 普羅旺斯鮮蚵佐滑蛋皮
你堅持的是右邊的標示法,大家習慣的是左邊的通俗名稱
就算都用右邊的標示法,就代表作出來的是一模一樣的東西?不是吧~
燃料油本來就是多種成分的混和物,是以燃點熱值這些性質做區分
中油92跟台塑92有一樣功能,但是大家都知道兩家92配方是不一樣的
所以你不會拿著中油92去質疑台塑要怎麼證明他跟中油92是一樣的,因為本來就不一樣
就算是中油自己,同樣叫做92/95/98,不同時期不同地區的配方也一直在微調變化
(前幾年中油南部的98有出包過,北部沒事)
餛飩、水餃、包子、胡椒餅
成分主要都是肉跟麵粉
依比例跟製作方式的不同成為不同的食品
你總不會跟我說上述東西主要成份都類似
所以餛飩=水餃=包子=胡椒餅吧?
肚子三層非一日之饞 wrote:
DIY重點在於功能效果接近,而不是成分完全相同(這會有法律問題)
A廠商推出售價1千元的某產品,我能用100元價錢DIY出相似度90%的效果,何樂而不為?
同樣的行銷原理
很多廠商把自來水做成包裝飲用水販賣,賺取高額利潤,蒙騙排斥自來水的消費者
難道自己用便宜的方法DIY過濾自來水,這水就不能喝了嗎?
自己用更經濟的方式過濾自來水飲用當然可以
但就怕有人得知瓶裝水的主要成份是自來水後
就認為自來水能直接喝而且更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