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是之前單車開箱文的延伸
在之前的開箱文裡面有提到FOSS內胎, 這一篇則是詳細的介紹

其實FOSS內胎以前也在M01討論過不過一直沒有比較詳細的介紹

在開始自己的分享文之前, 請大家先看這個連結
PS. 大陸網站, 不過是完全抄台灣的, 台灣本來的網頁都找不到了只好連到大陸去

本文開始:
知道FOSS內胎是2010年的單車自行車展介紹文章(不過當時的網頁找不到了...)
之前的開箱文就有提過, 我喜歡完全不同思考角度的廠商, 他們往往可以帶來更大的進步

簡單的說, FOSS的內胎有以下幾個優點 (依照個人心中的重要性排行)
1. 防刺能力強 + 刺破是慢慢漏氣, 可爭取時間移至安全地方停靠(下坡很重要)
2. 環保: 類似寶特瓶的材質, 可回收, 不用怕久放會變質 (2010 IF材料獎)
3. 破胎用打火機加熱後將破的部份夾住使其黏住即可完成補胎(這太酷了!!)
4. 台灣公司, 一定要贊助一下
5. 輕量(差那幾克實在是沒啥感覺)

2010當時FOSS只有推出登山車用的內胎, 公路車用的過一陣子才推出, 也找不到實體店家販售
我當時直接聯絡公司買了兩條, 不過之後好一陣子都沒遇過破胎, 這兩條就一直留到最近組新車才用

外包裝
[ 開箱 ]  FOSS內胎

內容物
[ 開箱 ]  FOSS內胎

透明的內胎, 很酷吧!
[ 開箱 ]  FOSS內胎

話說爆胎也不是天天會遇到的事, 平常上路老實說也感覺不出甚麼優缺點
不過騎了兩百公里之後, 某天晚上正準備隔天要出去騎車, 將胎壓補滿到110後靜置了10分鐘,
突然聽到咻的一聲, 我跟我家的貓還在找聲音來源,
過了一陣子輪胎沒氣, 車身開始傾斜才發現後輪破了!!

怪怪, 放在那好好的會爆胎? 又沒有上路壓到東西, 而且胎壓110也是跟平常一樣, 沒有特別高
內胎拆下來, 外胎摸一圈, 沒東西刺進來啊,打氣檢查破的位置, 竟然是在靠輪框側???
是一個如針頭大小的破洞, 胎跟框摸了一圈, 完全沒有任何異物
不管, 既然破了咱們就剛好來試試看補胎吧!!

補好的模樣
[ 開箱 ]  FOSS內胎

興奮的找來了打火機, 照著網路上寫的壓一壓之後, 靜放一陣子, 裝回去, 再把胎壓打回110
結果...
又漏氣了...
本來以為是沒補好,
結果這回是靠輪胎側又破了另外一個針頭大小的小洞@@

再檢查了一次, 完全沒有其他雜物啊?
總之, 再補吧!!

這回補胎就沒那麼順利了
補起來, 打氣打到80以上就被撐開
再補, 再打又是到80以上又被撐開

試了幾次之後發現效果不彰, 把胎弄得有點醜又沒效果, 想上網找找官方的補胎教學看看缺了甚麼眉角
這時候發現講過可用打火機補胎的方式都被移除了
取而代之的是推薦新出的補胎片

好吧, 既然都是要支持台灣廠商, 來買新的補胎片試看看也無所謂
FOSS內胎的價位本來就不便宜了, 補胎片果然價錢也不低
不過如果品質可以信任, 個人是覺得OK

有點廉價的外包裝
[ 開箱 ]  FOSS內胎

補胎片特寫
[ 開箱 ]  FOSS內胎

這個補胎片還挺酷的, 看起來也是類似的材質, 薄薄的一片背後有膠
根據官方說法, 要用來補傳統的內胎也是可以
以往用過一些免膠水補胎片效果都不太好, 這回來試看看FOSS的效果如何

我將原本用打火機弄得爛爛的一小塊直接用剪刀剪掉
貼上之後感覺挺不錯的, 厚度不厚黏性超黏
不管是輪胎完全沒氣收藏狀態或是打滿氣, 補胎的位置都不突兀

補起來的樣子
[ 開箱 ]  FOSS內胎

黏好之後, 靜置一段時間, 裝回去打上110, 歐耶, 這回沒漏氣了!!
好吧, 看來他的好處要去掉一項: 可以用打火機補胎
PS. 之前剛開始有看到FOSS說用打火機補胎的時候, FOSS只有登山車內胎上市
我想或許後來發現公路車胎壓太高, 不如登山車胎好補因此就不推薦用這方法...

正當我想這個故事可以收尾的時候, 另外的慘案出現了!!
法嘴竟然壞掉, 開始狂漏氣...
這實在是讓人對於這產品品質有點疑問
1. 先是莫名的破了兩個針頭大的洞, 而且是已經騎了200km後, 補氣靜置的狀況
2. 法嘴竟然會壞掉, 超過50就會開始大漏氣...

你以為我要開始罵這公司了嗎?
沒有, 我上面說過, 既然是台灣廠商做出新的好東西, 我們一定要支持
所以我又去買了一條新的, 這時候才發現過了兩年, 東西已經不太一樣了
剛好可以做個對照

新的包裝
[ 開箱 ]  FOSS內胎

內容物多了一個襯帶
[ 開箱 ]  FOSS內胎

和舊款相比
[ 開箱 ]  FOSS內胎

稍微打點氣
[ 開箱 ]  FOSS內胎

1. 材質可能有改過, 從透明的變成霧霧的
2. 厚度有增加, 摸起來變厚變硬, 更像寶特瓶的感覺
3. 法嘴頭的部分從本來的銀色變成黃色, 希望是更換過材質更耐用了
4. 法嘴長度稍稍變短, 5cm的輪子可能會不能用, 法嘴外面的固定橡皮圈拿掉了
5. 加送一個襯帶, 不過好細我不知道有甚麼用

目前狀態:
前輪繼續用著2010年版的內胎, 後輪則是2012年版的, 後續又騎乘了300km (總共500km)
我的外胎是Michelin Pro3, 是個防刺效果有限的外胎, 不過目前還沒有東西刺穿外胎過,
所以也很難說FOSS的防刺能力有多好, 如果後續有任何的心得我會更新到這篇
截至目前為止, FOSS補胎片我覺得是個很值得購買的產品
至於內胎的可靠度, 可能還需要更多的時間來佐證

雜記:
台灣很多品牌產品都很不錯, 但是行銷方面真的是有待加強(也有可能是不願意花錢)
現在這個世界要賣東西已經不只是產品好就可以了, 消費者買的往往是行銷, 是買一個故事
FOSS的內胎很有搞頭, 不過我相信聽過的車友還是不多,
也許高單價的東西是將市場瞄準國外(像Topeak), 這點我可以接受
不過官網跟產品包裝必須要更精緻, 畢竟這是公司的門面, 也是最重要的第一印象

希望有一天, 台灣的品牌能像歐美的一樣, 在消費者的心中占有一個重要的地位
也希望有朝一日這類環保的產品價錢能低到取代橡膠內胎, 減少地球的垃圾~
前文有提到早先買的內胎莫名其妙的破在內側 + 氣嘴漏氣
沒想到同時期買的另外一條也出現了一樣的狀況...
也是放在家裡打打氣, 就破在內側了


在換胎處理的過程中, 可能是多次插拔氣嘴打氣, 結果氣嘴也出現漏氣的狀況...

下面的是之前破掉的, 上面是同版本多用了幾百公里後的內胎

看得出來上面的內胎表面變得比較糊

直接連絡廠商之後, 買了兩條最近最新版的, 來看看有甚麼不同吧

這一版的跟我之前買的第二版相比, 胎內似乎多了一些粉


和最初版的比較, 胎厚很多, 和前文的第二版比起來大概就是胎內多了些粉
至於有甚麼功能則是未知, 第二版的材質已經改過不會像第一版會有內胎黏住的狀況


最新版的氣嘴跟我之前買第二版的氣嘴是一樣的, 比最初版的短一點
預估輪框高限制是大概是35mm


目前車子後輪裝上之前買的第二版, 前輪裝上最新版
以後如果有任何的動態會在這篇文章繼續更新

PS.
之前的文章可能會讓人覺得這內胎有點不太可靠
我想講的是之前的版本可能確實有些缺點
會莫名破在內側, 氣嘴會有問題
可是他卻從來沒有出門在外破胎過
我用的是以軟聞名的Michelin Pro 3 Race
後輪在1000km內就已經被刺破3個洞以上, 不過內胎從來沒破過

也許之前的版本在細節上有點問題
不過我相信改善之後, 可以讓這種新世代的產品更臻完美
加油吧, 台灣的廠商們!
第一次看到這麼有質感的內胎
開眼界了
感謝樓主細心的比較&測試

讓有興趣的人不用當白老鼠啦

但是的確很有質感,但是說那樣的內胎有甚麼防刺效果

真的很難讓人相信,真的很怕的人,會去用克破那類的產品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