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固的車架
許多人沒有意識到,真正的滿負荷旅行車是非常有別於普通的自行車(沒有載重能力)。往一輛自行車上放置越多的東西,受到壓力的車架形變就越大。這就導致一些不安因素,如騎行時更加晃動不穩。有時還可能很危險。所以一輛合格的旅行自行車車架應該比普通的要更強壯、堅固,才足以應付載重後對車架的擠壓。一輛好的旅行車應該給人這樣一種感覺: 在沒有任何負重的時候顯得太過粗獷,只有在負重情況下才顯得協調。尤其是當你在爬坡時感覺更明顯:一輛強壯的旅行車將無怨無悔的支撐著你,而差的自行車會脆弱的像要散架一樣拖你的後退。所以,毫不誇張的說,車架(含前叉)是自行車的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任何其它零件都可以隨意被替換,唯獨車架不可。所有配件視車架而定。出於這個理由,其實買一輛旅行車就是買一個合適的車架,其它配件只是浮雲.
長的鏈距(BB到後下叉軸距)
長的鏈距將給你的旅行車增添不少出色的素質:第一,長的鏈距意味著兩個車輪的軸距也長,軸距越長就越穩定(長的車架吸震效果好);第二,後下叉長就意味著你的腳後跟不會在騎行時碰到馱包或貨物(如果你腳大的話顯得更為重要)。雖然你可以將馱包往後移,但這樣做意味著馱包的重量可能壓在後軸心的後面,繼而產生不穩定的因素(你會感覺後面像是長了一條晃動高蹺的尾巴,並可能導致嚴重的擺動)。最後,長的鏈距給安裝更大的輪胎提供的條件,(因為車輪和坐管之間的空間更大了)。
事實上,你只需要看一眼後輪到坐管的距離就能判斷這輛車的鏈距長短如何。如果距離近,就意味著鏈距短,反之則代表鏈距長。
未經切割的前叉轉向管
如果你買的前叉轉向管沒有切割過,那麽,恭喜你。原因很簡單,你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來靈活調整車把高度,而不是適應它的高度。你可以找到你認為最舒服的高度(如果有必要還可以根據自己的要求切割)。但如果在你到手前就已經被車商切割過了,那麽有可能就達不到你想要調整的高度(這里指車商把轉向管切割的太短了)。雖然這一點不是很重要,但至少應該成為考慮的因素。
下圖是一輛未被切割過轉向管的Long haul trucker旅行自行車。註意它的轉向管長度(銀色的部分為超出頭管部分的轉向管),順便再觀察下後輪和坐管之間較長的空間。(作者的意思是LHT原始車架非常符合上述要求)
![[轉貼]一輛優秀旅行車的標準(翻譯自crazyguyonabike)](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303/mobile01-c37fb67fe9b150ad760c3d7099729211.jpg)
舒適騎行的幾何車架
車架的幾何是個非常複雜的課題。不管你是否第一次這麽聽說,但你必須意識到“舒適”和“激進”車架是有很大區別的。前者的車架幾何是為了舒適、放松的騎行設計的,也就是說為了旅行而設計。而“激進”的幾何是為了競速車設計的,它的操控更偏向於加速和靈敏,但卻談不上舒適性。基本上,如果你不需要不斷地調整姿勢,“激進”的車架是你的選擇,而如果你追求的是騎行過程的穩定,就選擇“舒適”的車架。
事實是,如果一輛標榜為“旅行車”的車子,並不代表它的車架幾何是舒適的。雖然有“輕裝”旅行車和“重載”旅行車的叫法,但我不確定兩者的車架幾何有多大的區別。既然都是要騎一天,我想“輕裝”旅行車或速度型旅行車的舒適性只是稍遜一籌。“重載”旅行車可能比追求速度的旅行車更遲鈍一點,但也不是說不需要操控性。然而,對於一天又一天坐在車座上,不停的踩踏板,穩定性應該才是載重旅行車的側重點。有一個底限,千萬不要沒有載重地、隨便騎了幾圈就給一輛旅行車下結論。一個明智的旅行騎手應該在載重的情況下騎行數千公里後才能了解一輛旅行車的好壞。旅行車的車架幾何應該是為穩定性和出色的載重能力而設計的,如果追求靈敏和速度,那我勸你還是買輛公路賽車算了。
具備貨架和擋泥板的安裝孔
上述這點對於一輛裝貨載重的旅行車是非常重要的;但如果你用拖車的話就另當別論了。不管怎麽樣,有無這些安裝孔(前、後輪叉口上,前叉中段,以及後上叉的上段等)是判斷一個車架是否適合旅行的良好準則。如果一輛車沒有安裝孔,那麽你就要小心負重了。因為,如果沒有安裝孔就意味著生產商壓根就沒有考慮用作負重旅行。有些叉子是為了輕量化考慮設計的,並非載重,你總不想在旅行到了一半就發生悲劇吧?
你應該關註前、後叉的兩側是否有足夠的安裝孔。這些安裝孔是為安裝貨架和擋泥板準備的。另一方面也要關註這些安裝孔是否結實。有些安裝孔可能只是隨意的被生產商焊接在了車架上,很有可能導致旅行失敗。好的旅行車往往將這些安裝孔結實的連接在車架上——這很重要,因為它們是在崎嶇的旅途中承載著大量貨物的關鍵部位。想象一下,當你的貨物每通過一個凹凸不平的路面而上下顛簸,這些安裝孔就將承受一次強大地沖擊。許多時候它們都沒有問題,但還是提醒你可以的話,仔細比較一下不同車架的連接點焊接用料的區別。一些好的車架制造商,例如鉻鉬鋼車架,真真切切得將安裝孔結實地融入了車架上,以至於與其說這些安裝孔是焊接上去的,倒不如說是車架的一部分。顯而易見,這樣的安裝孔是最結實的,因為它容不得任何閃失。
至少三個水壺架安裝點
很多自行車有兩個安裝水壺架的地方:下管的上端,坐管的前端。但好的旅行車經常在下管的下端還有一個水壺架安裝點。這在70英里或更長的路程中沒有供給點的時候就顯得尤為重要。或者還可以放燃油(生火用)。如果你準備買現成的自行車,可能沒有那麽多選擇,但如果你是準備定制一輛的話,你應該考慮到該帶些什麽,並告訴制造者一些你的想法,以提供你個性化的水壺安裝孔。例如,我買車子的時候並沒有考慮到那麽多,但等我拿到車子時,我突然又想攜帶大體積的不銹鋼保溫瓶,然而,我發現現有的三角架內的兩個水壺安裝孔太近了一點,以至於我無法裝下保溫瓶。我在想,要是當時提前和制造商提一下,把下管的安裝孔往上一、兩公分就完美了。一次我只能用鋼絲來解決這個問題,顯然我考慮不周。所以,這也是你在選擇前需要考慮的一點。現在你意識到這點後,你就會發現還可以有更多的水壺安裝點可以發掘 ——例如:上管的上、下端,坐管的後端(如果還有空間的話),等等。對了,最後還有一個重要的提醒,如果可以,請妥善考慮下管下端水壺架安裝孔的位置。我通常的做法是將這個部位的安裝孔盡量往下移一點,以防碰到前輪。然而也不能太往下,因為你還需要確保它不會碰到齒盤。如果可以,請再提醒一下你的定制車架制造商,請確保安裝孔是可以使用的。
載重狀態下騎行良好
很多人在買旅行車之前都沒能拉出去負重地情況下體驗過。大部分人只是在店鋪里騎了一圈。難道這就可以證明它能勝任你的旅行任務嗎?我不這麽認為。光看不管用,還需要拉出去溜溜;我曾為此吃過不少苦頭。許多我的旅行車在載重時都會在一定的速度時發出規律的噪音。買旅行車(尤其是需要負重)是一件很煩人的事情,往往在你滿載後準備出發了才發現它會該死的晃。所以,如果有可能,在買單前,最好是能裝上貨架和馱包試驗一下。如果這家不肯,就換一家。一定得看清楚你要買的自行車是否能重載你的旅行需求(註:自行車晃動的情況其實和個人還是多少有點關系,你騎了會晃的車,別人就不一定。這可能和每個人的身形體重等因素相關。
具備裝大輪胎的空間
你大可不必考慮輪胎的事情,買來的車本來就配備輪胎嘛。但是當你的車子限制了你選擇輪胎的尺寸的時候,你可能會後悔並認為當初還是有必要將這個因素考慮進去的。例如,假如你準備在粗獷的路面騎行,選擇寬大一點的外胎是個不錯的主意。寬一點的外胎可以保護你的輪圈不受損害,也可以提供更好的騎行感受(更多的充氣=避震)。建議你搞清楚你的車到底可以安裝多寬的輪胎。對於700C,理想狀態下,你應該安裝至少700x40(帶擋泥板), 而 26"的旅行車至少要2.25" 的外胎 (同樣上帶擋泥板)。以上數據並非絕對。如果你的車不能滿足以上尺寸,並不代表你的車完了,但至少它們是應該被考慮的部分因素。只有你知道你需要什麽樣類型的外胎,至少很多人使用700x32或更細的胎。對於我,則喜歡寬大一點的外胎,當然要根據你可能要走的路有關——想像一下林間小道和那些對一般的車子無法到達,卻絕對是一個遛彎的好地方。即使你用細胎的機會更多,但有個額外的選擇總是不錯的。
強大的車輪
除了車架,輪組是另一個最重要的旅行車組成部分;它們承受著所有的壓力和考驗,所以它們應該更強壯!最常見的旅行失敗是由於輻條斷裂造成的,一個經過適當的應力釋放(手工調整)的輪子對你來說非常重要,為了一個好的輪子,投入更多的錢是值得的。
高端的旅行車配備了非常出色的手工制作的輪子,但低端的車子輪子也可以通過後期改造,使其適合旅行。輪子上的輻條數有多有少。通常一輛旅行車的輻條至少要有36根。如果輻條安裝且應力釋放得當,它就能發揮更大的作用,你還可以用40甚至48根輻條的輪子(常用於雙人自行車)。一個48輻條的輪子對一輛普通的車子來說有點武裝過度了,但如果這正是你要達到的效果(或者你連同貨物超過200磅的話),倒也是可以考慮。
輪圈同樣很重要:找雙層圈(強度大於單層)。我不想再強調輪子對於一輛旅行車有多麽重要,至少它們是最常見出問題的部分(尤其是新車)。所以請牢記:請一個懂得如何用正確的花鼓,輻條,銅頭,輪圈來打造一個出色輪子的專家來幫你解決這個打造部件。
低齒比
許多公路旅行車的齒比過高,以至於對大多數旅行都顯得不是那麽合理。當你負載時,通常不會騎得太快。可能10~12英里/小時,有些人可能要更快點,但這里說的是平均水平。而且,當你爬坡時,你可能需要更小的齒比來幫助你在低速騎行下保持踩踏動作。所以,低齒比對一輛旅行車來說是非常需要的,哪怕是平地。通常人們會選擇齒盤來達到他們理想的齒比範圍。例如26-36-48。也有些人會選擇MTB齒盤來達到這個目的。但是,請註意,有時候並不是換個山MTB齒盤就能解決問題,你還得考慮到前變是否能和山地齒盤正常配合。驅動系統中的任何一個部件更換都可能導致一系列的連鎖反應。例如,我曾經將把端變速換成轉把和山地齒盤,這就需要更換所有東西(因為轉把變速的拉線比和把端變速不同,所以需要更換一個新的後變速器,而山地齒盤和之前的前變也不能很好的配合。所以,一個好的自行車商店應該告訴需要更換哪些部件。
腳趾不會碰到前輪
雖然不是最關鍵,但也是值得在此一提:當你轉彎時,你的腳趾可能因為碰到前輪而使它變向。這非常煩人,但可能有些人因為慢慢適應了而變得無所謂了。不管怎樣,這也是應該被註意的一點(如果你認為它重要的話)。同時,你應該明白,外胎和擋泥板越寬,越有可能造成這個問題。如果你的車存在這個問題,並不代表它不是一輛好的旅行車;車架幾何的設計者可能出於前叉載重的功能設計會默許這樣的情況存在。這個情況多存在於700C, 而26" 的車子會比較少見。正如我所說,不要太在意它,它只是一個你需要搞清楚,並非一定要解決的問題。
其它一些小問題
幾乎任何一輛新車都有一個體面的座包,但是千萬別因為這個而改變了你選擇一輛合格的旅行車的準則。怎樣才是一輛合適的旅行車,車架和前叉才是最重要的核心問題。除了車架和前叉,任何部件都不是不可替換的。所以,只有車架和前叉最終決定著你克服各種地形或需求的能力。車子是什麽顏色,輪子多少大,或剎車有尖叫聲都不是重點。事實上,靠譜的自行車商店應該盡他們的能力來根據你的特點幫助你打造出合適你的那輛車。更多的時候,他們應該賣給你真正需要的,而不是他想賣給你的東西。所以,選車的任何時候,車架都是第一位需要考慮的,而不是僅對坐墊或其他外在的部件討論不休。例如,我從一家當地的自行車商店里買了一輛自行車,最後我發現,為了達到我夢想中的旅行車,除了車架和外胎,其他部件都更換了。所以,不要猶豫,打造一輛屬於你自己的旅行車吧!
![[轉貼]一輛優秀旅行車的標準(翻譯自crazyguyonabike)](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303/mobile01-c37fb67fe9b150ad760c3d709972921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