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羽是我女兒.....這些其實都是從我的FB轉過來的
因為圖太多 我沒辦法一一修改旁白 所以就把小羽也帶了過來.....
底盤這種東西 我覺得不要開到壞才去換 因為那很容易真的都壞了
定個里程 到了就該換的鐵套換一換 和尚頭可以單換的也換一換
底盤是會互相牽拖的 所以也不能整理單一輪 或單前半部
要就一次4輪全來 後去好好的定位一下
這就預告了 如果反應好不久的將來將有 後半部底盤懸吊整理
不囉唆~聽歌修車吧~
這顆 用19年快20年了......
避震器上座開始裂了 而且速度有越來越快的趨勢 不換不行了

作業前一定要卻確保人員安全 再來是車輛安全
雖然有拉手煞車入P檔 後輪還是需要插入止檔器

頂車前要先放鬆螺絲 不然車頂起來 輪胎就會跟著轉了
當然有氣板或電板 是沒有這個順序問題

可是三更半夜又是住宅 還是以寧靜無聲 為出發點
45㎝ KOKEN扳桿 多年來沒有漏氣過....

放鬆以後就可以頂起來了

然後就可以把前輪拿下來了

所有的千斤頂 都會標示 限舉升用
意思就是 舉升後請置入安全椅 不要千斤頂頂著修車 很危險

要拆卡鉗了 方向盤轉動 方便扳手作業.....
用扳桿....我年紀大了 而且肌肉太少 省點力氣帶小孩吧~

卡鉗由兩顆螺絲固定 卸下後油管離開固定座就可以 把卡鉗先方在旁邊

碟盤定位的內六角螺絲 卸下後 碟盤就可以取下了

BMW的底盤 老實說還蠻耐用的
這幾十年 幾乎沒有換過東西 好像就李子串換過1支 Control arm換過一支
不過我媽跟我開車都蠻溫訓的是真的....
基本上我也是第一次拆底盤......
這次整理目標1.上下三角架2.方像拉桿3.李子串4.避震器上述4者
球頭有問題的換球頭 防塵套有破的換防塵套......
然後再小改裝一下 以精準 經濟 耐久為考量.....就是這樣更難槁

卸下避震器後方的ABS輪速感應線

他只用一顆 內六角的固定 螺絲卸下就可以抽出來了

磁感應 所以裡一堆鐵粉.....之後要清乾淨再裝回

前下三角架(Control arm)鐵套端分離......
這顆 原廠零件型錄上有畫可是不給料號
聽說 〝下舊上新都很困難〞
原廠手冊是寫鋁的Control arm不可更換鐵套 鐵的才可以 亦即E34有兩種版本
不過還是叫的到鳥牌的......然後我也叫了 困難更要解決他.......

李子串上下螺帽固定分離
但因為只頂單邊 平衡杆會有力量頂住 李子串這時還抽不起來

把另一邊也頂起來一點 李子串就下來了

球頭工具忘記帶回來 不過還是要把左懸全部拆掉
先拆轉向臂(Steering arm)3根螺絲 一顆螺帽

轉向臂(Streeing arm)分離 接下來就可以下避震器了

上座3個固定螺帽卸下 避震器總成就可以拖出來了

頓時清爽不少.....手邊好有軸上軸承拔取工具 就把球頭卸下分離了
方像機拉桿(Outer tie rod)球頭螺帽卸下

接下來要拆上三角架鐵套端
研究了一下 平衡杆(Stabilizer bar)膠座及鐵製固定座需分離 (反正那個膠座也已經變形要換了)
才有辦法固定前上三角架(Thrust arm)後方螺帽

這根螺絲及螺帽真的是令人火大的緊
只好用無敵扳桿 +綠巨人浩克變身....才有辦法拆下來

剩下的這2個 真的就要用球頭拔取器才有辦法

地掃一掃先暫時休兵 現場工具只夠到這裡.......

這個拔取器雖然是JTC的 不過.....真難用 但是也回本了.....
上網馬上再買一組好用的白牌貨 但最後證明 我是錯的 他只是比較小組....他還是很強

整理前 洗淨是一定要的 心情&砂塵的問題
我覺得看一個技師工做的物件是不是都乾淨淨 約略就可以知道他修車的手路.......

球頭萬向軸承只要不失油 不入塵 鋼材優良 要用壞很難.....
鋼材我們不能改變 只能相信BMW原廠最好
油的部份最直接的就是增加黃油嘴 以後方便用黃油槍做定期保養.....
這也不是我發明的...球頭附黃油嘴在JEEP上面也有 很多車都有.....
至於入塵....防塵套破了一定要馬上處理......

前面車底一共12個和尚頭(球頭)全部增設黃油嘴 作業過程中嚴禁金屬屑掉入軸承......
鑽頭跟攻牙棒都要抹黃油 好一點的鑽頭 其實沒什麼屑 就兩根絲
攻牙時比較會有 不過牙棒上有黃油 所以都會收集在溝裡
唯一要注意的是 鑽頭穿透瞬間
可能會有一片跟鑽頭直徑一樣的薄薄破片 留在萬向內 要用油封針筆挑出來 就OK了

先處理上下三角架(Control & Thrust arm)
李子串(Stabilizer bar link) 方向拉桿(Outer tie rod)還要做進一步維修 稍後再做處理

黃油嘴本身也要修改截短 球頭開的孔內攻牙

黃油嘴修改完成 球頭攻牙M6 P1.0

在黃油嘴部份塗布厭氧型EPOXY 做為緊固及密封用

搭配 45°黃油嘴 依車上安裝 決定黃油嘴指向......

原本 塑膠上的→ 應跟外圈橡膠上的□ 及上三角架上的△ 3者成一直線......
這顆橡皮扭曲 且破裂了.....
老車就是這樣 能用堪用 用起來就是有點......性格.....因為太多地方累積了一些 習慣.....

新品應該是這樣....
車久了 底盤一些橡皮鐵套 和尚頭的間隙 跟角度都會改變
雖然重新定位可以改善 可是震動跟轉向 路面的回饋 就是不像新車般紮實......

歪掉 造成橡皮扭曲變形 跟 破裂 有一種修法是 全換....
不過站在專業的角度 不是應該壞什麼換什麼嗎?環保也省錢
店家是要以最少時間獲取最大利益的
但人應該對環境及資源愛惜
畢竟 人只是短短幾十年 以後都是子孫要面對....
有人一聽近20年就會說換上三角架總成 省事安心
換個角度看是浪費不惜福 兩者的價差可能將近20倍.....250~500:3800~10000.....
資源的浪費 環境分解的負擔 是幾十年都彌補不了的

破裂的橡皮

破裂的橡皮

仔細看 原廠本體的部份一面有做銑平的動作

另一面則只是鑄造面
可能有兩個
1.機器迫入是有方向性的 可能用往某邊越緊一類的
2.迫入的深度兩邊並不一致 差約2㎜ 故需要平面作校準

經測量 銑平面距鐵套邊緣9.3㎜
另一側距鑄造面則約落是11㎜
我們以銑平面距離為準

上一點油 比較好逼出舊品

原廠工具就別提了
副場出了一個很簡單的襯套工具......開價5300
BMW是螺旋槳不是盤子好嗎?
隨便手邊工具組一組 就可以準確的把東西逼出來

不要問我那堆是什麼拼出來的 就是一堆工具跟廢零件的集合

然後可以安裝新的鐵套了

三角架上只有一邊有做導角
有些設計 不需要言語就 把安裝指引刻畫在機件上

花了30買了一節鋼管 再花100車出要的外徑
搭配之前用來離合器貼皮的工具(100)就是一個完美的鐵套迫入工具.....
可以隨時檢視有沒有水平
並可以隨時透過不同螺絲的旋入修正水平 連BMW原廠工具都辦不到

安裝完成 人 才是最強的特工 應該很少人在書房逼鐵套....

有圖不給料號

......鋁的不給換.....沒說為什麼

下三角架鐵套....原廠零件圖有畫 不過不給料號.....
經過比對國外文章 找到料號......也聯絡了臺灣賣家......

結果賣家一直不願意賣我
一開始說沒有 只有上三角架有鐵套可賣
我出示料號後
他說:這我很久以前是有賣....可是客人不是裝爆到也裝不進去 就是跟我退貨.....
你不要買啦~

問了價錢 鳥牌這一顆450 總成2800.....
為了小羽的奶粉錢
我說了 來兩顆後果自負......
我心裡想 我可以失敗450*6=2700 六次 沒有不成功的道理.....我又不是孫中山 應該不用11次

用身邊的一些東西拼出來的工具....

退到某一個程度 換大傢伙 加速工作進程

到這裡都很順利 我開始準備寫 第一次裝下三角架(Control arm)鐵套就成功

跟上三角架一樣一側導角很明顯並且有銑平面

夾著上三角架(Thrust arm)完成的信心
我以為 下三角架(Control arm)也不過SOSO.....那些人真的太弱了

驕兵必敗....在最後0.5㎝飲恨 被擠壓變形 由46.1㎜變46.8㎜ 450元就這樣飛了.....
這可以買兩包L 54片的金貝貝頂級 給小羽 嗯嗯3個禮拜 就這要飛走了 小羽把拔 對不起你......
我以為我會一直成功 然後直接完成 但修車如人生 沒有失敗怎麼會進步.....

然後 經過思考及特工設變 我變得更強大了.....
這次一次到位 下三角架(Control arm)鐵套 什麼東西 再來100個也不會失敗.....

就這樣 本來兩邊最少要5600 我只花了1350.....
省下來的4250
可以買4罐1.7公斤的幼兒恩美麗3號 再送4包L54片裝的金貝貝頂級....
重點是 他還是BMW原廠MARK三角架 沒有變小鳥牌

這品質....跟原廠新品一模一樣.....
越貴的東西越有價值DIY
因為反正買新的也很貴 不如投資在DIY上
成功了 省錢
失敗了 賺經驗
直接給人家換 錢也沒省到多少 經驗也完全沒賺到 雙輸 徹底慘敗
DIY光獲得經驗 就先贏一半了

接下來就差防塵套 這東西一樣國內買不到....
國內只是防塵套破掉就要你買總成....這有道理嗎?當然沒有....
所以我一定會取得防塵套.....為了小羽的奶粉錢.....這是一口氣....

這個
可是由離合器貼皮加壓工具 進階變身的
7件式 離合器貼皮加壓+BMW 上下三角架(Control &Thrust arm)鐵套安裝多功能的工具
而且比市售的都好用....因為他可以隨時 無段 調整鐵套迫入的水平偏差.....
連笨蛋都可以裝好鐵套......這樣說 以後就不能失敗了.......
重點是只要 400元 400元啊~ 大哥 買罐奶粉都要900多了 有便宜......

接下來是避震器整理

用工具 壓縮彈簧
我試過 不壓縮直接拆 很危險....為什麼要這樣搞.....
跟小時候把水鴛鴦點燃拿在手上 看誰最後丟一樣 蠢....不過 我想試試看...好玩啦~
如果你也要試 記得跟當兵一樣 槍口不對人....
請勿站在彈射方向.....

然後阻泥杆頂端螺帽打下來 就可以輕鬆全分解了

E34 95'原廠就配備了 Gas Pressure的避震器
按理來說 是不用添加30㏄的冷卻用機油才對

雖然這次我使用的也是GAS PRESSURE的
不過還是決定添加 因為多少還是有散熱的效果.....阻泥這種東西 溫度穩定絕對是好事

雖然手冊寫 阻尼棒有氣壓跟油壓兩種
後者才需要加30CC的機油當冷卻用....我的是GAS的....
但根據專業人士的經驗 原廠做的跟手冊寫的不一樣 就是一律添加.....
有防鏽(臺灣海島國家?)跟散熱的作用

鳥牌新的避震器上座 大約是說他的東西有加工痕跡 但不影像壽命跟性能

看到阻泥桶 再看到這個上座 我越來越覺得換的值回票價

完全壓扁的上座.......真沒看過比我更扁的

重點是
鋼珠已經有一顆不見了....看來內外圈脫離也指日可待了 好險有換

新的法國製阻尼棒 很便宜 一車份才5800
以原車上的阻尼棒狀態 我相信裝上去我一定對他讚不覺口....
同時也是想試試 5800的東西到底適不適合普通溫和消費者的需求

都乾淨了 準備組裝

加入30㏄機油後 阻泥棒放入外筒內

先放上防塵套的下環

阻泥棒上蓋鎖上

安裝防塵套跟饅頭

放上阻泥棒墊圈

安裝彈簧下座橡皮

彈簧放到定位

放上彈簧上座橡皮跟上座

裝上平墊圈

避震器上座橡皮軸承內外補滿黃油後 放上防塵墊圈

先大約鎖上阻泥棒螺帽

彈簧壓縮器放掉後 再一次打緊阻泥棒螺帽
單純處理阻泥棒其實還蠻輕鬆愉快的 共計更新 阻泥棒 防塵套 蠻頭 上座=2400 恐怖的便宜...

新工具 力臂2倍長.....輕輕鬆鬆就把轉向拉桿(outer tie rod)逼退
本來以為很好用 結果逼另一邊的Control arm的時候 逼到工具滑牙還是聞風不動.....
還是用舊的小的JTC的 一下就輕鬆解決.....工具的品質 除了結構.....材質也很重要啊~
不要迷信品牌 可是 沒有品牌的實在是堪慮.....

眼尖的人應該看出來了.....
車上左右的 OUTER TIE ROD剛好都壞一個球頭......
所以我就叫了一支鳥牌新的....然後 把新的2顆新球頭分給車上2支OUTER TIE ROD各1顆

最後一批零件入手.....
其實我是要買李子串的防塵套 不過不單賣
只好轉換方式 買副廠李子串2支600 等於一個李子串防塵套150...還可以接受
下面這兩個就是Control arm的防塵套....賣家破例單賣給我 一顆120......
如果只是因為防塵套破舊換掉 李子串加Control arm 鳥牌也要8000.....
原廠的就更恐怖了單買這些只花了889......
我應該說1/10養車法嗎?

其實這東西除防塵 也算是一種油封 ......

髒東西都清乾淨

新的防塵套上身......這個真超難買.....賣家被我煩到快翻臉了

這次底盤的整理 我不得不承認
裡面多了一點惡搞 反骨跟玩樂的精神~
我想知道 原廠球頭到底可以活多久?
我不信防塵套不能換...
我也不信CONTROL ARM鐵套不能換...
我想知道自己想的精準修車 是不是真的夠精準...
我不信一定要買套裝特工才能做的好做的漂亮....
我想要有黃油嘴 光看就覺得 爽...
言規正傳 如果這些都失敗了 那怎辦?
那就甘心的叫全套鳥牌新品....
反正這些本來去外面 就是全部會被丟掉的東西了......頂多是徹底的把他玩掛....
重點是 我覺得我應該會成功 哈哈哈~

打黃油.....光這個動作......就值得了 哈哈

正廠李子串 跟 台製還不錯的李子串....
一分錢一分貨 原廠幾乎滿焊
這就像雜牌的T杆 跟 有牌T杆的差異
不要以為沒差 雜牌的我就轉斷過.....
COSTDOWN的結果就是
理論上來說 是OK的
實際上是 良率 跟 使用方式 跟 背景環境
只要一個有點問題 就BYEBYE了..........
原廠的價值在於......耐受度比較高 即使上述3者有點問題 他也不一定會怎樣.....

取下我們要的部份....
這邊要澄清一下 有人說台製零件裡面黃油都沒灌.....
如果你買的不要是非常便宜的那種 該有的黃油還是不會少給你的啦~

防塵套一破一定要盡快處理
因為黃油很快就乳化然後被污染....

清潔中 用黃油槍把舊的黃油都逼出來

補滿新黃油

完修....這一支 鳥牌要1100.....我只花150 還是BMW的....
如果可以 沒有人要不要鳥鳥的 荷包又扁扁的

單邊連桿全部完修 共計更新 1個球頭 2個鐵套 3個防塵套 6個黃油嘴 大概是1800元......
鳥牌要8000.....BMW......不想問了
重點是 這樣才好玩.....

原廠內規板....鎖點幾乎全裂了 就一次處理都換掉吧~

新的台製副廠的 很薄 不過買了就裝吧~
下次要買原廠的.....不過又是很久以後的事了

老車其實一些看不見的板件鬆度或破損
都會造成行車噪音 跟進水腐蝕的問題 所以該換的還是要換

處理過的上下三角架及轉向臂 〝假組〞上車

Outer tie rod球頭螺帽16 ft-lb上緊

閃閃動人....
Outer tie rod球頭螺帽16 ft-lb上緊
Control &Thrust arm球頭螺帽68ft-lb上緊
鐵套端皆維持 假組

避震器上車 螺帽 16 ft-lb上緊

避震器及Steering arm結合3顆螺絲上緊81 ft-lb 兩者間的定位點需對正

重點....Control & Thrust arm
需在所謂 Car in normal loaded position 下上緊
簡單講就是
荷重會影響避震器的長度
而避震器的下端位置會影響 Control & Thrust arm 鐵套上緊時 鐵套內圈不可動的位置
如果不像圖中作這樣頂舉避震器至符合Car in normal loaded position 就上緊鐵套
那鐵套會很短命 底盤也很快會怪怪的.....

Normal loaded position 對一個總是半夜在車庫 獨自修車的人有多困難
三經半夜是要去哪找人來充場面啦~ 而且還限定體重......

動動腦 原廠給了下面的數據
本來是用車高還評估懸吊相關狀態的
但他提到了normal loaded position .....
哈哈~簡單的反推一下 就可得到
輪鼓中心 在normal loaded position 的情況下 離上緣位置為397.5㎜......
這是所謂 山不轉路轉 路不轉人轉 半夜落不到人 就只能用奇門遁甲之術了

在確定變相達到normal loaded position 的要求後
就可以上緊Control arm 鐵套螺絲 57ft-lb

在確定變相達到normal loaded position 的要求後
就可以上緊Thrust arm 鐵套螺絲 94ft-lb

然後鎖回平衡杆底座

新舊平衡杆橡皮比一比

安裝新的平衡杆橡皮

李子串跟輪速感應線歸位

碟盤歸位

卡鉗及煞車油管歸位

輪框歸位

然後就完成了
還有另一邊 不要忘記 兩邊懸吊底盤定要一起動
不然所有零件很有機會會互相拉扯 到短命死蹺翹

駕駛這邊避震器上座 不意外 全扁是當然的

連少一顆鋼珠都一樣....還真平均....

全扁的上座會導致彈簧上座 直接接觸 避震器上座 然後推避震塔 久了一定是不好的

不意外 兩邊都掛的很慘
其實底盤跟懸吊這種東西都是一環扣一環
比如 避震器軟了 讓加速上下三角架鐵套的毀損
然後平衡桿橡皮也會容易變形 李子串就死的快
三角架壞了 OUTER TIE ROD也會不正常受力跟著短命 最後底盤就壞光光了

完全彈不出來的GAS阻泥棒

鐵套一樣走位變形

連破損方式都一致

這顆離內外圈脫離也不遠了....

有恐怖吧~最恐怖的是 我還是一直覺得很好開.....

破掉的防塵套

駕駛側一樣 鐵套全換 增設黃油嘴 防塵套更換 OUT TIE ROD單邊球頭更換.........

然後就是4輪定位了 這次選的店家是北部備受好評的 天綸定位 搭配百世霸機台

技師在安裝儀器的同時 檢視一下這2個禮拜自己的傑作....

安裝唯一會影響定位的OUT TIE ROD時 我有做以0.02㎜為精度的裝配測量
來定位也是想確認...這樣做準不準....答案是 非常準

後左右兩側的 Trailing Arm Support防塵套都破很久了 應該都掛了

電腦開始讀取數據

後面還沒整理 不過看起來很不錯.....
連技師都說老車這樣的值 非常棒......後面不急著整理....
這讓我猶豫是不是先換避震器跟上座及 Trailing Arm Support 就好
因為Individual toe跟CABMER換上面這3個一定會好....

調整前先拍一張

E34能調的也只有前束.....意思就是 東西都正常 車台無歪 數字就會正常

前束調整中 技師說間隙很小 多少也證明 前面的維修算精準....

成績書~全部及格而且非常準確 CAMBER偏差控制在10分以內 .....哈哈哈 成功.....輪胎使用8700㎞ 1年 今天定位前調胎 如果是新胎 應該會更漂亮.....後面依數據分析CAMBER顯示上座掛了....TOE 應該跟眼鏡掛點有很大的關係....至於鐵套的部份只有兩種情況 1.全部都是好的2.全部耗損的不多 而且耗損率一致.....也許鐵套先不動.....再想想

到這裡做個結束吧~
車都可以重來 人生不行
趁年輕 好好愛惜身體 老了才不會後悔......
人修了常常也好不完全啊~原廠的是最好的........可惜限量.......
感謝大家的閱讀 如果覺得寫的還可以 請記得打賞加點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