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邊: 白細砂 (White fine sand,包裝上沒中文),比原來的卵沙細很多。
中間: roxxette 大哥給的卵沙。
右邊: 貝殼沙,顆粒比卵沙大很多。
本來想說用越細的沙子,因為顆粒比卵還小,將來要收卵可能會比較方便,
所以開始是用左邊的細沙,用這種沙子總感覺水很混濁,用外掛過濾都濾不乾淨,
也不像是殘餌造成水質惡化,推測可能是蝦子爬行時揚起很多砂塵造成的,前幾批孵化的卵,
孵化率都有八九成以上,但飼養一陣子之後都會陸續死亡,排除互食因素,死前有幾種不同表現:
1.挖砂挖到角落或在角落垂直下挖,把自己埋起來,死在沙裡。
2.脫殼失敗,身上還黏著舊殼。
3.體(殼)色偏白,不像健康個體呈綠褐色。
4.這種最詭異, 身體好像抽筋一樣,一直怪怪的扭動,可以持續一兩天,然後死掉。
我看網路上一些外國的飼養影片,大部分飼養者使用的底沙都是如 roxxette大哥給的卵沙,
我找了好幾家水族館都找不到類似的,只找到如右圖的貝殼沙,已經是顆粒大小最相近,
卻仍然比卵沙大很多,我整缸換了這種沙以後,剩下的三隻蝦已經活了三天沒有死亡,
進食狀況跟活力都不錯,後續觀察有變化再跟大家報告。
另外一隻也是到處挖
這隻好像比較大隻
跟我的試水蝦比起來已經快要一樣大隻了
僅存的兩隻,應該養有6天大了,長得真快,剛剛還發覺有一隻抓著小蘋果螺在啃
我還以為是掛了被蘋果螺啃,沒想到是他啃人,好像頗兇的樣子.
Freedom........... + 知足常樂 = 笑口常開
eva96 wrote:
如果我大約兩公升大小...(恕刪)
我的建議是在蝦子數量10-15隻 2公分左右的大小 飼養狀態,以這個換水量,有毒物質濃度都可以維持在很滴的水平,不至於濃度高高低低造成蝦子的傷害。
所以即使你是一隻 我也建議照這個水量換,只要水溫相同,換水的方式可以先把蝦子撈到小盆子,把飼養缸水用管子抽吸順便把殘餌和糞便等抽掉,水量順便抽掉一半,一天做一次,水換完在把蝦子放回缸內,簡單方便,如果蝦子夠大隻,你小心不要抽到蝦子,也可以不移出,直接換水
。
提拉美蘇 wrote:
什麼是異營法 不懂耶...(恕刪)
就是光合作用異營法,碳源使用有機碳,非無機碳。
光合作用 (oxygenic photosynthesis)
***反應式***
12H2O + 6CO2 + 陽光 → (與葉綠素產生化學作用); C6H12O6 (葡萄糖) + 6O2 + 6H2O
光自營作用 需要二氧化碳完成光合反應,一般利用的是無機碳,透過光合作用型成有機碳(葡萄糖)
光異營作用 則使用有機碳來完成光合反應。
這樣瞭了嗎?
不了也不需要深究,有需要我有配方,再另外私訊。
twppp wrote:
到處挖沙的恐龍蝦
另...(恕刪)
蘋果螺肉是很好的營養,會長很快,但很會汙染水質,你要小心。
會非常快突然就倒缸了!
samkhlin wrote:
唉...最後一隻來不...(恕刪)
飼料要放在乾燥的地方,我前面兩批忘了給乾燥包。
關閉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