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上市不風光?台股融券賣出與借券賣出差異(內附簡易借券餘額表)

雅虎香港:
全球最大社交網站Facebook在美國納斯達克巿場掛牌買賣,交投暢旺,開巿每股升至42.05美元,較招股定價的38美元上升約一成一,但高位有壓力,收巿報38.23美元,上升23美仙。有消息指,包銷商吸納股份,以免上巿首日跌穿招股價。另外,由於交易系統問題,部份投資者落盤後數小時,仍未知道是否買入或沽出Facebook的股份。美國証券及交易委員會正調查事件。
二十八歲的Facebook行政總裁左伯格,在加州總部,與員工慶祝公司上巿。有分析員預測,Facebook股價仍有上升空間,但同時關注公司長遠的盈利能力。美國通用汽車早前表示,會停止在Facebook賣廣告。


上週五最大的消息當然就是知名的社群網站Facebook掛牌上市了,
掛在那斯達克交易所,代號就是FB。
全美市值最高的十家科技公司,
有七家是在以科技電子類股為主的那斯達克掛牌,
包括蘋果、微軟、Google和英特爾...
那斯達克以電子系統交易為主,
和在交易大廳內公開議價的紐約證交所截然不同,
掛牌費用相對較低。

FB是近幾年來美股最受矚目的上市案之一,
據傳紐約交易所也是積極提出很多的優惠條件,
想要拉攏FB在紐約交易所上市,
但是終究還是在那斯達克掛牌了。

當天FB的股價開盤38美元的位置,
原定在美東時間早上10時45分開始交易,
但據報交易系統出現問題,
要延至11時半才開始交易,
開盤漲到42.05美元,
比開盤股價的38美元,上升約1成1,
由於是第一天掛牌上市,所以成交量非常大,
終場五億八千萬股的成交量。

在下跌的過程當中,39元整數關卡有短暫的支撐,
這邊的買方有大單約1萬兩千張,
但是Tas(成交明細)卻是不斷往下刷單,
雖然偶爾往上刷單,但是看得出來頻率,
呈現出越來越往下的局面,買盤大單最後在賣盤的攻擊下,
39美元關卡當然就破了。
FB掛牌首日交易股價表現不振,
彭博(Bloomberg)引述知情人士消息指出
承銷商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正出動銀彈,
盡全力撐住Facebook股價。
事實如何我們不得而知。


當天收盤後有讀者寫信來詢問畢德歐夫是否有交易FB這檔股票,
這種新股上市第一天實在非常危險,
因為沒有任何的參考資料可以依循,
當然不可能下去冒險。
況且FB當天的跑法又跟之前的摩根大通(JPM)十分不同。
差異在哪裡呢?FB當天跑動的幅度遠大於JPM當天出新聞的幅度
而且除了在整數關卡的位置或許有機會出手之外,
其餘的時間實在讓人眼花撩亂。


交易員在學習交易的過程當中,常常會因為自己虧錢而遷怒於市場,
就像是散戶常見的現象。
例如:
1.作空被噴到長紅K認為是國安基金干預市場才造成的。痛罵政府,罵天罵地。
2.作多剛好一個跳空往下,就說早知道希臘要倒債的話,我就不做多了。
3.看到別人做股票賺錢,認為自己應該賺的到,後來預期破滅後,無法接受結果。


這些都是相當不理性的作為。
太多了早知道,要知道市場不是你說了算,整個市場不論是台股或者是美股,
隨時都有人賺錢,賺賠也不會因為你賺了兩萬別人就「不能」賺五萬。
當然也有許多人還在交易的旅途中迷網,連正數都還做不到。


每當看到寫信來的讀者,還在執著於高成本的台股,
畢德歐夫問到為什麼不放棄呢?

已經有超過三位讀者回信說:「因為不甘心」。


是的,這是一種情緒,但是想想就好,因為市場偏心「善於輸的人」。
如果交易心態都不正確的話,就算是趨近於0的交易成本,
你還是無法賺到錢的,而美股當沖之所以可以穩定獲利,
是因為交易成本比較低,不過如此罷了,至於能賺多少錢,
這完全還是未定之天,交易的路途是很遠的,

一個市場沒有做個兩三年,
又怎麼能夠跟人家說你是職業的呢?


就問自己一個簡單的問題,當你周圍有個朋友說他做了台指期七個月的當沖,
然後就開始說自己看透怎麼作台指,並且天南地北的數落台指的前輩,
甚至告訴你說,「他認為他超越你了」。
畢德歐夫知道看到這邊,你已經露出會心的一笑了,
因為你根本對這個朋友啼笑皆非,你只會勸他繼續努力。


畢德歐夫也曾經遇過台指選擇權才做了不到半年,
然後因為賺賺虧虧就跟畢德歐夫說,他才不相信選擇權可以賺到什麼錢。
當時正巧是畢德歐夫發展台指選擇權最盛況的時候,
畢德歐夫也沒跟他說什麼,只說了:「世界很大,別輕易否定別人」。
一直以來有關注幣圖誌的讀者都知道,
畢德歐夫強調台股現貨當沖,要賺到錢可說是難上加難,
因為千分之三的證交稅,真的是很困難的障礙要突破。


但是高雄讀者見面會遇上的現貨高手,Mr.H真的就是把他的心血講義,
完整印給畢德歐夫,我們互相交流與討論,感到相見恨晚。
畢德歐夫認為,台股現貨當沖很難賺,但是真的還是有奇人辦到了。
所以還好一直以來畢德歐夫沒有去否定任何的可能性。
對帳單幾億的成交量,證交稅幾十萬的繳,這些根本不是我們質疑的重點,
在交流與討論聲中,暢談三小時,這才是人生最痛快的事情。


最後要討論一下有關於融券賣出與借券賣出的不同,
依規定,台股對放空規定比歐美嚴格,只有允許「有券放空」,
而有券放空有二種放空管道:「融券賣出」與「借券賣出」,
二者不同處如下:
1、「融券賣出」:信用交易「融券賣出」的出借人,
則為擔任授信機構的證金公司或券商。
「融券賣出」只在市場賣出,這就是「融券放空」。
融券賣出在市場賣出,現券償還。
(我們每天比較常看的融券回補,或者是盤後融券資料屬於這類)
2、「借券賣出」:是透過證交所借券系統,出借人與借券人都是外資等國內外特定機構法人。
借券賣出在市場賣出,返還借券或證券權益補償。
借券系統對外資等法人借券有嚴格控管。

這方面資料台灣證交所有規定如下:
借券賣出市場總量控管
考量借券放空對證券市場可能產生之影響,特針對借券賣出採行市場總量控管措施,規範如下:
1、市場放空總額度控管:借券賣出餘額與信用交易融券餘額合併計算不得超過該種股票上市櫃股份之25%
2、借券賣出餘額控管:借券賣出餘額不得超過該種股票上市櫃股份之10%
3、每日借券賣出額度限制:每日盤中借券賣出委託數量不得超過該種股票上市櫃股份之3%
以下是截至5/18台股最新的借券餘額表:


讀者想要更完整的資料可以上台灣證交所查詢,或者懶惰一點可以來到幣圖誌觀察
新上市的股票最好先保持觀望態度,不管是美股或者是台股都一樣,當沖只做最有把握的一段,其餘放過也不影響績效。台股借券的名單可以參考看看,外資空單是否已經重新布局了呢?
bituzi.com wrote:
雅虎香港:全球最大社...(恕刪)


Urrrr~~~樓主常常說美股交易成本有多麼低,

但是,對大多數台灣比較進階的投機人來說,

不放棄台股理由應該是,

交易美股成本高吧,

樓主是職業級的美股當沖手,

成本上一般散戶怎可能拚得過= =。
www.geneai.com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