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ignal 簡介– 專業投資人的單兵重武器 <新增 Forex 介紹>

Part 1.概念篇
近幾年來,隨著台灣的金融商品項目不斷的擴大,自動化程式交易 (Auto Trading) 及高頻交易 (High Frequency Trading) 逐漸成為市場上大家耳熟能詳的名詞。

談到自動化交易,台灣人最早的印象應該是 TradeStation。TradeStation 大約在 2000 年前後進入台灣。簡單易學的 Easy Language算是相當容易上手,自動化交易,加上良好的回測功能,也因此在當時還是程式交易沙漠的台灣,許多法人及專業投資人都紛紛採用 TradeStation 來開發並測試他們的交易策略。

但是 TradeStation 之後轉成電子券商,軟體不再以單賣的方式發行。因此台灣用戶幾乎都卡在萬年版本的 TS2000i 上面,無法更新到最新版。直到最近兩年,MultiChart開始引進台灣,這一狀況才開始改變。MultiChart 的 Power Language 是從 Easy Language 擴充而來,因此對之前許多在 TradeStation 上面開發的策略來說相容性頗高,許多程式無須改寫就可以沿用。

新版的 MultiChart 畢竟與 TS2000i 有著 10 年以上的科技差距,現在電腦的軟硬體功能也不是 10 年前可以比擬的,在操作便利性及功能上都有許多改變,加上代理商加入了本地市場報價及整合了券商下單元件,因此 MultiChart 迅速取代了 TradeStation 成為台灣程式交易的新選擇。

但是在國外,TradeStation 並不是最早被廣泛使用的專業交易分析軟體,eSignal 比它早多了。最晚在 1989 年 eSignal 就已經問世。而在今年,終於也有代理商將它引進台灣了。

1989 一年... Intel 剛剛發表了「最新」的 i486DX... 「主流」的 MSDOS 版本還是 4.X... Windows 還在 2.1 版... 大陸在天安門抗議,我們在中正廟抗議... 現在當紅的「女神」還在吃奶... 耶...怎麼好像有點跑題了...

總之,從那時開始,許多國外的專業投資人開始廣泛的使用 eSignal 來做為交易決策分析工具了。

在介紹 eSignal 之前,有必要先介紹一下它的母公司,Interactive Data Corp. (IDC)。IDC 成立於 1968 年,至今已經有 46 年的歷史,它的主要業務是提供全球商品報價與及定價服務。在金融商品報價部分,IDC 與路透社、Bloomberg 並列為三大提供最完整的全球性金融商品報價商,而 eSignal 是 IDC 旗下眾多產品線中之一。主要是為專業投資人與機構提供即時看盤及前台操作之用。換言之,eSignal 在 IDC 產品序列中扮演與 Bloomberg Terminal及Reuters 3000 Xtra 同樣的角色。不過最近路透社已經開始使用 MetaStock XENITH 來逐漸取代 3000 Xtra 了。

交易分析與交易決策軟體的差異
或許很多人會問,交易分析與交易決策軟體之間有區別嗎?有!而且差很多。在做進一步說明之前請先參考下面兩個畫面。
eSignal 簡介– 專業投資人的單兵重武器 <新增 Forex 介紹>
eSignal Sector City 預設畫面 (點此看大圖)

eSignal 簡介– 專業投資人的單兵重武器 <新增 Forex 介紹>
MultiChart 自訂用戶畫面 (點此看大圖)

看出差別了嗎?eSignal 的畫面滿滿的都是各種商品報價,而 MultiChart 的畫面則由一個個的圖表所組成。這兩種沒有所謂對錯,純粹是原始設計的目標不同所造成的結果。

交易分析軟體特性
簡單的講,交易分析軟體的設計目標是提供給用戶一個「單純的交易分析工具」。它的主要目的就是單純執行交易分析,其它相關的市場資訊通通不重要。用戶在選定交易標的後,擬定交易策略後,然後將人工盯盤的過程交給策略程式。換言之,使用交易分析軟體的目的性很強,用戶必須很清楚自己想操作那一檔商品。

因此,除非使用者自己有相當豐富的市場經驗,清楚不同交易商品的屬性,並知道每個商品之間與期貨、選擇權之間的連動關係,否則任何一檔商品對用戶來說都是一個「訊息孤島」。除了該檔商品所提供的價量資訊之外,沒有豐富市場實際操作經驗的用戶很難具備跨商品之間的關連性。

這一點正是專業操盤的法人與一般散戶投資人最大的區別。法人尋找的是市場內各個投資標之間的連動關係,不斷尋找最大獲利,並且最小風險的套利機會。而散戶投資人則是盯著某幾檔習慣操作的商品,透過系統的回測結果來判斷策略勝率,並冒著損失的風險,希望藉由策略交易讓他能夠在市場中獲利。

從數學模型上來講,任何一筆交易在發生後,那個交易機會已經跟你沒有任何關係,「交易」本身就已經是一個落後指標。所以無論用什麼分析方法,即便做到 Tick Level 分析,相對於市場它依然還是一個落後訊號。後面還會著墨更多法人與散戶的心態與手法差異。

總結下來,我們可以歸納出交易分析軟體的特性:
1. 設計目的著重在商品量價分析,純粹滿足程式交易需求。
2. 不內建報價資訊,皆支援多個外部報價源
3. 需在報價伺服器中 (MultiChart 為 QuoteManager,TS 為 Global Server 等) 做各種商品及交易所設定
4. 每個商品計算結果彼此獨立,使用者需自行綜合判斷計算結果

下面附上 MultiChart 內的 Quote Manager 與 eSignal 串接設定畫面
eSignal 簡介– 專業投資人的單兵重武器 <新增 Forex 介紹>
點擊看大圖

交易決策軟體特點
而交易決策分析軟體的設計範圍就大多了,它的設計目標是「即時並盡量完整揭露市場資訊及動態」。聽起來很拗口,是吧?其實簡單的講,在台灣所有券商、期貨商所免費提供的下單軟體都是屬於這一類。而它們與更專業的軟體之間差異在於市場資訊揭露的多寡,及如何整合及整理這些資訊。

交易決策分析軟體有幾個很重要的特色。第一點就是內建自己的報價源。這些報價商都擁有自己的全球市場報價源,搭配使用的報價操盤軟體都指使用自己的即時報價服務。軟體啟動之後只要輸入帳號及密碼就自動連接報價系統,用戶只需透過 Symbol Lookup 即可以查找全球商品。

第二點就是即時市場及個股相關新聞,它們所即時連結的新聞不是出於集團本身 (Bloomberg 與路透社本身就是大型媒體集團) 就是與外部新聞服務商高度整合 (eSignal 使用的是 Dow Jones 財經新聞服務)。

第三點就是即時的多種行情分類。當日成交量最大、當日漲跌幅最大 (絕對點數及%數)、歷史新高/新低等多種篩選條件。如果不夠,還可以選擇專屬的 Market Scanner 可以提供快速的市場即時掃瞄。這一點很重要!參考下面的圖,你就可以瞭解一個好的 Market Scanner 有多重要了。

eSignal 簡介– 專業投資人的單兵重武器 <新增 Forex 介紹>

在 NYSE 上市的股票總共有 6,451 檔,Nasdaq 上市的有 2,825 檔,在 AMEX 上市的有 2,126 檔,這三大交易所加起來就有 11,402 檔股票。而從 eSignal 支援的美股交易所有股票數目總共有 36,076 檔。這邊只是股票數目,不含期貨及選擇權商品。CME、CBOT、COMEX、NYMEX 等這些期貨交易的商品數目都是上萬起跳。

這麼多商品想要在 PC 端做即時掃瞄是不可能的,光資料處理量及頻寬需求就不是 PC 所能負擔,這些資訊只能在雲端做掃瞄分析。一般而言,老美當沖客會在盤前交易時就先用 Market Scanner 按照自己的交易條件及資金部位篩選出當天最值得交易的 20 ~ 30 檔左右的商品,然後通常最多只同時交易其中 3 ~ 5 檔而已。

在這邊我們一樣總結交易決策軟體的特點,讓大家有一個比較清楚的概念:
1. 設計目的在於完整呈現整體市場及個別商品的即時狀態
2. 封閉式系統,只支援自己的報價源,無須用戶進行任何設定
3. 程式交易功能只是所有系統功能中的一環
4. 具有免費或付費的市場掃瞄工具,可依用戶需求,快速篩選商品標的

好了!拉拉雜雜的講了一堆,大家是不是對交易分析與交易決策軟體之間的差異有些概念了呢?下面進入正題,開始我們 eSignal 的路程。


P.S.
1. 我玩了差不多半年,終於才開始摸索出點心得。整個系列的介紹很長,一次看完會太累,所以我試著將文章拆成幾個部分。每個部分一個主題。希望能把 eSignal 這個專業操盤工具做更詳細點的說明。希望大家會喜歡。

2. 台灣代理商有開放試用申請,不過 Mobile01 沒法貼連結,所以大家要請出 Google 大神搜索一下。不過有一點要先說明的是 eSignal 沒有中文介面 (其實是有,但是連半殘都談不上),所以如果對中文有強烈需求的...
不錯的文章! 頂一個
opium2000 wrote:
近幾年來,隨著台灣的...(恕刪)
對我來說太複雜...我沒那個頭腦

還是基本面投資比較適合我..........波段
micli1973 wrote:
對我來說太複雜......(恕刪)


呵... 專業的東西必然有點複雜。我也摸了半年多才慢慢初步搞懂「職業」的與「業餘」的工具差別在哪裡。

不過 eSignal 不是只適合做 HFT 而已。每一套好的交易軟體,像 MultiChart、NinjaTrader 等,如果報價源夠力的話,一樣很適合做超短線,一秒來回殺 2, 3 次對這些軟體來說都是輕而易舉。

後面的文章會講到 eSignal 的一些更進階的專業策略指標 (很多是要付費的,而且是月費)。這些專業指標當然有短的,但更多是協助使用者去抓長波段的。畢竟不是每個在市場進出的投資者都有法人那樣的大部位,那種長時間背著業績操盤,天天殺進殺出的壓力。老外的 Trader 也不是神,沒人撐的住那樣的體力、腦力及壓力需求。

我們更多的是只有幾十到百來萬的自有資金部位而已。大部分也是希望在一個月內能抓到一兩檔波段,賺點零用錢而已,不是嗎?
eSignal 報價源

eSignal 的組成部分
eSignal 整個系統分成兩大部分。第一部份是 eSignal 報價源,第二部分是 eSignal 交易決策軟體。在這邊我們有必要先談談報價源。

為什麼要先談報價源?理由很簡單!報價是所有交易策略之母。無論使用哪一種交易策略,都必須根據最基本的量價變化來做分析。在台灣,投資人絕大部分依賴券商所提供的報價資訊,但是很少人想過如果報價有問題,你要怎麼辦?

如果你使用的報價源不穩定,經常發生延遲,或是常常錯價,那麼再好的策略都救不了你,在市場上就是只有被宰的份。這一點或許在台股、台指上並不明顯,但是如果是透過複委託去操作美股或美期的話,這點就非常致命了。

美股市場 70% 是程式交易,這比例在美期上只會更高不會更低,商品波動幅度大,而且交易速度非常快。報價速度慢,無論策略有多完美,等策略分析完之後把單子丟到市場上,那價位早就不見了,滑價是最正常不過的事,賺錢的單子搞到賠錢也不新鮮。所以在這邊我們先談 eSignal 報價源。

市場涵蓋面
eSignal 報價源涵蓋了全球 70 多個國家,400 多家交易所的即時報價資訊。它的覆蓋範圍大概只有 Reuters 及 Bloomberg 可與之相比,但是價格比這兩者差多了。它可能是一般散戶投資人在市場上能買到,也負擔的起的最高品質報價源。在這邊有 eSignal 支援的交易所清單及訂閱價格

有一點要先說明,這張清單並不完整。有些交易所是在系統裡面有列出,但是網上看不到也買不到。而有些雖然有列出,但是一般投資人是沒法訂閱的。像是台指期,清單上面雖然有,但是一般用戶沒法在網上直接訂閱,一定得透過代理商做人工開通才行。

如果你只做美股/美期,那麼你可以選擇的報價源很多,像是 IQFeed、MonrningStar、CQG 等,不一定非要選擇 eSignal 報價源。但是如果你要看的不止歐美的話,或者需要分析跨市場價差的話,那麼你的選擇就很有限。

尤其是在亞洲市場報價部分,除了三大報價商之外,一般投資人幾乎沒什麼選擇。國外很多號稱「全球報價」的報價商在亞洲部分簡直就是個「黑洞」。大多數只涵蓋日本、香港、新加坡及澳洲。

至於台灣當然是被直接跳過,連大陸這個已經號稱全球第二大的經濟體,上海及深圳股市規模分別排名全球第四與第五,加起來一年交易金額約 6 兆美元,比東京股市大多了。還是一樣被許多號稱「全球報價」的專業報價商無視。

下圖是全球各個交易所交易規模排名


除了歐美市場之外,eSignal 在亞洲市場的支援度很廣。除了常見的日本、香港、新加坡的股票及期貨交易所之外,泰國、越南、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的主要交易所都有支援。在台灣部分,台股、台指期、台指選擇權、股票選擇權都有。大陸股市部分則涵蓋了上證、深交所及大連商品交易所等幾個主要交易所。不過很遺憾的它目前並沒有 CSI300 期貨報價。

交易軟體支援度
由於 eSignal 報價源在國外很受歡迎。因此幾乎常聽到的程式交易軟體,像是 MultiChart、NinjaTrader、AmiBroker、NeoTicker、Ensign 等都支援它。連 Matlab 這種專做數學分析的軟體,它的財務金融分析模組也支援 eSignal 報價源。

這邊有一點要注意的是 eSignal 報價源沒法直接訂閱。一定要先訂閱 eSignal 產品,才可以訂閱它的即時市場報價。同樣的,eSignal 報價源也無法直接安裝,必須要先安裝 eSignal 主系統程式才會一起將 eSignal Data Manager 裝上去。所有即時報價資訊,包含 eSignal 的主程式在內都必須透過 Data Manager轉送。

下面是幾個台灣常用的交易軟體與 eSignal 報價源的設定連結:

MultiChart – eSignal 連接設定

詳細設定請參考:http://www.multicharts.com/downloads/tutorials/esignal_datafeed.mp4

AmiBroker – eSignal 連接設定畫面

詳細設定請參考:http://www.amibroker.com/guide/h_esignal.html

NinjaTrader – eSignal 連接設定畫面

詳細設定請參考:http://www.ninjatrader.com/ConnectionGuides/eSignal-Connection-Guide

這邊只能列出一部分,其它的交易軟體,可能需要你自己去查一下軟體手冊。基本上只要列出有支援 eSignal Datafeed 應該都連的上。
<待續...>
<接續上篇>

報價源 - 淺談 DDE
在台灣,包含法人在內,都很喜歡用 DDE 連結到 Excel 去作分析。以前台灣能夠支援台股/台指的報價源不多,而且能做交易分析的軟體很少,所以 Excel 變成一個不得不的選擇。

但是 DDE 的規格大概從 1990 年以後就沒有變過,已經是一個非常老舊的技術,並且非常的慢。忘了在哪邊看到,Microsoft 在 VBScript 裡似乎對 DDE 的限制約在1,000 tick/sec 左右。網路上也有許多關於用 DDE 接即時報價的文章,大家可以去搜尋一下。普遍看來,通常只要檔數一多,不用半個小時 DDE 就會開始異常了。

DDE 的設計並不是供高速即時資料傳輸用的。別說美股/美期,光台指期的報價速度,只要檔數一多,DDE 就撐不住,慢秒慢到眼睛看的見,掉資料更是希鬆平常的事。更別講這些資料還要繞進肥大的 Excel 裡面,再用VBScript 去做計算。個人是完全不建議拿 DDE + Excel 去作交易分析的。

以美股/美期的交易頻率,以 eSignal最低 200 檔的 symbol計算,一秒內送出上萬筆報價是很常見的事。所以如果你現在還是在用 Excel 作交易分析,個人建議最好花點時間將那些分析程式在你的交易系統裡整個改寫過。你所得到的會遠超過你改寫的功夫。
<接續上篇>

Forex 外匯報價
這些年透過網路玩 Forex 的風氣很盛。我不知道台灣有多少人專門在玩 Forex。之所以要專門寫一段關於 Forex是因為這裡面隱藏的陷阱很多。

Forex 交易與一般股票、期貨交易不同。簡單的講,最大的差異在於股票、期貨商品等都有一個專屬的集中式交易所做報價、撮和、結算及統計。但是 Forex 沒有任何集中交易所。它是一個分散式的金融市場,由全球各個外匯中心及銀行不斷的相互報價,並且除了星期六、日之外維持 24 小時運轉。

在 Forex 裡面主要有三種經紀商型態:

Market Maker (造市商):什麼是造市商?就是說它自己直接「造市」。用戶的買賣單交易對象通常就是它們。換言之,它直接跟用戶「對賭」。當然,如果下一秒有人做反向它會馬上把風險對沖掉。它們的主要收入來源是買賣價點差 (通常不小),高交易手續費及跟用戶對做的收入。而用戶只會看的到它願意給你看的報價。而有些造市商在用戶開戶時會送開戶金,並且以零手續費做宣傳的,那種就... 你懂得!沒手續費那弄一個那麼大的盤是在幹辛酸的嗎?

ECN Broker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Network Broker,電子網路資訊傳輸商):ECN 會直接把用戶的單丟到真正的市場上去做交易。它們的收入來源主要來自交易點差及轉單手續費等。ECN 有兩種型態,一種是 ECN Broker 直接參與交易,另一種是機構型 ECN 純粹只做資料傳輸賺手續費,

ECN 的的客戶通常是銀行等機構用戶、流通性提供商 (Liquid Provider) 或是大型的造市商等。它們的報價來自透過它們傳輸資料的金融機構。越大的 ECN 下面匯聚的金融機構數目越多,機構的交易量越大就越接近真正的市場價格。

STP Broker (Straight Through Processing Broker,外匯經紀商):它們的型態介於 Market Maker 與 ECN 之間。它們報價比較接近真實報價,但是會用程式去分析用戶的交易勝負。承接風險太高及老是賺錢的客戶,它們就把你的單子丟到市場上面去。如果是老在賠錢的客戶,這種客戶它就跟你對賭。

這幾年外匯經紀商急速增加,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這市場每天的交易金額很大 (一天超過 4 兆美元)。而且錢太好賺,吸引一大堆東歐與蘇聯的銀行紛紛跳下來當 Market Maker。目前網路上很多用免費送開戶金,高槓桿倍率吸引用戶開戶炒匯的經紀商很多是屬於這種「對賭」型態的經紀商。有些時候發現自己報出去的價格不對,或是行情有重大變化,它們還會把用戶的單子清掉,強迫用新的價格重新下單。它們基本跟地下期貨商的性質沒什麼差別。

當然,也不是所有 Market Maker 都這麼惡劣。許多大型銀行,像是德意志銀行、花旗、高盛、摩根大通等也都是 Market Maker。不過它們是屬於跨銀行系統的 MM,基本交易單位以百萬美元計算。小額投資人想在那邊做外匯是不可能的。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玩 Forex 最大的風險就是「價格不中立」。除了 ECN 之外,對賭型的 Market Maker 根本不會讓用戶看到「實際的市場價格」,你能看到的價格只是 MM想讓你看到的。請問那要如何判斷?更別講下單時還要給你高到離譜的強制點差再賺一手了。

而 ECN 的報價雖然「相對正確」,但是如果這個 ECN 所連接的 Contributor 不夠多的話,而且交力量不更大的話,也會影響到它們的報價準確度。

所以如果想做 Forex 的話,那麼最好要仔細挑選經紀商。大型 ECN 一般人接觸不到,但是還是有些 ECN Broker 會接受個人戶。不過一般人比較容易接觸到的還是 STP Broker,起碼它們的報價相對中立。至於會不會跟你對賭,其實只要報價是中立的,能夠即時反應真正的市場價格,那麼跟它們賭,還是丟到市場上去賭都是一樣的。

eSignal 的 Forex 報價來自 GTIS (也可以選購其它 Source)。GTIS 是一個全球性的大型 Interbank ECN,提供銀行間的外匯報價。它是純 ECN,本身不參與交易,只做報價及交易傳輸。它的報價匯聚了來自全球各地 200 多家大型銀行的報價。這 200 多家全部都是全球各地的最終上手銀行。因此許多 Forex 網站都會與 GTIS 的報價做比對,以顯示其報價的公正性。因此 GTIS 也通常是全球外匯的基準報價。

GTIS 不僅有常見的外匯報價,它還包含了全球「所有貨幣」的交叉報價,在上面用戶可以查到全世界一些聽都沒聽過的貨幣。提供這麼多不同貨幣匯率的另一個功用是,當投資人在做跨市場交易時,常常需要做貨幣轉換,而 eSignal 的 Forex 報價可以提供投資人最精準的即時匯率轉換。相比於 CQG 的每月 700 美元的 Forex 報價,eSignal 的 Forex 價格實在是便宜到掉渣。它是我看過最便宜,也最完整的 Forex 報價。

下面是 eSignal Forex 報價的部分截圖。


除了這些報價之外,eSignal 還提供了全球所有貨幣的隔夜,短中長期利率報價,及各國的債券價格報價等。只要跟錢有關的,它幾乎都有報價,有些報價資訊我看半天也沒看明白那是幹什麼的。就只能先跳過了。

商品 Symbol 名稱唯一性
這名字實在有點繞口,簡單講就是在 eSignal 的報價系統裡面,400 多個交易所,上百萬種指數、股票、期權、債券等各種金融商品,每一個在 eSignal 報價源裡面都有一個「專屬且唯一」的名稱。也就是說任一檔商品的名字絕不會與其它商品重複。eSignal 報價源的一般命名規則如下:



主要是由 "商品交易代碼" - "交易所代碼" 組成。如果是美股/美期的話,交易所代碼可以省略。舉例而言台積電的代碼就是 "2330-TAI",而台指期就是 TXF J3-TIX,其中 J3 代表 2013 年 4 月。這個命名規則可以跟代理商要。

回到正題,eSignal 為什麼要這樣做?因為這樣的話,使用者可以在交易系統中去快速索引或參考各種商品報價。尤其是如果你的策略需要參考到很多商品即時報價資料,或者在策略中需要比較你的投資組合表現與大盤行情間的差異等都會常常用到。


好了!扯了這麼久,終於要進正題了。下面終於要進入 eSignal 的主系統了。

P.S.
1. 網路上查了半天,GTIS 以前叫 Interactive Data OTC Center,似乎是 Interactive Data Corp. 下面的子公司?但是我不能確定。
2. 剛重新算一下 GTIS 的 Forex Contributor。200 家的數字有錯,現在已經超過 400 家大型銀行了。許多央行,包含歐洲央行、俄羅斯央行、巴西央行、科威特央行及全球做外匯最大的德意志銀行都包括在內。換句話說,坐在銀行外匯交易室看到的價格不會比起你透過 eSignal 的 GTIS 做外匯看盤來得更快更準。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