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兩年前
我爸一個朋友常跑來我家
她剛好也是新X人壽的
那個時候一直鼓吹我爸爸說投資型保險多好多好獲利又高
於是我爸就被說服丟的50萬的投資型保險
這個投資型保險
我大致看的一下內容
好像50萬會有五萬會變成保險費用的樣子
只剩下45萬會幫你做基金投資
可以選擇五檔基金
每個月好像還有保險成本保單維持費用:149元
如果掛掉了!還會多給你50萬
等於說如果基金價值45萬再多給你50萬
變成95萬
有點搞不清楚它的內容
總之過三個月後
這45萬的報酬率越來越高變成贖回有55萬
可以馬上贖回
後來又開始說服我爸丟更多的錢下去
結果就遇到的前年的金融危機全部跌下來
我爸把那個朋友罵的要死
搞到最後那個人不敢來我家
我爸三不五時就叫我看現在的保單價值
我看著那五檔基金目前的價值
我建議我爸繼續擺著吧
因為賣只會賠更多
再過一年總算有回來一部分
但現在還是-20%左右
================
那個時候我就一直搞不懂這個投資型保險的遊戲規則
感覺它也是投資基金
那我還不如把基金自己去跟銀行買
銀行買定期定額只要第一次扣手續費就好
剩下的也不用什麼保管費用
想贖回就贖回
至於50萬的意外險就自己去跟保險公司投保就好
我記得100萬意外險也才1000元左右
=====================
我一直認為『保險』指的是發生意外時有個保險可以臨時幫助你
而不是一種投資的好方法
所以保險只適合買『醫療險』跟『意外險』
保障意外發生時有筆錢可以幫助你
那種『儲蓄險』或『投資型保險』對民眾來講是個很不好的理財方式
以儲蓄險來說
都要丟10年或20年可以贖回多少
每次都要繳個三萬
但如果忽然忽然被裁掉或沒錢繳不出來保險費
保險費就被吃掉的
大家有沒想過
如果你跟銀行買投資一檔全球基金
第一次好像要一點點的手續費
後來也沒收任何費用的
你也給它丟20年
到時候也能領回一筆可觀的錢
有錢就給它扣
沒錢就給它暫停扣款
贖回一部分很方便
而不用依照保險公司的遊戲規則
基金這種東西我是兩年前才開始投資
我發現到雖然遇到金融危機整個摔下來
但是如果是定期定額來看
其實大概一年就能夠整個攤平回來
所以基金最起碼要擺個五年以上吧.........
投資型保險我本來就知道不是穩賺的.....
只是投資型保險也是投資基金
那還不如自己跟銀行買基金
還比較靈活
如果自己不會選哪檔基金比較好的話
又想要穩定的話
全球型的基金是比較好的
總比單一地區風險低
以上只是我對投資型保險的認知..不知道對不對
我並非專業的人
所以以下言論僅止個人經驗
大約在五六前年
那時連動型保險這類頗流行
什麼儲蓄險有的沒有的一堆
當時主要給一些有工作沒時間理財的人另外一種投資選擇
通常以4-10年為限
保証最低利率約2-3%
可能依投資狀況而增加
因為利率相對定存來得高而且不用報稅
有不少人會去買(我也有買)
像這種投資型保單是較晚出現的
很明顯這是以保險和投資的混合體
其實很多保險業務員沒說清楚
才會造成有不少人當成連動險
我就是這樣被套一張
不過因應新稅
最近又多了一種被稱為投資平台的保險
和投資型保單類似
但保險額度只到最低額度
重點是為了避稅
投資型保險可能100萬只放80萬
但這種投資平台大半都有放進投資
而且沒記錯
每年有一定次數的免操作手續費
對於一年進出四五次的人來說也許划算
在前年十二月
沒多久就碰到金融風暴
沒停扣
到現在是+20%左右的報酬率
每月扣兩千
有一百萬的壽險保障附加住院醫療2500/天跟癌症險4000/天的附約
最低也可以降到只要月繳一千塊
一開始也覺得有點複雜
不過在基金的轉換上都不用另外扣錢(一年365天可以天天無限次的轉

只要投資帳戶內價值高於1萬都可以免費贖回(也就是帳戶內一定要留1萬)
這段期間下來
沒有後悔
因為一年只要兩萬四就有這些保障
如果基金操作得宜的話(投資一定有風險)
算起來找不到保費這麼低的保單
有人會覺得再怎麼算
都沒保險公司會算
是沒錯
因為保險公司就是靠會算才能賺錢
不過想想
當家裡出事的時候
可能家人或朋友沒辦法馬上拿出一筆錢
這個時候就是靠保險給付給家裡一比最實質的支援
個人是覺得
沒有不好的商品
只有不老實的業務員
也許保戶會吃虧一點點
但是心安更重要
不管是新X 國X 南X等 都狂推投資型保險 但保險公司這些業務的強項
在於量身訂做客戶保險需求(有良心的)及較好之售後服務
做保險的搞投資 只能說這本來就是不同專業
更何況投資的專業知識並非上上課(還要很認真上課)就可以馬上可以上手 至少要追蹤幾年時間 才能有點心得
並非保險業務努力服務客戶 投資績效就會好
而銀行為了增加營收數字 銀行搞保險代理
要求行員賣保險 醫療險 意外險等
只是這又是保險業務的強項
試問哪一個行員 願意隨時接電話 去跑醫院幫客戶辦理賠
雖說有保代服務 但人數與客戶又不成比例
而銀行的行員賣的是他想賣的保單(業績) 幾乎不是量身訂做
只能說還是回歸到基本面吧
你買保險的重點在於保障 但保單只是一張紙 業務有哪些理賠經驗 哪些情況不賠等 都是在挑保險公司跟業務的重點
銀行的基金只是代銷 還有券商 投信公司 都可以買基金 就算服務不如何?
但你要的是投資績效 只要投報率穩定 才能看到資產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