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CLin0423 wrote:
就算天天做金融交易而且都獲利,也是會覺得很空虛
建議:
研讀理論物理 :P



研讀理論物理還挺幽默的
是想做quant嗎
笑完說說我自己的想法
我是三年多前從上一份工作離職後 忽然不想再去當上班族
當時還不到40 錢有一點 但稱不上多
但是孤家寡人的 算算花費也不多 有沒有薪水好像也是這樣過
就抱著休個假的心態 一休....大概以後都不會再回職場,永遠成為未就業人口中的一員了

一開始只是把白天多出來的時間拿去騎腳踏車,其他生活模式跟上班時都一樣
晚上照樣熬夜上網看影片,只差在白天沒有鬧鐘自然醒
那時又剛好碰上歐債,股市也沒什麼好看的
常常早上看一下發現已經跌停了,就騎著腳踏車出去晃到天黑才回家
彷彿好像很讚對吧 第一個月真的fu蠻好的
但是第二個月就開始覺得 每天日子無聊 人生無趣
然後有一天下午我在西門站附近間丹堤喝著咖啡看著當期雜誌
那間丹堤裡面充滿了退休的銀髮族 整間店大家聊得好不開心
然後在接近晚餐時間的時候眾人一起散去 剩我一個還留著
忽然我感覺到恐懼 正常來說我大約還有30~40年可以活 難道我要每天過這種「退休」生活過30年
那天之後 我就不再用退休這樣的想法看待我的每天日子
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我想知道的主題上 不會去考慮有用或沒用
這幾年來閱讀的書籍範圍從歷史 經濟 物理 資訊幾個主題往外延伸
然後我開始感覺生在這個年代是很幸運的事情 因為有網路 有google
你有無限量的資訊 只要你知道如何篩選 如何思考 你可以很輕易的見到前人所未見
甚至很輕易的發現你昨日所學如何的限制你自己的人生
比如說 把生活侷限在「討生活」
(這是我某天在網路上被噹,我說我只是在生活而已,被回我們也只是在討生活而已)
把一切都用能數字化的東西來衡量 分數 金錢
(要如何量化一件事情其實是一件非常需要技巧而且要反覆驗證的事情)
錢 只是一個交易媒介,某種程度上算是個工具,更多時候只是一個數字
猛一看 金錢的數量好像能帶來生活上的改變
其實真正的改變來自於人的想法
什麼叫退休? 那只是一種心態
現在的我會覺得 很多的人在他們找到一家願意待下去的公司的那一天就已經退休了
算計著每月的薪水來調整自己的欲望 而不再想要做什麼
上班跟退休 只是在於白天有沒有一個固定地方可以待著而已
CCF55 wrote:
請問各位大大, 有人...(恕刪)
jeffreywen2010 wrote:
大大從待業中得到另一種對退休的見解
也擁有許多時間去作知識的專研
不過回到現實面還是要吃飯、過生活
好奇的問一下,那大大目前白天有找到一個固定地方可以待著了嗎?
被動收入來源為何呢?
如果是待業就不會回這篇了..........

這版面叫投資理財我會來這看當然是有在資本市場打滾
至於被動收入....
怎樣叫被動收入....都被清崎洗腦了
我以一個商學學士+資本市場打滾超過20年的倖存者的身份
收入沒有什麼主動被動的 資產收益也是要花費心力去維持
沒有什麼是放著不管他卻會主動幫你帶進現金的東西
就算有隻會下金蛋的鵝....它也不會自己帶著剛下的蛋出去賣錢阿
還是要你拿金蛋去賣,引來其他人搶劫的時候也要你自己處理
我想你要問的真正問題是:沒有每個月固定薪水入帳,要怎麼吃飯過生活?
這其實是個很難回答的問題
一個容易炫耀但很難回答的問題
炫耀是說一堆「我」做了什麼、有多少$$之類的陳述
回答是說要怎麼讓看到的人有領悟到要怎樣複製
金錢有兩種方式流入,你賣出某種東西的所有權,以及你賣某種東西的使用權
你賣掉你的「時間」換來的叫薪水 (但有的人會學到賣技能比賣時間好)
賣掉你的房子的使用權換來的叫房租,賣掉你「目前用不到的剩餘金錢」的使用權換來的叫利息
我在這世界上鬼混的這段時間 先是領悟到賣時間是對賣方很不利的
因為你一天只有24小時,而每個人都有24小時要賣
就像是捷運站口賣口香糖,你手上只有一盒,賣完就沒有 轉頭看過去卻有整排人跟你一樣在賣口香糖
人潮多的時候你或許能賣掉全部賺那麼一點,人潮少的時候只怕光搶客人就要打架了
而口香糖就是口香糖 價格就那樣 全賣掉也不夠勉強填飽肚子
其次我領悟到 賣技能比賣時間要好得多
這不用舉例了吧
後來我又發現賣「目前用不到的剩餘金錢」的使用權是可以跟賣技能一起來的
然後又發現怎麼賣「剩餘金錢的使用權」是個很有趣很值得思考的領域
最後就發現 我沒有時間可以賣了,因為我自己用都嫌不太夠
我把時間拿來尋找賣「剩餘金錢的使用權」的方法得到的遠比光賣我的時間或技能要得到的多
所以我沒有退休也沒有待業,事實上我也沒有時間可以賣給別人了
前一篇想說的,最主要是 人生其實不是工作->退休或賺錢->退休這樣的二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