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證所稅是不是股票買賣價差所得要扣稅?

想向各位前輩請教一下
最近一直在哀的證所稅 是不是買賣賺價差 有賺到錢才要課稅?

比如鴻海60買 100賣 賺了40 所以賺的這40要繳稅 是不是這個意思?

那現在買賣股票這個千分之幾的證券交易稅 還是會存在嗎?

那如果我買了股票不賣 只為了賺股利 那是不是證所稅就不會找上我?

很怕哪天政府又看上領股利這塊...

股利已經要抽健保補充費了 不知道哪天政府又會看上這塊手又伸進來...
文章關鍵字
以下文章轉貼自 http://www.wretch.cc/blog/selfinsuranc/1944930


《證所稅》散戶課不到!

(以下節錄自工商時報)

《證所稅》一般民眾不用擔心 薛琦: 設定門檻+只課專業機構法人

證交所董事長薛琦接受電視媒體專訪中指出,台灣可以仿效韓國徵收證所稅辦法,如交易金額一年不超過100億韓圜,約1億美元,不需課稅,或者投資金額超過該股票市值的門檻才課稅;

再參考韓國、香港、新加坡只課徵專業機構法人證所稅,這些都對廣大的散戶衝擊不大,台灣民眾不需擔心。都是台灣可以參考的方向。

他強調,只要稅率合理,對股市的衝擊不太,課徵證所稅是天經地義。

台灣證交稅的稽徵成本是零,也無逃漏稅問題,每年平均可課到新台幣一千億元。

話鋒一轉,薛琦指出,現在市場只要談到復徵證所稅就猶如驚弓之鳥,這是市場不瞭解證所稅課徵條件以及過去不好的經驗所致。

資本利得課稅 資本損失可抵減

根據證交所所蒐集的資料顯示,全球只有台灣及中國完全不課徵證所稅,以他的立場而言,投資股票的資本利得就需課稅,但相對的投資股票的損失則可抵減。以美國的證所稅稅制為例,發生虧損年度可追溯扣抵前三年的獲利和後五年的獲利。

資料來源: 工商時報
-------------------------------------------
效率理財王解讀

一年交易30億,且機構法人才課,賠錢可抵減,散戶根本課不到

1.參考外國制度,韓國、香港、新加坡只課徵專業機構法人證所稅,
換言之,台灣的散戶們完全課不到稅(都是自然人,不是法人),根本不用擔心!

2.參考韓國,一年交易金額約 1億美元,大約新台幣 30億元(平均 2.5億/月),才會課徵,
也就是說,一個月交易 2.5億的大戶,才會課徵,99%的散戶一年都做不到 2.5億,
更何況一個月? 根本不用擔心!

3.證所稅是說買賣股票有利得(有賺錢)才課稅,但有虧損的可以抵減。
以台灣散戶們長期 90%的人都賠錢來講,這是一大利多! 賠錢還可以抵稅,
如果證所稅納入個人綜合所得稅的話,賠錢還可以退稅呢,這不是更好嗎? 為何要反對呢?



如果是課徵法人的話倒是可以接受~
散戶的話年賺百萬再課~反彈也不會這麼大XD~

prciuse3000 wrote:
散戶的話年賺百萬再課~反彈也不會這麼大XD ...(恕刪)

多頭時 年賺百萬是可能
但空頭時 可能之前賺的 又倒貼
變成 賺時有課稅 虧損沒得抵 可能散戶也沒什麼多的可以抵
除非能像政府優惠給公司 虧損 可分5年 慢慢抵
___喬飛____囧rz___ wrote:
很怕哪天政府又看上領股利這塊...
...(恕刪)

很怕哪天政府又看上領股利這塊...





現在組的內閣,大家都知道叫"抽稅內閣" "抽稅以養債,沒錢怎麼浪費"

不管是證交稅還是證所稅..."股利息"這塊是一定會被課稅的!!只是"稅率的高低"而已
..."股利息"這叫作資本利得...

以台股技術面來說:國際股市早創新高.台股半個月前就"利多不漲"
現在台股除了技術面養套殺這種正常手法.再殺的就是"已經確認一定課的資本利得"

但是這個資本利得課稅的手法又有很多種...法人與自然人就不同!! 另外還有牽涉到扣抵稅率
以及級距扣抵.獲利起徵扣抵.稅率高低..


但是不知道台灣這些米蟲官員!!最終會怎樣決定,,,,所以先落袋為安
稅率對於散戶來說應該不至於太高.不然資金跑香港.新加坡就好了...

不要被新聞騙了!!不管設計的多完美!目的就是要課稅!! 一定多少會被課到..
號子裏只有一百萬資金的散戶! 一年做到五億交易額的!大有人在


靜待政治利空發酵! 再進場撿便宜...

人有三種贏家模式無法複製: 別人的出生。 別人老爸有錢。 別人有遺產繼承! 別把老輸當老師
真是受夠了
什麼叫台灣百分之90的散戶都賠錢
所以課不到?

如果做股票一直賠錢
誰還要做股票呀?
長期投資的更慘
幾年進出一次
獲利30%
剛好變成肥羊被痛宰

另外
一百億韓圓應該是一千萬美金吧
什麼時候變一億美金了?
身為散戶的立場, 當然是希望能夠維持不變, 畢竟法人持股佔整體的比例偏高, 大機構法人的避稅動作, 短線會造成股市的大幅波動~

站在國民的立場, 實現租稅正義是必要, 之前奢侈稅只是頭痛醫頭的暫時方法, 全面性檢討資本利得稅才是合理公平的做法(包含股市的資本利得稅也就是所謂的證所稅), 如果當初20多年前, 政府挺住壓力, 最後還是堅決實施證所稅, 等時間沉澱利空出盡, 現在就不會是一個話題了, 股市長遠必須是往健康的方式發展, 不然台灣只淪為大戶的避稅天堂, 大家每次被法人當提款機再匯出台灣, 一毛也不用課, 不是更令人恨的牙癢癢嗎?








----本帖不構成投資建議, 投資前請審慎評估----
hanibal1005 wrote:
大家每次被法人當提款機再匯出台灣, 一毛也不用課, 不是更令人恨的牙癢癢嗎?...(恕刪)

那些不是 外國基金 也是散戶代表
我們買外國基金 有賺錢 嗎 好像也不容易
股市 真正會賺錢 有2大類
1.政府(每年賺1000億證交稅)
2.大股東 持股成本10元

其它 外資 法人 自營 投信 散戶 都是有賺有賠 少數有亮麗表現

未來來保證獲利會增加 健保局
從小戶 散戶股息 每年抽2% 約200億

prciuse3000 wrote:
以下文章轉貼自 ...(恕刪)


希望真的是往上抽,而不是往下抽。

哪天突然蹦出了個交易額XXX以上不課稅,那就真的...跳樓死一死算了
人生就像玩大富翁遊戲,越晚加入遊戲就越沒有機會翻身,只能永遠踩在別人的土地上且付出自己微薄的金錢。

___喬飛____囧rz___ wrote:
想向各位前輩請教一下...(恕刪)


放心啦.真要收的時候.股價可能比你成本價低

現在最怕的是券商.如你所顧慮.交易變少.準備打包吃自己了
歹徒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