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專不告訴你的秘密六 保險不保你的財務風險二

理專不告訴你的秘密六

前篇我先把傭金這個關鍵點出來之後,再來我們來看看現在台灣的現象吧!

理專不告訴你的秘密六 保險不保你的財務風險二
理專不告訴你的秘密六 保險不保你的財務風險二

以上資料來自於今周刊的統計

幾個問題先回答
Q1我認為保險是不好的?
A1保險很棒,但是台灣的保險從業人員把保險搞爛了,專業的非常稀少!

Q2保險儲蓄險不能買?
A2儲蓄險可以買,但是儲蓄險的用途是規避財務風險or資產配置or節稅,跟一般業務員介紹的投資、存錢的概念有很大的差別

概念:

買保險本身就是一個具有風險的決定,一張稍為完整醫療險保單年繳2-4萬之間是行情,而且繳費期間至少10年,誰能保證這10年間財務狀況都不會出問題?請問您的保險業務人員、理專會幫您規畫失業風險、繳不出錢的財務風險嗎?

保險公司不是慈善事業這是板友說的:只要你付不出錢兩個月,保單就會進入保價金墊繳、催繳,最後再付不出錢就會停效。在您最需要保險的時候,保險公司就不保您的風險了,是的保險公司不是慈善事業!
會雪中送炭的不是保險公司,而是之前正確理財規劃替自己留下的退路:足夠的現金、安全的個人家庭財務結構與風險規避計畫!

本文開始 : 我反對的是不當行銷,不是保險本身

理專不告訴你的秘密六 保險不保你的財務風險二

最近壽險業的朋友最喜歡拿幾份報紙來當作行銷的話術,我們來看看這份報導的眉角!

這一篇報導,其實致入性行銷的色彩很重!報導中前言絕對是正確的,現在是三低年代,但是裡面有一些眉角業務人員通常不會說明清楚。

先看下方方塊綠字:保本兼抗通膨

不告訴你的秘密:
1. 保本不等於保值 :
保本是帳面上的數字只會變多不會變少,但是多半業務人員會誤導讓大家以為此張保單是保值的。
保值是說:六年前我買了這個商品,我投入可以買1台國產車錢,六年後滿期,雖然國產車漲價了10萬元,我領回的錢還是可以買一台國產車。

2. 不抗通膨:
主計處的CPI年平均約2%-3%之間

以下是主計處網址 非病毒
http://www.google.com/cse??lang=cht&home=home&sort_type=sort_h&item_no=10&phonetic=0&fuzzy=0&nature=0&group=AA&check_group=yes&template=s&ie=UTF-8&cx=007760211195612316893:e7_h0sur49o&content=cpi&q=cpi#gsc.tab=0&gsc.q=cpi&gsc.page=1

抗通膨的意思:那就必須要年化報酬率超過CPI的年增率,這樣這商品才保值,但是近期所有的台幣儲蓄險保單預定利率不超過2.25%,代表所有台幣保險的IRR不會超過2.25%,真的像報紙所寫抗通膨?

再看看這篇文章中所訪問的人物

不告訴你的秘密:

3. 南山人壽主管、中國人壽主管:請問你是水果攤老闆,客人問你水果甜不甜你會跟客人說不甜的舉手(賣檸檬等酸水果除外)!自己再賣的商品,從業人員沒有理由說自己的商品不好(在客戶面前),但是心裡面呢?

可以用業務自己有沒有買測試,如果真的像報紙寫的這麼好,業務應該要自己買吧。請業務出示要保人為業務保單:這樣才業務代表言行一致。

但是有個除外,因為保單利率隨市場變化,有時候商品會改變,只要業務出示相同性質的保單,而且要保人為業務本身,就不要太刁難業務了!總不能在之前買到預定利率7%的保單,現在您要業務生出來相同預定利率的保單。

這一篇報導也是從保險從業人員(某公司的處經理)的臉書上剪下來的。按讚的都是同事

理專不告訴你的秘密六 保險不保你的財務風險二

這一篇報導至入性行銷的色彩沒有上一篇濃,而且裡面說的觀念也是非常的好,
這篇內文沒有甚麼秘密按個讚!

哪邊說的好呢?
1. 退休生活必需要提早準備,而且越早準備越輕鬆,最好是能夠達到所得替代率的7成以上最好!

2. 退休規畫不需要追求報酬極大化,退休需要的是長期穩定的現金流,但是哪裡有呢?軍公教月退俸是其中一種、我家人的百張中鋼、中華電也是一種、家裡面不缺錢不需要規畫也是一種、姑姑的30間學生套房也是一種。

3. 累進式提撥法也是一個好方法。

但是不告訴你的秘密在哪呢? 業務人員推的商品
這篇是從保險從業人員的臉書上剪下來的,那麼從業人員推薦退休規劃的商品,是否真的是按照業主的需求而規劃的,就是這裡面的重點了!

業務人員會推什麼商品呢?

1. 20年期終身壽險,通常建議年繳

2. 6 or 7 or 10 or 20年期傳統型外幣保單,通常會建議客戶年繳

但是問題就在:現在台幣保單預定利率不超過2.25%、外幣保單不超過4%

理專不告訴你的秘密六 保險不保你的財務風險二

就用下圖,我兄弟幫我規劃的單子說明吧:這張停賣,而且預定利率3.75%,現在應該沒有這種商品,也買不到了

注意保本率那一排:當業務人員在解說利率的時候,記得問清楚如果中途解約會怎樣?
以這張保單為例:這張保單存續時間一定要超過六年整:365天*6 :以我100年5月31日買,要到106年6月1日之後解約才不會有虧損。只要在中途臨時需要用錢解約,抱歉虧定了!虧多少可以照保單上面的保價金去計算。

就是因為如此,所以買保險之前一定要經過財務規劃,才能達到理財的目的,如果發生財務風險不但未蒙其利而先受其害(繳不出錢 保險公司可不會問您原因 給你緩繳 展期的機會)。

因為買這張保單之後六年的期間,我不能100%肯定我能夠不失業、不遭遇意外、不會動用到這一筆錢,所以買之前規畫好安全的財務邊際,以及規避掉可能的財務風險,最後才是儲蓄跟獲利。

試問:多少保險從業人員會幫您考慮到這一塊 ?

PS:我買了這張單嗎? 當然買了(自己的兄弟不挺嗎?),但我的財務規劃是完整的。

理專不告訴你的秘密六 保險不保你的財務風險二

最後這一張圖,就讓我當保險的下一個主題做引吧!

這篇報導大肆宣傳壽險才是個人財富,但是他用了兩個不太對的人,以及一個不需要保險的人,跟我解釋宣傳的業務人員,重心就放在,連他們最有錢的人,都用壽險規劃財富了,我不學習他們嗎?然後拿出20年期的台幣終身壽險商品來跟我推銷:這個人是某經代公司的處經理。

告訴大家的祕密
1. 這篇報導的重點我有框起來在他的副標題:天價保單避遺產稅!
避遺產稅才是用壽險的重點,請問想賣我20年壽險的保險從業人員阿,我現在需要規避遺產稅嗎?要用我也是用躉繳型的壽險,買20年終身壽險?打槍!

2. 這篇報導中的兩位華人:一位蔡萬霖、一位李嘉誠,他們不買天價保險才奇怪!保險公司、銀行都他們家開的,讓自己人做業績很正常阿!而且他們真正的目的是這篇報導的副標題:規避遺產稅!

3. 這篇報導的外國人:比爾蓋茲,他需要保險嗎?身價400億美金的他當然另有所圖:規避遺產稅,以壽險為工具做資產的轉移。

這篇新聞的兩位華人:蔡萬霖、李嘉誠,他們開了保險公司之後,收了一堆錢,也發了一堆傭金,保險公司的算盤是怎麼打的?保險公司怎麼獲利呢?就讓我們看下一篇吧!


文章關鍵字

wishwind999 wrote:
理專不告訴你的秘密六...(恕刪)
有關係就沒關係 沒關係就有關係 Welcome to Taiwan
裡面有很不錯的觀念
保險歸保險 而且要自己負擔的起,才是正確啊。
投資理財,有其他更好的商品可以選擇
這是一門國人必修的學分^^

快讓國教發威吧
wishwind999大的文章,讓我增廣見聞,好文章。
大部分論點小弟都認同


wishwind999 wrote:
2. 不抗通膨:
主計處的CPI年平均約2%-3%之間
.(恕刪)


但...這就有點以偏概全了
台灣只有這一兩年的年平均CPI有破2
但歷年平均大都在2以下


所以基本上2%還是能保本與保值的

台灣已經渡過高成長高通澎的年代
基本上不可能再遇到民國60~80年代高通澎
(除非再遇到戰爭)

基本上會朝過去日本20年的歷史模式來走
也就是陷入低利率與低成長
甚至偶爾會遇到通縮

不能只用這兩年2~3%的cpi來否定台灣長期平均低於2%的事實



可以看出您努力寫這些文想證明您的『專業』所在
可惜就您過去發文的紀錄
那幾隻股票中長期來看 卻都套在相對高點
實在難讓人安心把錢交給您來管理..



小小胖胖胖 wrote:
台灣已經渡過高成長高通澎的年代
基本上不可能再遇到民國60~80年代高通澎
(除非再遇到戰爭)

基本上會朝過去日本20年的歷史模式來走
也就是陷入低利率與低成長
甚至偶爾會遇到通縮..(恕刪)


台灣有什麼"本"錢跟日本比?
什麼東西都進口⋯
小小胖胖胖 wrote:
但...這就有點以偏概全了
台灣只有這一兩年的年平均CPI有破2
但歷年平均大都在2以下


所以基本上2%還是能保本與保值的



你我當下 不就正經歷高通膨 ? 油電雙漲 證所稅 勞保破產 軍公教保險破產

物價 真的只以一年低於2% 的速度成長 ?

我寧願多準備一點 對抗未來的變局

就以親身經歷來談就好 不談數字 不談專業

我家巷口的便當 光是去年一年 就從 60元 以每半年 5 元的速度 調漲到 70元

我們7-11的茶 從原本700CC 現在調整成 580cc or 650cc 一瓶

成長幅度 不能說很小 而且 漲上去 就不會跌回來了!!

況且 保險的2% 成長的是保額

而且保額的成長 是在滿期之後(6年起跳 最長20年後) 一切看保價金 決定

如果近五年買到的 最高預定利率 不超過3%的情況來看 .......

滿期之後 要追上物價的速度 可能是滿期後數年後的事情了
(看你買幾年期的 中間是否有繳清 的微調結果會不太一樣)


小小胖胖胖 wrote:
可以看出您努力寫這些文想證明您的『專業』所在
可惜就您過去發文的紀錄
那幾隻股票中長期來看 卻都套在相對高點
實在難讓人安心把錢交給您來管理..


證明專業 不是我的目的 只是寫些文章大家分享

如何解讀 就看個人 您覺得我賣弄專業 那就是吧!!

不過 要寫出一些現在金融業的現象必須要有一點點專業 甚至自己做過 如此而已

另外關於股票

這些股票 瑞傳 F 中租 嗎 ? 這些純脆我的興趣 下場賭博而已

光看我參與討論的文章 就可以知道我的股票套在高點 您跟我有心電感應 ?

怪阿 我的庫存沒有股票套在高檔阿

這樣來檢視我的績效 是否『太以偏概全了』 甚至是神通 !!

更何況 我不會叫客戶 跟我一起下場賭博 除非客戶也喜歡來賭一把

關於定存股 板上討論不少 但是真正能夠持有超過五年的有多少人 ?

我學習的對象 孝大 老農夫 小山大 或者 直接模仿 最有錢的人怎麼做

如此而已 我相信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能夠看得更遠

wishwind999 wrote:
你我當下 不就正經歷高通膨 ? 油電雙漲 證所稅 勞保破產 軍公教保險破產

物價 真的只以一年低於2% 的速度成長 ?

我寧願多準備一點 對抗未來的變局

就以親身經歷來談就好 不談數字 不談專業

我家巷口的便當 光是去年一年 就從 60元 以每半年 5 元的速度 調漲到 70元

我們7-11的茶 從原本700CC 現在調整成 580cc or 650cc 一瓶

成長幅度 不能說很小 而且 漲上去 就不會跌回來了!!
..(恕刪)



講保險.講通澎..講究的是長久..歷年..持續性
只單挑一兩年最高的通澎年來講 本來就是以偏概全

您覺得台灣的便當是每年都漲了10元??
今天路上就找不到50元便當嘛???

您說7-11的茶
我還說路邊的茶飲呢
20年前我買綠茶1杯500C.C 要20~25元
20年後我買綠茶1杯..我卻可以找到1000c.c 超大杯 價格也是20~25元
而且還買四送一呢
那我是不是可以說台灣物價因此倒退了50%???


更何況7-11的茶飲這10年也不過才漲了這一次 不是嘛??
還是以您的『專業』來預言
7-11所賣的茶飲每年都會漲價???

但台灣這20年歷年的CPI成長率平均不超過2%卻是事實



至於股票
偏偏您提問的時機點 幾乎都是近期的高點所在
您都說還持續看好..續抱中
台股逼近9000點還跑去看好房產股
不都是您的論述嘛???

再看看您的回復
wishwind999 wrote:
另外關於股票

這些股票 瑞傳 F 中租 嗎 ? 這些純脆我的興趣 下場賭博而已 ...(恕刪)


把股票當做賭博
那我也只能說
這就是您身為一個CFP的『專業』阿
小小胖胖胖 wrote:
講保險.講通澎..講...(恕刪)


讓您知道也行

個人的營建 只操兩檔 長虹 皇翔 都是在70以下進場

78元附近 出場

我說續抱 續抱多久 ? 不看大盤嗎 ?

續抱了 看錯 不能砍倉 認錯嗎 ? 還是攤平 還是愛上股票 ?

的確 我有些股票是不看大盤的

9933 9925 2412 9917 1216 1102 2105 這些我持有 都超過五年了

有賺錢嗎 ? 能否穩定長期的獲利 ? 短期間大跌後續動作 ?(這些股票都是海嘯前2006 2007買的直到今天仍持續加碼 以及持有)

專業 我只有一點點 至少在台股裡面 運氣不錯罷了

還能賺點小錢

....................................

股票市場就是賭場

上面的話 是引用 國泰的創辦人說的 我也認同

但是只在短線上認同

誰能100%正確預測 明天 漲或跌 ?

主力作手

去迪化街坐坐 說不定會遇到 皇翔這一波的主力

去七期坐坐 說不定也可以遇到 基亞的主力

....................................
另外 您說的很對 台灣過去20年 cpi低於 2%

是的 過去20年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