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 終於搶回彰銀
彰銀 適合長期投資嗎
台新輸了也是好事
知道 彰銀無望了
可完全退出彰銀經營層 專注台新金發展
賣出的部份 學中信插兆豐 分10年 慢慢賣
期待 彰銀與台新 都能走出一片天
成為 官股第一名 彰銀 與 民股第一名 台新金
什麼小吃大、併吞國家資產的煽情言論根本就是不存在的
小吃大!?
上市櫃公司比的是誰願意在這家公司投入比較多資產、誰願意持有比較多股份
什麼都要比大小,難道張忠謀當台積電董事長要身家比台積電市值大?
難道因為兆豐銀行很大間所以買一張彰銀 彰銀就可以是他的了,台新比較小要全買才可以
另外併吞國家資產就更好笑了
兩家銀行合併,股東權益根本不會不見,難道台新彰銀合併 存續銀行為彰銀 那原台新股東資產歸0
台新銀行為存續銀行的話 原彰銀股東資產就化為泡沫,跟本不可能
消滅銀行的股票會換成存續銀行的股票
所以重點是在換股比率,兩邊資產評估的標準要公平能真實還原價值
不要重蹈台北銀行與富邦銀行的事件,台北銀行的不動產用低到離譜的原始價格評估,換到的股份硬生生被吃一大塊豆腐、也不要像台北捷運美河市事件捷運局資產硬生生被低估上百億
如果真有心監督就該監督換股比例 維護台新、彰銀的股東權益
合併後對政府的影響 是合併後就不能監督嗎?
銀行是特許行業,要新增任何業務都要報請主管機關核准、日常業務也要受主管機關查核
相信大家當兵都有被督導吧,就跟那意思差不多,一天到晚去查你就好了,哪有可能監督不了
講白點其實不過就是執政者會少掉一家能上下其手的銀行罷了、少掉能拿來政治酬庸的經營職位罷了
事實上受層層監督的金融機構能讓資產不見的案例,也只有政府默許下讓官股經營者與政客、問題企業間的掏空、逾放行為才辦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