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齡球〉飛碟球的握法和丟法?


Bailysu wrote:
選球的問題嘛
我當時買球時,體型單薄,所以選了個10.5P(男生都12~13),女生(10.5~12)
可是我又人高手長,球速很快,後來看了一些打法,覺得球重對飛碟球來說,不是關鍵
...(恕刪)

球心球重對飛碟球來說也是關鍵,球心比較不選擇但鑽孔需注意
我買過全透明加金蔥也買過犀牛的,一開始參加球隊打好玩就隨便
太輕一碰一號瓶退太多,換邊打就好,自己多練就適應.



可是為何看了很多國際賽事轉播,國外選手都用曲球比較多??

飛碟球似乎很少人用??
angela000217 wrote:
直球1顆,飛碟2顆,曲球3顆,現在0顆不打很多年了。

想起以前出門打"標會"`,
總是至少四顆球。
沒辦法打曲球的悲哀,
你永遠無法知道球道上油狀況。
kwg16 wrote:
可是為何看了很多國際賽事轉播,國外選手都用曲球比較多??

飛碟球似乎很少人用??...(恕刪)




這個就要講到國內打球環境了
國內的球館有許多不重視球道及設備的清潔與保養
有很多便宜的球館
打完球滿手髒兮兮
清潔保養不重視
當然更不會重視打油(球道)
而打大曲球
最重視的就是球道油的狀況
只有少數球館能有乾淨的後段跟油油的前段能練習曲球
所以國內打曲球入門的人相對來講比較少

飛碟球對球道的油況適應性比較強
到哪都可以打
而且不需要是高手就能突然突破二百分以上
比較快有成就感
所以國內打飛碟球的人多

在標準球道、合格的上油狀態下
打曲球perfect game 會比飛碟球容易的多

我的六局最高分是打曲球打出來的
單局最高分則是飛碟球打出來的
球道狀況允許的話
我還是會打曲球

補上兩個偶像
Norm Duke 一米六五 58次PBA perfect game
Parker Bohn III 球推得超深、超有破壞力
我的球放地下室
久不打
裂縫好大就跑出來

已前就只知道
忍者 風暴 鎌刀 雙鐮刀 哥倫比亞 槌子
那現在還有甚麼新出的嗎?
波比旅行攝 http://bobbyns7.pixnet.net/blog

bobbyns7 wrote:
我的球放地下室久不打...(恕刪)


Brunswick C. 3.5
Brunswick C. 4.5

很夭壽的球..
走路要找難路走,挑擔要揀重擔挑,為學硬漢而來,為作硬漢而去 https://www.facebo
kwg16 wrote:
可是為何看了很多國際...(恕刪)


1.曲球是阿斗啊普遍認同的標準正統球路。
2.飛碟球是台灣人獨創的球路。
3.飛碟球於初期於國際球壇聲名大噪後,國外球壇是有教練或是研究人員來取經過,
遽聞是因為取經過程中發現其釋球手勢若球員稍有疏忽,直接性的運動傷害會直接毀了球員的運動生命,
故不推薦讓選手改變球路練習。

球道上油保養類型大體分為輕油道,中油道,重油道三種基本類型,
單一種類型還會變化出更多不同的油圖,這慢慢再述。而曲球在不同類型的球道上變化非常大,但至少
要有一個標準的保養,曲球才能發揮出它該有的表現。PBA職業球員的高球速及球體側旋的高轉速,
直接決定擊瓶力道,那種兇猛的Power打法,最後一刻突然由溝邊急速切回1.3號瓶,不但視覺震撼大,爽快的
取得高分才是令人大呼過癮。
國內大部分的球館對於球道保養觀念不足或是為了節省成本,同業惡意削價競爭/賺錢優先的短視下,
球道普遍保養度不佳,60英呎的球道,該油不油,該澀不澀,擺明了就是直接扼殺了曲球選手發展。

而台灣人發展出來的獨創球路飛碟球,對球道的適應性較佳,在狀況極差的台灣球館環境幾乎都可無視
球道上油保養,自然有較多人願意投入練習。

小弟最愛看Tommy Jones 的比賽,他的高轉速高球速也是小弟期待有天能到達
如此般的高水準。

走路要找難路走,挑擔要揀重擔挑,為學硬漢而來,為作硬漢而去 https://www.facebo
路過的刺客 wrote:
1.曲球是阿斗啊普遍...(恕刪)


讓我想起一個笑話..
當年跟一群朋友瘋飛碟時..
一個朋友至美國出差..
當然也到當地球館享受滾球樂..
讓歪國人見識一下飛碟球..

才上場丟了幾球..
應該是球館的人員..熱心主動告知..
朋友..你打法是錯的..
打曲球的花費比其它球路還要多,光一個輔助器就要2000多,打了許久的保齡球以及多種球路還是認為曲球最美,尤其快要洗溝還能急轉回13真棒,不過缺點是要解10號瓶我有時都會提早轉留下殘瓶。
angela000217 wrote:
打曲球的花費比其它球...(恕刪)


鐵手套在入門曲球時是入門者很好的輔助工具。
入門曲球,無論男/女,從持球開始初學至少都12磅起跳,然後慢慢往14磅~16磅進階。
其間鐵手腕的功能主要輔助手腕不崩腕.持球到釋球的角度矯正以及防止運動傷害等。
可是當你的手腕已經習慣了.適應了,已經可在不出力的狀態下輕鬆扣住球不崩腕時,
建議就可以拿下鐵手套,指洞重新修正過(戴鐵手套與不戴鐵手套的指洞角度是不一樣的)
最多帶一般的運動護腕防止運動傷害即可。拿掉鐵手套後,你會發現你的手腕靈活度更能帶給球
更多的不同反應。

大部分除了至少一顆主攻球外,還會多準備一顆POLY材質,單純拿來解瓶用的。
走路要找難路走,挑擔要揀重擔挑,為學硬漢而來,為作硬漢而去 https://www.facebo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