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樣,Cut the crap,直接看簡報吧!

新的MCP78支援AMD與Intel平台,之前有網友爆料說這可能是NVIDIA最後一次出AMD平台。雖然我認為不太可能就是了...只要有錢賺,廠商不太會做意氣之爭。

MCP78有兩個主軸,新的內建顯示,和新的SLI平台。

內建顯示的部分採用GeForce 8的架構,新的Hybrid SLI可以加強獨立顯示的效能,絕對不只是多螢幕輸出的技術而已,MCP78預計11月發表,不過問了一下板卡廠,應該會delay一下。

除了Hybrid SLI,MCP78也支援Blu-Ray/HD DVD的播放,也就是G84和G86晶片支援的VP2解碼核心,當然也支援HDMI輸出。

MCP78分三個等級,MCP78U、MCP78S、MCP78D。FOB是離岸價格,就是上游送出晶片的報價,不計廠商自行要負擔的運費,或是沉船的危機...(啊,開玩笑的:p)

傳統獨立顯示卡的運作方式,是CPU控制北橋再控制顯示卡。

新的MCP78則讓內建顯示晶片可以運算一部分的3D,等於是加一張超低階的卡來SLI,可以加強一點3D效能。

NVIDIA把MCP78定位在內建顯示和獨立顯卡之間,不過老實說,這只是內建顯示自己的世代交替而已,本質上依然是內建顯示。(我在說什麼?...)

三個MCP78的功能比較,MCP78U號稱有獨立顯示卡的效能,嘖嘖...

MCP78的時程,照理說現在差不多要收到Sample了,不過廠商都還沒收到。

接下來是新的SLI技術,好玩的要來了。

新的SLI支援AMD和Intel平台,還有3卡SLI!

MCP78有新的Intel北橋C73(支援FSB 1600)和C72(FSB 1333),AMD部分則是MCP72。

一般雙卡SLI是1.8倍的效能成長,三卡則是2.7左右。這種SLI做負載平衡時都會吃掉一點效能,沒辦法做2倍或3倍的成長。

針對新的三卡SLI,週邊也要更新,比如散熱系統和Case,如果插三張8800 Ultra進去,那真的整組都要砍掉重練。

三種北橋另外再分XE和P高低階兩種版本,XE支援PCI-E x16三條,P支援PCI-E x8兩條。

MCP72XE雖然支援PCI-E x16三條,可是PCI-E的Lane總數只有35條,所以它的PCI-E x16三條應該是實體插槽是三個PCI-E x16,但電子訊號是PCI-E x8三個去做SLI。不過,AMD的MCP72有支援Hybrid SLI。

Intel端的C73和C72就很不一樣了,它沒有支援Hybrid SLI,但支援「真正的」PCI-E x16三卡SLI。比如C73的PCI-Express部分,可以看到它有PCI-E 2.0 x16兩條,外加PCI-E 1.0 x16一條,這樣就有三條真正的電子訊號都是PCI-E x16的插槽。我猜PCI-E 1.0的部分應該是拿之前AMD平台的南橋來接上新的C73北橋,所以才會變成PCI-E 1.0,NVIDIA一直習慣這樣的作法,單晶片和雙晶片架構交互推出。另外,新的C73和C72都支援年底要出的Intel Penryn處理器,包括Yorkfield和Wolfdale。

C72、MCP72和C73的推出時程。
感想
之前NVIDIA一直說SLI無法不同型號串連,但Hybrid SLI直接証明這一切都只是驅動程式的負載平衡機制而已,串連能力無關廠牌、型號、效能,只要驅動程式支援,要讓不同世代的晶片,甚至讓ATI和NVIDIA合作Cross-SLI-Fire都行。Hybrid SLI出來之後,下一步可能就是不同等級顯示卡可以串連,只要負載平衡機做的好,不要平均50 50分攤工作,那還是會有明顯的效能加強。
至於3卡SLI,AMD的部分並沒有真正的PCI-E x16三條,只有Intel的C73XE與C72XE支援,雖然透過南北橋會讓效能衰減,但應該會比AMD端的PCI-E x8三條來的快,看來NVIDIA真的有點偏心Intel端了。而就顯示卡的部分,GeForce 8800系列沒問題,因為它們都有兩個SLI的金手指,可以像Daisy Chain一樣,一張接一張,無限串連下去,可是GeForce 8600系列就沒這個設計,第三張卡可能得透過軟體SLI了。比較好的作法可能是把SLI橋接卡是接在南北橋的兩張卡,然後第三張卡是接在北橋上,透過軟體輔助,這樣可把南北橋和軟體損耗平均分攤在兩張卡上。
年底之前應該會有更多答案,但現在看來,Hybrid SLI對高階卡的玩家真的很有用,比如我想買的GeForce 8800就不支援VP2影像解碼,買MCP72XE就可以同時兼顧效能和影片播放,不玩遊戲時還可以切斷高階卡的電源來省電,一舉多得,可惜只支援AMD平台,不過.....AMD的新架構CPU似乎愈來愈不錯了,搞不好有機會可以扳回一城,真的有機會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