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有需要, 就去弄一顆...
除非靠硬碟吃飯的, 否則一顆是貴多少?
兩年前價格比現在還高呢!
至於真的得靠硬碟吃飯的單位, 買單的也不是你個人..
那有什麼關係?
只有少數那種非得弄一堆硬碟存一些莫名其妙可有可無東西的玩家...
又不願減低自己的享受及慾望的, 就去被貴很大又叫苦連天...
就像颱風天菜蟲炒作菜價, 颱風都還沒到就炒個兩三成, 消費者不做該有的應變..
一直叫菜很貴, 那要怪誰? (開餐飲業跑不掉的除外..)
廠商要"炒作", 也要有人買單才炒得起來, 電腦硬體裡, 跌得最快最兇的莫過於硬碟...
沒有絕對必要而去屯一堆硬碟, 實非聰明之舉..
現在PC業一片慘淡, 旺季不旺...(看看現在某大晶圓廠很閒很空就知道了..)
豈有硬碟需求一枝獨秀的道理? 只怕明年中之前, 需求都很難提振起來..
會想購入PC或NB的時機, 往往得等暑假到開學潮.. 過年呢? 有錢真想出手..
弄台pod或智慧手機的人還比較多....
硬碟本質上並非生活必需品, 且現在的漲價只是突發因素, 長久只有跌得份, 甚至也不會很久..
(產能不足, 廠商比你還急... 復原速度絕對比預期還快...)
以現在PC業的冷清, 真正需求的缺口, 也不會有多大...
像硬碟這種非必需品, 價格太高了, 整個市場需求只有冷上加冷而已...
若消費者不懂得調節自己狀況稍微適應一下, 還在聽一堆王祿仙仔..
追高喊進, 那還真是沒大腦的表現..
到現在這段時間裡大家在網上論壇討論的都是復廠生產要多久等等的議題,還有一些
連什麼經濟學的言論也都出來了,而從報章雜誌或網路上鮮少聽到硬碟製造廠的因應
計畫,這次泰國淹水讓全球硬碟產量減少40%,這個缺口很大,那這些硬碟商的老大
老闆諸公難道就沒有任何的計畫想法嗎?就只在家裡等著泰國水退然後重新復廠嗎?
泰國的水就算退了在原址重建復廠,有多少的大老闆就不擔憂如果再來水淹一次呢?
在我認為這些硬碟製造商早就已經悄然擴充其他生產基地的產能,另外就是另覓地方
建新廠,現有的生產基地擴充產量在時間上會比較快速一些,重新蓋個新廠時間就會
慢上許多,那麼在這段時間裡有代理商、經銷商將硬碟的價格哄抬上來,在零售市場
上這些硬碟製造商們當然也是樂見其成,所以對於恢復產能計畫的聲音也就不見了。
這次零售市場的硬碟價格幾乎都已經漲價超過一倍以上,那麼再去看看一些品牌電腦
的價格還是很穩定,這就說明這些大的品牌電腦製造商取得硬碟的價格還是很穩定,
品牌電腦製造商的產能沒有多大變化,也就說明硬碟供應量相對是穩定的。
≡≡ 覺人之詐,不憤于言;受人之侮,不動于色;察人之過,不揚于他;施人之惠,不記于心 ≡≡
HIMALAYAS wrote:
泰國的淹水事件從今年...(恕刪)
是啊! 在那邊講硬碟有多缺, 庫存沒多少的人...
怎不看看套裝電腦及筆電市場, 價格根本沒多大變化?
當然目前這狀況, 廠商購買成本肯定是有所提升, 但是如果真像現在零售市場這種漲幅..
廠商絕對吃不下來, 非得明顯漲價不可...
難道要跟我們說雙A他們是靠庫存硬碟所以不必漲價嗎?
或是Seagate WD庫存硬碟超過三個月?
現在的市場, 不是找不到硬碟, 而是太貴,但是套裝電腦市場(含筆電), 卻又幾乎沒啥動靜..
可見現在的高價位,心理因素及人為炒作佔大多數, 不是真的很缺貨...
跟房價一樣... 台灣空屋150萬間... 沒房子嗎?
當然, 最少三個月內,要完全或大致恢復產能是不太可能的...
所以硬碟的缺口還是會擴大, 不過, 這不是必需品, 且是慢慢的擴大..
可以給市場很大的調整空間.. 簡單講就如大家說, 你漲我不買嘛!
或是本來我買三顆現在只買一顆, 最後吃虧的是抱著一堆硬碟的盤商或代理...
因為電腦廠商都是合約價且競爭兇狠, 你不敢動太大的漲幅, 零售方面又減少大部份市場...
難道要抱著一堆硬碟過聖誕, 新年?
在我來看, 硬碟的價格高峰, 就是最多到過年前後...
這段時間你可以不買就不買, 自然戰略天平會加速倒向市場方...
再久一點你就賺到了... 就跟颱風天後狂漲的菜價一樣, 高點後必然崩盤...
蔬菜水果賣不出去能放嗎? 硬碟也一樣, 等大家產能一復原, 甚至只要有消息就夠..
你的硬碟要等著當庫存了... 口袋不夠深的可能要大賠一筆了...
HIMALAYAS wrote:
在我認為這些硬碟製造商早就已經悄然擴充其他生產基地的產能,另外就是另覓地方
建新廠,現有的生產基地擴充產量在時間上會比較快速一些,重新蓋個新廠時間就會
慢上許多
用想的什麼都很簡單
看起來你根本沒有搞清楚這次泰國淹水受傷最嚴重的是什麼,不是硬碟,而是硬碟零組件
就算其他生產基地擴增產能,零件供應斷貨有屁用
這時候硬碟廠去擴充產能的才是腦袋想不清楚
一個產業能夠聚集在一起擁有高產量高市佔率,表示這個產業已經完成「重直整合」
從上游的原料供應、中游的零組件供應、下游的產品生產,已經聚集在一起形成聚落
淹水是一次的,或許以後還會發生
但是你遷廠之後,你的上游供應商不可能會跟著你走
原物料運費成本提高,反應的是每一棵硬碟都會跟著提高成本
(製造業只有下游追著上游跑省成本,沒有上游去遷就下游的)
今天就算WD、HITACHI把工廠遷移到其他國家,可是上游的零件商供應商有本事遷移嗎?
你要在哪個國家能提供這麼大的區域,形成一個新的硬碟特區?
一個跨國企業要建廠,怎麼可能封鎖住新聞消息?
你以為建廠不用買地?不用該國政府核准?不用跟該國政府談租稅優惠?
只要企業放出有意願的訊息,那個國家早就消息滿天飛了,還悄然?
德國福斯要到台灣投資,號稱10億建廠,現在連個影子都還沒有,有看新聞的哪個不知道?
不要以為就你聰明想的到這些,人家跨國大企業底下的那些專業經理人會想不到
bar0106 wrote:
是啊! 在那邊講硬碟有多缺, 庫存沒多少的人...
怎不看看套裝電腦及筆電市場, 價格根本沒多大變化?
當然目前這狀況, 廠商購買成本肯定是有所提升, 但是如果真像現在零售市場這種漲幅..
廠商絕對吃不下來, 非得明顯漲價不可...
你知不知道零售市場跟OEM市場的差別?
華碩宏碁這些品牌廠,每一季的平均出貨量都是百萬台起跳,安全庫存要放多少?
台灣最大的幾家零售代理商,每一季的出貨量有沒有雙A的零頭?安全庫存會放多少?
就算都是抓1成的安全庫存
雙A的庫存至少也有幾十萬顆
代理商手上最多也不過是1~2千顆,能炒出多少價錢?
雙A走的是OEM市場,跟原廠之間有OEM合約保證供貨量與價格,波動自然小而且慢
但是每一季合約到期之後呢?新簽的合約難道就不漲?
在現在這種低迷的銷售量之下,雙A敢不敢立刻反應成本?
雙A賣的是整體套裝,硬碟不過是其中一個零件,整台機器的成本可以相互抵消
代理商賣的就是硬碟本體,漲就是漲、跌就是跌
雙A有多少本錢去吸收漲幅?代理商有多少本錢去吸收漲幅?
麻煩去看看DRAM的國際計價,例如集邦
相同規格的商品,每天的價格都分為:合約價、現貨價
弄懂了之後你就不會以為零售市場跟OEM市場是可以相提並論的
硬碟機構裡面的零組件就那個驅動磁臂的伺服馬達比較精密,其他的都是
一般般,到處可以取得,也沒有多大的技術,只要是在傳統電子業界做過
打板廠、SMT廠的都知道,要遷廠只看做與不做而已,沒那麼困難。如果
有硬碟製造廠要來台灣設亞洲總部及工廠的話,那台灣的媒體就一定會有
大肆報導的,台灣現階段媒體熱衷的不是這一類的新聞。
各個硬碟製造商在其他國家的生產基地要擴充一些產能也不是困難的事情
,只是擴充多少百分比而已,不用想的太複雜。再者遷廠的上下游鏈只是
重新洗牌而已,不然台廠以前遷往大陸設廠怎麼辦呢?
我沒有說我最聰明,我只是提出我的看法而已,你也可以提出你的看法,
就算理直也可以氣和的討論,你說話的語氣只是突顯你的氣度而已。
之前論壇上很多人在討論泰國硬碟廠要復工一定是明年第一季以後的事情
,結果昨天就有消息傳出WD預計過幾天就可以恢復生產。我只是小人物,
緊張的是那些大老闆們。
愛在曖昧不明時最美 wrote:
用想的什麼都很簡單
:
:
不要以為就你聰明想的到這些,人家跨國大企業底下的那些專業經理人會想不到
≡≡ 覺人之詐,不憤于言;受人之侮,不動于色;察人之過,不揚于他;施人之惠,不記于心 ≡≡
愛在曖昧不明時最美 wrote:
用想的什麼都很簡單看...(恕刪)
你庫存十萬顆跟兩千顆差是很大...
可是需求也是相對大, 華碩前年才搞個30億庫存損失, 你以為它現在敢收多少在手邊?
合約價當然不同於現貨價, 我也沒認為零售產品價格會跟套裝電腦相同...
但要是連一台一萬五的筆電, 價格都差不多紋風不動, 一顆硬碟漲了一兩千元..
早就把毛利吃光有餘... 還賣啥筆電?
零售市場並不會比套裝電腦景氣更熱,也沒道理更熱...
事實上現在市場上並不是沒有貨, 只是賣得貴而已... 就是這樣...
硬碟貴, 就是少買甚至不要買就對, 還陪人家去追高搶貨, 你錢多我沒話說!!!
零售業比起整個硬碟市場, 同樣只是個零頭而已, 大市場波動不大, 小市場漲翻天...
這狀況就算合理, 也沒辦法撐太久, 因為市場並沒有更大的需求...
抱著硬碟過冬對廠商並無好處... 你大可屯個三個月看看!!!
既然你認為業界消息都是放話出來的, 那當然我也沒理由只相信利空消息...
不是嗎?
淹水高峰固然在10月, 但水災早持續四個月有餘..
你要硬說廠商連個調整或各地區小幅增產來補洞都辦不到, 那我也只能說你最好先倒掉吧!!
今天的電子業12月是旺季不旺, 也不是單為了硬碟上漲而已, 難道電子業不旺..
零售硬碟還得逆向成長需求? 真是天黑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