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世代已經來臨好一陣子了,而雲端服務也不在是只能依靠供應商來提供服務,所以可以看到NAS從企業到校園最後漸漸的普及到了個人與家庭。在自己家裡裝一台NAS就可以擁有簡易的雲服務,NAS有許多常用的功能,如照片存取備份、影音串流、檔案分享、自動下載、簡易server……等,讓一般生活越來越無法離開NAS所提供的便利。

然而,NAS最重要的核心就是硬碟,所有資料的存取全靠他,也可以說所有資料的存亡全靠他。換句話說,當我們越來越依賴NAS所帶來的便利,將所有工作上的、個人歷年的檔案資料放在上面;將所有拍的照片、影片、結婚紀錄存在上面;將所有的音樂、遊戲、電影、謎片存在上面,而我們為了省錢而使用的綠標一般硬碟裝在NAS上,當有一天,硬碟操之過度而崩潰了,資料毀於一旦、萬劫不復,此時,我想更崩潰的應該是懊惱不已的a自己XD 或許沒經立過這樣講起來很難體會,但只要想一想或許我們都有手機壞掉或換手機卻忘記備份資料的經驗,或是東西作到一半電腦當機沒存檔的經驗,大概就是那種感覺,然後資料不單單只是一隻手機或一份檔案而已,這樣應該比較好體會了吧XD

說了這麼多主就是為了告訴大家NAS上硬碟的重要性,然而專職有專攻,NAS上的硬碟不像一般主機絕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待機,在NAS上很可能無時無刻都在存取上下載、檔案讀取……等,會比一般主機操非常多,所以在NAS上就應該用專用的硬碟,除了速度較快以外,最重要的是他的穩定度,想一想讓專業得來,總比向上一段所說得檔案付之一炬的好吧XD 接下來就帶大家來體驗HGST所出的這款NAS專用硬碟吧!

▼HGST Deskstar 6TB NAS
HGST NAS專用碟 專職專攻又快又穩!

簡單介紹一下HGST(Hitachi Global Storage Technologies)昱科環球儲存股份有限公司,一開始為日立公司收購了IBM硬碟部門而後輾轉輾轉被WD所收購了,才改為現在的HGST,『日立』也變成『昱』,而WD並沒有直接合併掉他,仍然讓HGST保有自己的產線,只介紹頭尾夠簡單了吧XD,其實因為在以下的測試會拿WD的一般硬碟來做比較,所以才簡單提一下他們的關係。

言歸正傳,今天要體驗『HGST Deskstar 6TB NAS專用碟』,其實光看盒子就把他的特色講得差不多了,首先,最明顯的應該就是他的儲存空間有6TB,換算超過6000GB、超過600萬MB,故意換算給比較不瞭解的參考XD然後他的介面是用SATA 3可以支援到每秒6Gb不過這是指介面的速度。還有這顆硬碟轉速是7200轉,比一般5400轉的硬碟快了20%,這裡的20%不是指轉速,是指存取速度,雖然官方表示是快20%,但實測效果存取速度可是大於20%了呢!稍待會給大家看真相!

另外他還有128M的快取,而快取的作用比較易懂的說法應該是『緩衝區』,在比較常用的資料進行資料存取的時候,會先放在快取,然後在讀出來或寫進去。由於快取是記憶體的顆粒晶片,是由電子存取,而硬碟是由磁盤旋轉然後磁碟找到定位再讀出磁區,所以快取的存取速度會快上許多,硬碟存取速度是用毫秒計算,而快取是由奈秒計算,簡單的說快取存取的速度只要硬碟的百萬分之一。快取直接影響了兩件事,其一就是存去常用資料會比較快,其二就是更可以保護硬碟,因為資料都會先放在快取,進而減少了存取硬碟磁碟的次數,所以更能延長硬碟的壽命,因此這顆硬碟還有個盒子上看不到的特色,就是他MTBF(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s)達到1百萬,中文就是平均故障間隔達到一百萬小時,比一般什麼綠標硬碟60萬或好一點的80萬高出許多!

再來還有一向特色在盒子也沒寫得就是他有RVS(Rotational Vibration Sensor)旋轉振動傳感器,因為硬碟就是靠磁盤旋轉,讀寫頭才能讀取每一塊磁區,而當磁盤旋轉時難免造成不規則振動,因此就增加了RVS來修正讀寫頭的動作,一方面保持讀寫得效率,一方面保護磁盤。

最後,這顆硬碟還有三年的保固,所以建議一次買三顆作成RAID 5不但又在度提昇這顆硬碟的效能,還可以兼具資料的可靠性,如果一顆硬碟壞了保固還可以修回來換上,而資料還會在XD,預算不夠的話買兩顆RAID1也可以啦,6T應該很夠用,不過只要空間的話RAID0也行,至於RAID系列每一種特色就不多做解釋了,Google一下就很清楚。

簡單的介紹完特色跟說明完了,接下來就來開箱吧!

▼色卡司的NAS跟HGST NAS專用碟

HGST NAS專用碟 專職專攻又快又穩!


一看到這台NAS,心中就有個疑慮,就是感覺硬碟規格比NAS高,搞不好這台NAS比硬碟慢還測不出硬碟真正的效能= =+

▼HGST NAS專用碟

HGST NAS專用碟 專職專攻又快又穩!

一秒開箱脫光,露出兩顆硬碟本體XD

▼裝上色卡司

HGST NAS專用碟 專職專攻又快又穩!


插上硬碟就來開機吧~

▼色卡司開機

HGST NAS專用碟 專職專攻又快又穩!


雖然感覺NAS有點慢,但一開好還是馬上幫他裝上BT、相簿、雲端硬碟……等套件

▼色卡司功能

HGST NAS專用碟 專職專攻又快又穩!


▼色卡司功能2

HGST NAS專用碟 專職專攻又快又穩!


這台NAS麻雀雖小,但功能還算齊全。

▼色卡司網路硬碟

HGST NAS專用碟 專職專攻又快又穩!


可以直接用瀏覽器管理NAS上硬碟的檔案。

▼色卡司-FTP

HGST NAS專用碟 專職專攻又快又穩!


當然也可以從FTP進入管理檔案囉!

▼色卡司-迅雷下載

HGST NAS專用碟 專職專攻又快又穩!


還有支援各種下載的套件XD

▼色卡司-迅雷下載

HGST NAS專用碟 專職專攻又快又穩!


Aria2圖形化的管理介面,讓你在操作上更直覺,傳完檔案,就馬上用他的多媒體套件來試試看吧XD

▼色卡司Plex套件-音樂

HGST NAS專用碟 專職專攻又快又穩!


一樣直接從瀏覽器就可以進入管理介面,更新媒體庫的時候他會自動下載搭配的封面,整理起來真的很方便!

▼色卡司Plex套件-音樂

HGST NAS專用碟 專職專攻又快又穩!


除了封面之外,甚至連專輯跟介紹也一併自動匯入呢了!

▼色卡司Plex套件-音樂

HGST NAS專用碟 專職專攻又快又穩!


也可以直接進行播放跟清單管理。

▼色卡司Plex套件-影片

HGST NAS專用碟 專職專攻又快又穩!


電影的部份也會自動下載整理封面喔!(這些是測試功能用,絕對沒有盜版嫌疑XD)

▼色卡司Plex套件-影片

HGST NAS專用碟 專職專攻又快又穩!


影片介紹甚至評分相關資料都也整理進來了,好厲害阿!

▼色卡司Plex套件-影片

HGST NAS專用碟 專職專攻又快又穩!


當然也可以直接播放!

▼色卡司-Web server

HGST NAS專用碟 專職專攻又快又穩!


除了影音跟雲端儲存功能以外,還有可以當作web server的功能,就可以在家自己架設網站啦!一般網路上免費的網站空間不但空間小限制又多,付費的也大多都有功能上的限制,如果是架在自己的NAS就完全不用擔心空間大小跟限制的問題! 立馬就來上架幾個簡單的sample看看囉XD

▼色卡司-Web server

HGST NAS專用碟 專職專攻又快又穩!


架設個人網站的範例

▼色卡司-Web server

HGST NAS專用碟 專職專攻又快又穩!


架設服務網站或是商品網站的範例

▼色卡司-Web server

HGST NAS專用碟 專職專攻又快又穩!


架設自己公司網站的範例

在現在網路的世代,不論是機關單位、公司行號、團體甚至個人,有自己的網站提供服務與廣告,在很多時候,想賺錢這都是必要條件。

▼色卡司-行動裝置

HGST NAS專用碟 專職專攻又快又穩!


除此之外,色卡司也可以直接用行動裝置來管理各項服務

▼色卡司-行動裝置

HGST NAS專用碟 專職專攻又快又穩!


也包涵檔案的管理

▼色卡司-行動裝置

HGST NAS專用碟 專職專攻又快又穩!


要用DLNA串流多媒體也可以唷!

▼色卡司BT下載

HGST NAS專用碟 專職專攻又快又穩!


話說回來要操硬碟來測試效能的話,不外乎就是用BT阿!測試是很學術性質的,絕對不是盜版什麼的XD 不過這時候發現到這台NAS真的存取效能比硬碟本身低,跑不出硬碟的最高效能,只好換一台試試看……囧

▼Synology NAS

HGST NAS專用碟 專職專攻又快又穩!


換了一台S牌的規格高一點點看會不會比較好XD

▼Synology NAS

HGST NAS專用碟 專職專攻又快又穩!


雖然說順暢了許多,但是沒裝那種可以即時看到硬碟存取過程效能的套件,還是就先拔起來到桌機測試效能吧,測完在放回來繼續下載BT跟當server XD

桌機配置
CPU:i7-4790s
RAM:8G
GPU:970

測試硬碟
1. HGST Deskstar 6TB NAS
2. WD 1T
3. Transcend SSD370 128G

比較這三顆硬碟在10種熱門的硬碟效能測試軟體的測試結果,可以發現驚人的三件事情︰

一、讀寫效能比一般硬碟快了約50%,不過一般隨機存取就差不多是快20%左右。
二、持續存取的效能衰退比較少,可能因為他有比較大的快取的關係。
三、連續寫入的效能竟然比SSD還要快了要40%!不過隨機存取因為硬碟的機械特性就比SSD差了,不過還是比一般硬碟好XD

所以說果然NAS專用的硬碟效能不同凡響,正所謂專職專攻,用NAS就應該用NAS專用碟阿!當然如果要拿來一般桌機使用提昇效能也是很OK的XD

至於缺點的部份我覺得是他的溫度稍比一般硬碟高,存取的時後手去摸確實可以感覺到在做動,也會有一點點噠噠聲,不過這就是硬碟的特性。

最後以下就附上測試過程的比較圖囉!

▼Anil

HGST NAS專用碟 專職專攻又快又穩!


Anil 算是滿完整的表列測試各項目,可以發現他的循序寫入速度還比SSD高!太厲害了,雖然一般真正在讀寫得時候循序機會比較低。

▼HDTech

HGST NAS專用碟 專職專攻又快又穩!


測試整顆硬碟讀娶得時候的速度,衰退比例不多,很穩定

▼CrystalDiskMark

HGST NAS專用碟 專職專攻又快又穩!


CrystalDiskMark也是常被用來測試硬碟效能的軟體,雖然寫入速度很快,可以看到4K還是受限於機械的限制,不過還是比一般硬碟快了。

▼AS SSD

HGST NAS專用碟 專職專攻又快又穩!


Acc time是找到位置的速度,通常是拿來比較SSD的,因為一般硬碟受到機械的限制無法突破,不過還是拿來參考比較一下這三種硬碟的結果囉

▼AS SSD

HGST NAS專用碟 專職專攻又快又穩!


分別比較三種不同的檔案類型存取速度

▼AS SSD Compression

HGST NAS專用碟 專職專攻又快又穩!


這顯示了循序存取的速度曲線圖

▼ATTO

HGST NAS專用碟 專職專攻又快又穩!


這個是用來測試不同單位大小的存取速度,基本上結果都跟前面測試的差不多

▼DiskMark

HGST NAS專用碟 專職專攻又快又穩!


Disk Mark算是比較老的測試軟體,跑在win10上有點問題,但我還是用相容模式硬讓他跑了……果然結果有點怪怪的XD

▼DiskTT

HGST NAS專用碟 專職專攻又快又穩!


分別顯示了循序存取跟隨機存取的結果,結果也跟其他測試的差不多

▼DskSpeed

HGST NAS專用碟 專職專攻又快又穩!


這個也是比較老得測試軟體,一樣在win10不能跑,不過還是相容後跑給大家參考囉

▼HD Tune Pro

HGST NAS專用碟 專職專攻又快又穩!


最後這個是熱門的測試整合軟體…不過剛剛在貼圖的時候才發現圖沒有剪好…囧
不過結果也是跟其他測試的差不多,就懶得在把硬碟從NAS拔出來插上電腦測了,畢竟還在跑下載(誤) XD
真的不是我愛找麻煩,實在是這顆真的很爛啊!
雲端NAS功用是做什麼?應該是提供給多人存取用的沒錯吧?
但是這樣的寫入IO效能,真的看不出來適合多人存取....
不是符合雲端的定位,那還不如說是NAS專用碟就好。

看起來真的跟160GB的硬碟沒有兩樣,這也叫做效能好?
原廠不敢說假話,就辦這種試用活動,讓一般人替它們說,真瞎!

N年之前的160GB HDD


自己圖裡面對照的WD,IO都是6TB的兩倍了,還能說有提升20%....睜眼說瞎話!
而且雲端不是本機電腦,不能比較只看本地端存取效能,而是要看對外的IO傳輸 OK?!
僅僅操作用途才看速度,供多人連接存取的就要去改看IO次數,命令傳遞反應才是影響重點。

直接教你們怎麼測吧,免得到處都是錯誤資訊。看到\\192.168開頭了嗎?
雲端必須先做遠端掛載,透過網路去存取才是正確的方式。
先用Linux跑個IOZONE腳本,才會有點參考意義,Win這些跑分真的沒意義。
其他還有很多不同應用層面,如同VM虛擬,相片空間,
和各種應用的IO衰退差異對照,你們可以去慢慢玩。
原廠Marke team,都沒有檢查過這些內容的嗎?



ISCSI磁碟應用 Size:30GB 單點連接 (Size:256K)
測試應該不能像我這樣,用一般網路就進行,
應該是點對點方式做連接,才不易有誤差。
(電子產業的測試,其實才是最艱深的學問,不是會跑測試軟體就夠了)

lightpink wrote:
雲世代已經來臨好一...(恕刪)


手上幾顆掛掉的硬碟都是 Hitachi的

不知道是不是我比較倒楣

最近又一顆 1G的 用了4年左右 Smart 測試一堆 highlight

changpizz wrote:
真的不是我愛找麻煩...(恕刪)




反串?XD


HDD的機械特性不同大小本來就只能比循序, 同大小才能比隨機...
本來是掛在NAS上測, 掛上之後反而容易因其他環境因素影響結果, 更別說NAS不給力或是router不給力,
而且就算掛上NAS只有兩三台在吃, 也是很難有穩定的極限結果...
我家沒有高級的NAS跟10台電腦以上,真是抱歉
夠專業的話應該都能懂, 就這樣吧XD

這是日常使用的條件方式和用到的磁碟部分,硬碟效能沒有所謂設備夠不夠力的問題,
完全是看使用這到底基本功好不好,是不是真的搞懂IO與網路的特性部分,
即使是最基本的NAS,也同樣可以用一般硬碟跑出上萬的IO但是不影響負载。
這才是開箱文需要介紹的重點部分,兩種是完全不同的應用方式,
所以IO要求條件也是要跟著變動,原本的單機方式就會變得根本無法套用在網路主機。



SSD 傳統硬碟 或者是網路ISCSI 都是沒有差異的,會認為有差別那表示你搞不清楚磁碟的運作原理,
數據大小,檔案長度,跟反應時間,就是基本部分,QD則是內部傳輸的部分,
對外有介面的限制,對內的IOPS則可以到極高,而傳統硬碟隨便也都有3000以上,
只要負载分配得宜,就都能跑三個系統但完全不影響效能了。

設備再高檔同樣是要網路傳輸當途徑,這才是根本重點,不該會有多大的差別性,
總不能買回家後才發現,只剩下介紹的一半效能,那就變成沒有參考的意義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