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想買張ATI的顯示上,沒什麼特定的要求,也還不確定要花多少錢,只是在網站上找資料時看到那麼多Model,覺得腦袋都快爆了,所以想請教一下,ATI顯示卡的命名有哪些特定的意涵。例如前面有X的、後面是XT、Pro,或是有加HD的,以及什麼48開頭、46開頭、36開頭的,大概代表什麼意義。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Radeon&variant=zh-tw
越下面的越新
數字越大的越高階
以 Radeon X1 Series 這一系列為例
越下面的越高階
http://hi.baidu.com/weidongkeji/blog/item/fcb75a0ebcddd9ce7bcbe1ac.html
http://bbs.pcpop.com/081104/4511236.html
http://mag.udn.com/mag/digital/storypage.jsp?f_MAIN_ID=320&f_SUB_ID=2942&f_ART_ID=90169
----
LE:
NVIDIA顯卡型號採用的尾碼。全名為“Limited Edition”(限制版),代表系列中的低端產品。
SE:
ATI顯卡型號採用的尾碼。全名為“Special Edition”(特殊版),同樣代表系列中的低端產品。通常SE尾碼的顯卡只有64-bit記憶體介面,例如9200 SE、9550 SE、9600 SE、9800 SE(此型號有128-bit及256-bit)、X300 SE等。又或者是圖元流水線數量減少(如9800 SE)。
ZT:
NVIDIA新增的型號,現在只有GeForce FX 5900ZT一款。ZT代表著比XT更低的市場定位,是系列中最低端的產品。
XT:
最容易讓人混淆的型號。ATI與NVIDIA顯卡均在使用。在ATI方面,代表系列中最高端的產品,如9600 XT、9800 XT、X800 XT、X600 XT等等。而NVIDIA則將之用作低端型號,如5600XT、5900XT等等,選購時要注意認清。
GT/Pro:
分別為NVIDIA及ATI公司用作中端顯卡型號的字母。代表產品有6800 GT、9600 Pro、9800 Pro、X800 Pro等等,唯一例外是新推出的GeForce 6600 GT顯卡,它是系列中暫時最高檔的型號。
Ultra:
NVIDIA顯卡中最頂級的型號,與ATI的“XT”尾碼相同。代表產品有6800 Ultra、5700 Ultra等等。
---
ati自radeon hd 3000系列開始採用了新的命名方法,拿radeon hd 3870為例,
其中“3”代表了顯卡代數、“8”代表了系列,
而“70”則代表了顯卡的系列內型號,數位越大代表的級別就越高。
這種命名方式比起過去的更為直觀更容易區分開,無疑更有利於消費者判斷
➊Radeon與GeForce:這是使用在娛樂型顯示卡上的系列名稱,其它像是工業站或商業用戶所使用專業繪圖卡,就稱為F i reGL與Quadro,筆記型電腦則稱為Mobility Radeon與GeForce GO。
➋HD:在前一代的ATI顯示卡中,原本是使用Radeon X系列,現在則改變為HD。HD的意義即表示為High Definition,這是因為ATI認為這一次世代的產品,帶來了更高畫質的表現。
➌2900與8800:這都是顯示晶片的分野代號。例如ATI的高、中、低階顯示卡,就是以2900、2600與2400作為代號;Nvidia則是8800、8600、8500以此類推。
➍XT與Ultra:顯示卡分出代號後,會再細分出由高至低的效能,像是XT的次一級,就是Pro。細分愈多廠商就會使用愈多型號。
----
樓主啊~其實型號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顯示卡的內容,如效能、價格、散熱與功耗...等
樓主要買顯示卡記得帶位比您懂電子商品的親友,以免被當作肥羊宰阿~
先假定樓主只是想"拿錢買一張卡回來",因此對於更深入的晶片差異,小弟就不多著墨,
只是依小弟的理解加以整理,試著用最簡單明瞭的說法,給樓主做個參考~
首先是開頭,表示"世代"、"系列",是一整套產品線,
通常1~2年會整個更新一次,分野在於總體效能的提升、製程的精進、還有加入新技術
7000→8000→9000→X000→X1000→HD2000→HD3000→HD4000
由X系列起的顯示卡使用PCI-E插槽,9系列以前早已淡出市場,
故樓主可不必擔心是否需要考慮新舊數字相衝的問題,現在挑顯卡,首碼越大越新就對了
要注意的是若兩張卡首碼不同,則無法直接比較效能,因為產品線不一樣。
第二碼則用以表示同一系列下的階級,數字越大越高階,
既然是同一系列,所以支援的技術上基本上都是相同的,差異就純粹在於效能
*第三碼則分得更細,通常用到這一碼的顯卡,
都是建基於原本某一張卡的"小改款",差距已經微乎其微
以此類推,第四碼當然也是分得更細更細,ATI目前幾乎沒有使用到這一碼過,所以基本上一律為0,
可能保留這個命名空間以備不時之需、或甚至將來也許廢除直接減為三碼也說不定
(沒記錯的話在他們家AMD的處理器命名上已經有作類似的處理了
Phenom 9950→Phenon II 940這樣子)
而四碼後面還額外有兩碼的英文,前面說的都是"某一大系列下的小系列",
可以畫成像是樹狀圖的分野,而最後兩碼英文,代表的已不再是系列,而是"單一顯示卡"
也就是最後型號的意思,差異一樣是效能,小弟把最常見的幾種列出來,由左起是最高級:
XTX=XTPE>XT>pro>(不加末碼)>SE
*:由HD3000系列起,ATI改進了以往容易混淆的命名模式,將XT、pro那些末兩碼,
簡化至不常用到的第三、第四碼當中,變得較為淺顯易懂,數字越大越好就對了
因此上面對於第三碼的解說,僅適用至HD2000系列止
對於習慣舊命名的老用戶而言,大致上可以把新的命名方式解讀為:
90= XTX(XTPE)
70= XT
50= Pro
30= (不加末碼)
10= SE
還有一個特例:最後加上"X2"者,簡單講代表把兩張卡的東西塞進同一張卡中的高階產品,
也就是俗稱的"雙核心顯示卡"or"自體CF卡"
以上供大大們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