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6335640 wrote:各位大大請問一下可以...(恕刪) http://zh.wikipedia.org/zh-tw/%E6%99%82%E8%84%88CPU的時脈通常是由晶體振蕩器的頻率決定的。首台商業PC,牛郎星8800(由MITS製造)使用了一個時脈為2MHz(200萬次/秒)的Intel 8080 CPU。第一台IBM PC的時脈是4.77MHz(4,772,727次/秒)。1995年,Intel's Pentium 晶片達到了100 MHz (1億次/秒),到了2002年,最快的CPU:Intel Pentium 4 達到了3GHz(三十億次/秒,相當於每個周期3.3*10-10秒)對某些CPU來說,將時脈降低一半(降頻),一般來說性能也將降低一半,同時此CPU產生的熱量也將減少到原來的一半與此相對的,有些人試圖提高CPU性能,為此他們嘗試讓CPU執行在一個較高的時脈上(超頻)[1]。對他們來說他們的超頻行為可能會很快受到下面一條或者兩條條件的限制:在一個時鐘脈衝後,CPU的訊號線需要時間穩定它的新狀態。如果上一個脈衝的訊號還沒有處理完成,而下一個時鐘脈衝來的太快(在所有訊號線完成從0到1或者從1到0的轉換前),就會產生錯誤的結果。晶片製造商制定了「最高時脈」的規範,並且在出售晶片之前對它們進行測試確保它們符合「最高時脈」的規範。測試將執行最複雜的指令,處理最複雜的資料模型確定使用的最長處理時間(測試在最合適的電壓和穩定保證CPU在最低性能下執行),保證最高時脈時不會發生衝突。當訊號線從1轉換到0狀態(也可以是0轉換到1狀態)時,將會浪費部分能量使之轉換為熱能(主要是內部驅動電晶體)。當CPU執行複雜指令,由此進行大量的1狀態0狀態之間的互相轉換時,更高的時脈將產生更多的熱量。如果產生的熱量不能被散熱系統及時帶走,電晶體將可能因此過熱損壞。工程師一直在尋找新的方法來設計CPU,使它們性能提高,耗能減少,減少限制條件的影響,使新的CPU能執行在更高的時脈上。最終限制條件可能由可逆計算解決,雖然可逆計算還沒有得到應用。同時人們也在尋找另一種新方法來設計CPU,使新CPU與老CPU執行在相同甚至更低的時脈,但是新CPU將擁有在每個時鐘周期執行更多指令的能力(另見摩爾定律)。
ywgtr wrote:http://zh....(恕刪) 其實說的簡單一些..處理器的運算的最高時脈乃是由管線中最高的延遲所決定..因為一但超過該時脈..該管線就有可能發生訊號脈衝過快而發生錯誤運算的結果..而一般所謂的顯示卡時脈..指的就是核心(stream processor)的處理運算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