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程緣由
本人極度喜愛歐洲,除了人文風景之外,最重要的還有極度愉快的駕駛經驗,依順序分別是德國、法國鄉間跟荷蘭,其中又以德國為愛開車人心目中的第一首選,除了1P 2B1A滿街趴趴走賞車賞不完之外,不用在夢中實現15格以上的Autobahn還有最重要的駕駛習慣跟禮儀(我都跟朋友說德國就是日本左駕版,而且更沒有適應問題),再再讓多年前就在德國自駕的我無法忘懷。

趁今年獲得家人支持,可以重返歐洲,而且主題任我訂,就不客氣的規劃一個愛車人士的築夢之旅,我個人規劃行程比重如下:
跟車有關主題 70% (租好車開Autobahn、2個汽車博物館、參觀汽車工廠、紐柏林、觀賽DTM房車賽)+10%軍事迷(Defence Technology Study Collection Koblenz
)+20%人文風景(不重要所以文中不會介紹)
真的要謝謝我們家對汽車跟軍事毫無興趣的女性人口默默支持這項行程,女王也叫我放寬心,就當我之前默默陪她逛衣服/化妝品專櫃的反過來版本就好。

一年前開始慢慢規劃這次行程,一開始就決定這種非主流行程只能透過自助+自駕達成,而自駕中所搭乘的移動工具也成為這次旅行的重中之重。

因為這趟旅程,對我來說最特別的不是單純的「開車」,其一是如何開心且舒適/安全的從A點到B點,再來也是能夠 用比台灣更合理的價格,租到在台灣很難接觸的高級轎車或休旅車。在德國租車公司,2B1A甚至1P都是清單中常見選擇,常以中價位租金就能開到台灣標價動輒 300 萬以上的車款。而且就算付得起租金,很多車型,在台灣幾乎不可能出現在租車公司選單裡。

所以這次旅行,租車的車型變成一種體驗以及旅遊娛樂的項目,也編列特定預算在租金上面,雖然這次花了不少錢 (尤其是後來腦波弱升級車款後),但回想起來八分值得(如果能租到原規劃的大7就是十分),我們全家都非常滿意這次租的車,而且每次移動過程都變成是一種享受(這次車上的小柏林音響放卡拉OK全車歡唱是大加分)在這邊真的很鼓勵大家也編預算體驗看看,個人覺得值得這樣做有3個重要原因:
1. 台灣租車除了不便宜的租金外,殘缺不完整保險還要另外加,最好不要出事,一旦出事除了先付一筆自付額之外,最恐怖的是還有深不可測的營業損失,這讓在台灣租車行駛有極高的壓力。
2. 台灣的駕駛禮儀跟道路狀況,在完全合法駕駛狀況下,根本無法發揮也很難體會高性能跟較高等級車的規格還有設計優勢,在國外(尤其是德國)可以合法無壓力的體驗到,車子一分錢一分貨忠實回饋感受。
3. 在國外租金相對合理許多的狀況下,選一些圓夢車款不再是遙不可及的事。

•選車心路歷程
基於以上的理念,接下來就開始規劃車型,首先先鎖定租車公司,這幾年歐洲蠻多人租的是Sixt這家公司,標榜C/P值高,車型也較多樣化,高檔車更是不少,但各種雷評價也多。因為這次是飛法蘭克福,網路上有推薦”德意志奔馳”這個個人Agent,大意上就是透過他們跟Sixt訂車,他們報價很有技巧,Sixt報價再加上他們服務費不會高於Sixt原廠網站報價,我是覺得一來便宜一些些,二來如果真的有狀況,至少多個中文管道可以溝通。 但要注意,一切的法律責任跟交易行為都是承租人跟Sixt之間的事,”德意志奔馳”只負責代訂。個人覺得他們服務算不錯,如果非德國慕尼黑或法蘭克福自駕可以考慮詢問看看。既然鎖定Sixt租車公司後就開始皇帝選妃,上它的官網挑選歐洲行的伴遊。

車型選擇我個人是極度排斥SUV,雖然這才是出遊最佳選擇,但因為在台灣看跟開SUV到很煩了,既然到汽車大國就想體驗不一樣口味。由於我們是一家四口同行,再加上需要 至少 500 公升以上的行李箱空間,所以小型車直接被排除。後宮佳麗挑選過後,剩下三個車種
AUDI A6 Avant(或同等級)、 BMW M3 Touring、BMW 大7(或同等級)
本人有選擇障礙,足足花了5個月思考跟反覆做功課,最後選擇訂大七,除了內心中深深被多年前東海大七事件所影響,在那起衝突事件中,大七的驃悍和衝撞其他廠牌車保護全家人安全的形象深植人心,覺得是出國保障一家的好選擇,好,以上其實都是廢話。
真正原因是既然要選就選一台在台灣現在跟之後很難有機會開的車子,一來主要是車價,再來是車身尺寸(5.4米車長),有生之年應該都不可能在購車清單中,還有之前去展間賞車時真的深深被現在G70這個世代的車內質感與設計所吸引,所以就決定德國大七作為此行的伴遊了。內心小惡魔雖然一直蠢蠢欲動要選M3 Touring,但又怕實際駕駛只有自己開心其他三人被載的不開心,這台辣妹就留等下次有機會重返德國了。透過德意志奔馳順利完成訂車程序後接下來就是等開心出發。應該是之前有許多爭議,所以德意志奔馳特別有提醒,訂大七不表示現場一定會是大七,因為租車公司特別寫明是同等級車而非指定車型(後來才知大家碰到的大都是A8),我內心想說該不會這麼X吧!真的這麼X就現場臨機應變看有甚麼加價車型。 以下是此次Sixt車型表,大家可參考


裝B就是盡量到頂 10天裝B經驗分享

裝B就是盡量到頂 10天裝B經驗分享

裝B就是盡量到頂 10天裝B經驗分享

裝B就是盡量到頂 10天裝B經驗分享


•心不甘情不願的升級
等到頭腦昏昏,還在適應時間差異下平安於法蘭克福降落後,到達Sixt現場櫃台後果然聽到最不想聽的答案。櫃檯人員說:「不好意思,BMW 7 系列沒有現車。目前能提供的,是 Audi A8、A7,或 BMW X6、X5。」正當我還在恍神理解時,他又補上:「若要升級到 Porsche Panamera 或 Mercedes-Benz S450,可以,但需另加 710 歐元。」因為完全打亂心中算盤,所以只能跟他說,要先跟家人討論。
結果,才過了 20 分鐘,回到櫃檯時,櫃台人員的回答更讓我崩潰,剛才的 A8、X6、X5 系統上顯示全部「消失」都租出去,只剩下一台 Audi A7,以及 Panamera 和 S450。根據之前做的功課,A7 行李廂空間明顯不足,Panamera 跑旅定位同樣不實用,很怕一旦開始購物後行李要堆到後座。所以只剩下唯一選擇——Benz S450。
到這裡,我的心情很複雜。作為車迷,雖然知道 S450 是好車,但我從來不是 Mercedes 的愛好者(應該是被路上各種8+9 C300印象所荼毒),所以出發前對Mercedes一點期待也沒有。更糟的是,還得加價 710 歐元,後來錢開下去怎麼想都像是被櫃台話術了一樣,本人腦波弱當然也是關鍵原因。

難道,這就是莫非定律的終極實踐嗎?原本的「BMW 大七體驗之旅」,從這一刻,因為最後一塊拼圖的補上,硬生生被扭轉成了『偽』 賓士粉絲之旅的序幕。為什麼要說是『偽』賓士粉絲呢?因為行程安排原因,司徒加特是此行重點,這個工業城基本上沒甚麼旅遊景點,主要就是兩個汽車博物館,其中一個赫赫有名的就是賓士博物館,再加上偶然機會得知,司徒加特近郊的賓士最先進製造工廠有開放參觀,原本行程規劃就有賓士博物館+賓士工廠套裝行程,出發前怎麼都沒想到竟然會開著Mercedes車去參觀賓士,心中還自行腦補被其他觀光客看到會認為這個人一定是賓士鐵粉(我不是阿!!)。


裝B就是盡量到頂 10天裝B經驗分享

裝B就是盡量到頂 10天裝B經驗分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既然錢開下去,就當個大爺吧! 沒有笑得很開心(理論上這時開到大7應該笑得合不攏嘴)的直接駛上法蘭克福的Autobahn,展開此次德國自駕之旅

•總算拉回主題講一下車子
既然寫在這版,還是要回饋一下對S450的回饋與分享
體驗W223 S450後印象很深刻的配備:
*大尺寸抬頭顯示器 + AR 實境導航
這台車的抬頭顯示解析度跟畫質/景深真的好,字體大而清晰又不會佔據視野,個人覺得贏過BMW的抬頭顯示,再加上原廠虛擬實境導航,魚骨頭箭頭顯示方式易讀又清楚,將陌生環境駕駛的不安感減到最低,開車全程90%不用低頭。因為原廠導航開這台車讓我反而不想用Google Map。


裝B就是盡量到頂 10天裝B經驗分享


*全車按摩座椅 + 禮車套件
長途旅行的救星,四個座椅都有角度傾斜與按摩功能,座椅的支撐度跟舒適程度真的是沒話說,所有人員(含駕駛) ,上車後很容易秒睡。後排舒適度甚至被家人評為「比飛機商務艙還好」。

裝B就是盡量到頂 10天裝B經驗分享


*氣壓懸吊
行駛質感宛如漂浮,過濾顛簸效果極佳。濾震能力強到不行,直線行駛質感,含不平路面市售車應該能贏的極少,但缺點是失去了一點傳統懸吊的「路感」,感覺路感濾掉太多。即使模式調整為S或S+,路感也不是很清楚,這點要請其他廠牌的車友分享,是否氣壓懸吊大都如此? 可能是市場定位,這台車跑山路時,模式調為S或S+雖然依原廠說明懸吊已經明顯調硬,但個人認為側傾還是嚴重,但支撐度絕對不會不夠,還是感覺得出來輪胎牢牢抓住地面。

*後輪轉向系統
真心覺得超過5米車子必須要有,迴轉半徑小到不可思議(原廠數據才5米45);山路更像小車般靈活(感覺像在開4米5的車)。在市區停車時,搭配環景真的沒在怕的,只是倒車時不符合人體對車長的判斷與直覺,老是轉過頭,需要時間適應。破15格高速變換車道時,同向轉向與4Matic真的發揮極大穩定效果,變換車道可以是紋風不動,不會左右晃,實在是好物。

裝B就是盡量到頂 10天裝B經驗分享


*Burmester 小柏林音響
這次旅遊的好夥伴,全車卡拉OK時間就是靠這個,雖然個人認為還是差Volvo的全套B&W一截,但以標配音響來說音場開闊、細節清晰,低頻恰到好處。高速巡航配合雙層玻璃加上S等級的NVH,帶來頂級的卡啦OK包廂感,全家極為滿意。另外W223還有貼心設計,就是座椅都有麥克風可以輔助擴音對話,這樣高速行駛大家聊天時可以不用用吼的讓對方聽到,其實W223隔音夠好了應該不用刻意設計這個,因為缺點發生在唱歌嘶吼時,車內喇叭會有收音造成破音現象,算是瑕不掩瑜。

*V6引擎+9速+4Matic的行車質感
就如眾多車評所稱讚,W223這顆九速變速箱真的是讚,細膩度我覺得比BMW一般版本ZF8速還好,升降檔反應都很快,讓行車質感加分很多。雖然車重破2噸,但48V+367匹 M256V6+4Matic 加速無論平路或山路絕對夠用,這次開Autobahn很奇怪內側車道都沒有碰到P/F/M/L等級的車,以一般德系車來講就算碰到接近20格時速迫近狀況也可以油門一拜還是很穩定接近無感的拉開或保持距離。個人體感時速 150 公里:就像平常在台灣市區開 50~60 公里一樣輕鬆,方向盤沉穩無壓力。時速破 170 公里:就像在台灣高速公路「乖乖遵守110速限」般自然。所以自然在台灣俗稱「20 格」的夢想速度,透過S450卻能合法/舒適的完成。只要前方車距夠遠,開此車20格也變成習慣,但破170之後,風切跟穩定度還是會讓駕駛者有感,不像160以下真的都沒甚麼速度感。
另外想請有開48V的賓士車主分享一下,這台車起步其實不太好控制,從靜止到低速蠕行或開動油門虛位有點多,以至於不好控制踩深一點很容易造成後座乘客不適感,另外網路上有提到因為煞車系統控制造成的點頭與抬頭感這台車蠻明顯的,很可惜行車質感因此扣了不少分。

另外W223這代駕駛模式除了變速箱跟引擎匹配外,對我來說最重要的就是避震器支撐度改變,因為Comfort模式避震真的太軟。但W223這代行車模式觸控改成在大螢幕左下角的觸控區,其實非常不直覺,尤其是突然要進入山區彎道,為了怕後座乘客不舒服趕快要切成S或是S+,會手忙腳亂。


想分享小提醒:德國自駕的幾個重點
1. 最划算的租車方式:「租小升大」:
- 預訂時先選擇較低等級的車,到現場再詢問櫃檯加價升級,前提是沒有特定車輛喜好,如像我這次一樣有特定偏好有可能進退兩難,但有時會有開盲盒般的樂趣,有網友一樣預定BMW 1系列,現場直昇911或BMW X3 M50,比原版官網預定划算。
- 優點是雖然車價會增加,但 保險費用不會跟著加價(至少在 Sixt 的經驗如此),可以省下一小筆錢。
- 風險就是要看現場有沒有現車,若是旺季就比較難保證。

2. 保險一定要直接跟租車公司買
這點很重要——千萬不要單純只買第三方保險。
這幾年很紅的RentalCar.com比價網站,價格真的比較便宜,但陸續傳來網路上很多人的不愉快經驗:發生事故後,第三方保險一定會賠,但理賠程序繁瑣,重點是我們人已經離開當地,之後都是租車公司說了算,反而花更多時間精力處理。直接買租車公司的全險,雖然貴一點,但發生狀況時處理最快速也最安心,也最沒爭議。以下分享一下即使此行我已經很小心,還車時還是被標註前擋有裂痕跟輪框刮傷,前檔的確是15格以上高速巡航時打到我很確認,輪框我覺得是取車時我忘了輪框巡一遍拍照存證,應該是之前就有的。試想我若沒有全險保護,以W223的零件費用,恐怕維修費用遠超過保險費用,有換過標配跟車系統前檔玻璃的車主都知道。以下是租車公司報告

裝B就是盡量到頂 10天裝B經驗分享



3. 防曬裝備要準備好
德國的夏天日照很長,而且車子沒有台灣常見的隔熱紙。
就算 S450 有後座遮陽簾,前座也沒有,即使玻璃已經是抗UV玻璃,女王還是曬得哇哇叫。防曬乳、墨鏡一定要備齊,女生甚至可能要穿得像「採茶姑娘」一樣,再加上下車就撐陽傘。雖然老外一看就知道你是台灣來的,但至少能保護自己,不然長時間開車會變成折磨,尤其前檔沒有隔熱紙,剛好碰到太陽從正前方來,沒有墨鏡開車變成滿清十大酷刑。

4. 善用定速與自動跟車,避免吃罰單
在德國,我覺得現在車標配的自動跟車和定速不是單純為了減輕疲勞,更是為了避免被開單。歐洲超速幾乎沒有容忍值,尤其在德國,郊區限速常常在 70~100 km/h是非常正常,正當開的舒爽時,瞬間進入城鎮,一進鎮內速限就會陡降到 30~50 km/h,很多網友有通報限速牌後面常立刻就是測速照相機。之前都覺得是都市傳說,直到這次我親眼看到兩次測速這相機(該不會是Leica吧 ),體積非常小,一不注意就會被拍。
最好的方法,就是看到速限標誌就直接把定速調整好,再配合自動跟車前車不動我不動,這是避免罰單的最佳「主動防禦」駕駛。

裝B就是盡量到頂 10天裝B經驗分享



此次最喜歡的愛車(10Days)留影,背景也是自駕才比較有辦法到達,離司徒加特1小時車程很值得一去的霍亨索倫城堡。其他網誌城堡介紹


裝B就是盡量到頂 10天裝B經驗分享


不可免俗的要套用01傳統,愛錶配上愛車(10Days)方向盤合照

裝B就是盡量到頂 10天裝B經驗分享


以下有請AI幫忙介紹我的愛錶(小米6手環),本人愛不釋手,真是兼顧日常報時跟運動的實用好選擇。應該也藉此照片應證標題不是圖文不符,平常日用物品的確就是小米6這等級,開S450的確是裝B(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米6手環不僅是實用工具,更是將腕上美學與尖端科技完美融合的藝術品。其核心亮點在於那塊1.56吋的AMOLED跑道全面屏,它不僅帶來更寬闊的視覺享受,更為個性化提供了無限可能。超過130款精心設計的錶盤,從經典的指針類比、充滿未來感的數位顯示,到藝術感十足的主題設計,讓使用者能根據每日心情、穿搭或場合,隨心所欲地為手環「換裝」,如同擁有一座不斷更新的虛擬錶櫃,這是傳統機械錶所無法比擬的樂趣。

而在運動監測方面,小米6手環展現了專業級的實力。它不僅支援多達30種室內外運動模式,涵蓋了從瑜伽到拳擊的多元選擇,更令人驚艷的是其自動識別功能,能智慧判斷並記錄戶外跑步、跑步機、健走等六種主流運動,讓運動體驗更流暢無礙。每一次的訓練,它都能精準記錄心率、卡路里消耗等數據,並提供詳細的運動報告,讓手環不只是一個計步器,更是一位隨身教練,幫助使用者更科學地達成健身目標。小米6手環的問世,無疑為智能穿戴市場樹立了新的標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先分享到這,行程部分關於軍事博物館,紐柏林.賓士工廠參觀跟DTM觀賽部分等有力氣時再分享
samhjc wrote:
W223這顆九速變速箱真的是讚,細膩度我覺得比BMW一般版本ZF8速還好,升降檔反應都很快,讓行車質感加分很多


不知道你平常BMW開的是什麼車?

我的車是G45 X3 xDrive30, 平常開已經非常滿意了. 美國BMW有一招很厲害, 就是三不五時就來辦個活動, 讓用戶都可以嘗試開不同的車. 所以我M5, i5, X5 xDriveM60, M760e xDrive, iX50 等等比我X3高級的車都試開過. 我必須說, 雖然同樣是BMW, ZF也都是8速(除了i5, iX電動車不是), 但高階的車整體體驗就是不一樣, 順暢度, 舒適度, 細膩度, 高級感等等仍然勝過我的X3多多! 另外, 正M車跟M Performance車的操控性也是不ㄧ樣, 雖然以我的駕馭能力, 正M車對我來說是太超過了!

W223我沒開過, 但同級車是大7, 我覺得你必須同級車相比才來得客觀.
請問大大,方向盤握把上的銀色按鈕是什麼功能啊?
SixT的水非常深

常見的套路:
[1]
事先預定好的車款
當天到了現場才告知沒有車
(我是走進台灣的二手車行??)
有其他類似的車款
但是要加錢
吃定觀光客已經大包小包的抵達現場
必須有車,才能玩行程
半強迫你必須接受加錢

[2]
還車時用放大鏡檢視
連在低處、保險桿不起眼的傷痕
一點點壓痕、刮傷
通通要求償
天曉得是不是之前就存在的舊傷??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