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界一帶的濁水溪河床在冬季枯水期期間提供了另外一種單車越野的樂趣. 最近在 mobile01 上也變得熱門起來. 當我向學弟小馬詢問這條路線最適合的規劃時, 已經騎過兩次的他立刻建議從卓社林道口開始騎車, 一直走到盡頭再找路下接到濁水溪畔的石城谷, 之後沿著溪床上溯到武界, 等於是繞一個大 U 字型,

1/16 卓社林道接石城谷上溯武界
這樣的走法比起從武界一路溯溪到石城谷, 再爬升到巴庫拉斯, 接回水里, 埔里可以少一點里程, 接駁也方便一些. 唯一的問題在於從卓社林道下接石城谷這一段, 網路上資訊很少, 唯一找到一篇是 2008 五月份越野摩托車車友的騎行記錄. 兩年後的今天, 這段路還通不通? 沒有人知道, 就讓我們一探究竟吧.

1/16 卓社林道接石城谷上溯武界
2010/1/16, 小馬, 恐妹夫婦, 老蕭和我一行四人開始這趟旅程. 我們在前一晚直接開兩部車到武界 (現名法治村), 借宿在法治國小. 還好寒流已經離開, 睡袋的溫度還可以提供一夜好眠.

1/16 卓社林道接石城谷上溯武界
16 號早上 7:20 所有裝備上車, 準備出發. 我們的計畫是先開一部車到卓社林道口, 下午回到武界後, 再開另一部車去取車.

1/16 卓社林道接石城谷上溯武界
卓社林道一開始的兩三公里, 先是水泥鋪面, 然後是一段還在整修的路面, 坡度都在 10% 左右, 身體還沒熱開就開始騎這樣的坡, 會比較吃力一點. 換到輕檔慢慢龜, 一邊欣賞一覽無遺的埔里盆地.

1/16 卓社林道接石城谷上溯武界
一口氣衝上 4.8k 附近的陡坡, 岔路口取右續行, 就是標準的林道風光.

1/16 卓社林道接石城谷上溯武界
小馬他們除了騎車外還有爬山的習慣, 所以面對層層相疊的山頭都能數出它們的名字. 我雖然沒有這種本事, 但也可以單純享受著這種美景.

1/16 卓社林道接石城谷上溯武界
前幾個星期的寒流威力確實驚人, 合歡, 奇萊一帶的山頭還積著白雪.

1/16 卓社林道接石城谷上溯武界
海拔一千八百米的稜線, 是卓社林道的最高點. 我們在這邊休息到 10:40, 開始下滑.

1/16 卓社林道接石城谷上溯武界
良久林場的大石塊, 四個人拍下這趟唯一的一張合照.

1/16 卓社林道接石城谷上溯武界
過了林場以及往良久瀑布岔路路口 (瀑布往左, 林道繼續直行) 之後, 景色愈加的原始, 一般的遊客已經很少會進到這麼裡面來了.

1/16 卓社林道接石城谷上溯武界
整座山裡頭好像只剩下我們四台登山車快樂的往下衝.

1/16 卓社林道接石城谷上溯武界
好像在做壓花一樣, 整棵樹影被貼在藍天與青山的布幕上.

1/16 卓社林道接石城谷上溯武界
12:00 抵達通往石城谷的岔路口, 18.7K. 比起網路上兩年前的照片, 雜草長的更加茂密, 整個路口被遮掩的非常不起眼. 唯一能辨識的就是林務局掛在樹上的告示牌. 我們第一次經過時就錯過了, 一直到發現怎麼開始爬坡? GPS 航跡看起來也偏掉了, 才回頭找路.

1/16 卓社林道接石城谷上溯武界
轉進往石城谷的路段, 馬上就變成只有車把寬度的小徑. 前面三公里因為還有獵人騎機車下來打獵, 路跡算是清楚, 路況也比較有整理的. 到了 21.7K 處, 路上停著兩部野狼, 這是第一個崩塌點, 要扛車下切約 10m 落差, 再接回林道繼續騎乘. 難怪機車會停在這邊.

1/16 卓社林道接石城谷上溯武界
再往前騎了一公里, 哇, 終於看到濁水溪的河床了. 雖然從腳踩的海拔 1200m 到溪底的海拔 600m 還有六百多公尺的落差要克服, 不過看到目的地就在眼前, 還是很讓人振奮的.

繼續前進, 有幾處陡下要特別小心. 來到差不多 24.3K 的地方, 我們遇到了那兩部野狼的主人, 他們說後面的路芒草長的又密又高, 雖然是可以通到石城谷, 但車子肯定是騎不動了. 不能騎, 我們就用牽的吧. 都到了這邊, 沒有人想要回頭的.

從 24.3K 開始牽車, 走了差不多 500m 就遇到了第二個崩塌點. 這是一個髮夾彎, 高低路面落差約 20m. 底下的路已經整個滑落, 徒手攀爬是可以通過, 扛車比較危險. 我們決定往回走一百多公尺, 直接從高低路面的坡坎硬生生扛車下切, 接回林道.

1/16 卓社林道接石城谷上溯武界
之後就和比人高的芒草, 橫在空中的樹幹, 竹枝一路奮戰直抵溪谷. 像照片中這樣的小扛車真的只是小的不能再小的 case. 最痛苦的還是濃密的芒草, 高一點的割臉, 卡住車子, 低一點的割小腿, 把人絆倒. 身上的傷口真的是不計其數.

總計從轉進石城谷路段到 24.3K 步行起點, 5.6 公里花了 50min. 後面更可怕, 從步行起點到 29K 石城谷, 4.7 公里, 我們足足花了兩個小時.
文章關鍵字

石城谷, 我們終於到了. 真是一段漫長的旅途. 前面只花了兩個小時就到了林道最高點, 後面居然花了五個小時才到達石城谷. 遠遠超過我們的預期. 不管了, 要開始玩水啦.


和許多造訪多次的朋友一樣, 老蕭說石城谷的景色已經大不如前了.


淤積的泥沙已經淹沒了大半的石壁.


以前超過兩公尺高的景色不曉得有多麼壯觀.


也許有一天, 這些美景都會消失, 只能從照片中去回憶.


大家樂的勒. 趕快拍一拍, 要往武界出發了. 如果太陽下山後, 還得泡在水裡, 就不妙了.


出發 ? 要往哪裡騎 ? 看著空曠的河谷, 一開始我還真不知道從哪裡開始.


基本上的原則就是順著河道彎曲的內圈走.


如果碰到反曲點, 就給它直接渡河過去, 衝啊.


其實稍微留意一下, 地上也有很多路跡, 多半是獵人來往溪谷的機車車轍, 跟著走, 問題也不大.


很多遊記都把這兒稱做良久瀑布, 是個很特別的景觀.


襯著瀑布當作背景, 拍一張騎車的照片, 帥的咧.


不要祇是拼命趕路, 偶而停下腳步, 駐足觀賞. 這溪谷裡的一景一物, 都有它獨特的美感.


照地圖上來看, 這裡應該是栗栖溪匯入濁水溪的入口, 原本是打算徒步進去找一個位在栗栖溪上的 "一線天". 卻沒有找到明顯的水道, 遂直接回武界了. 明年再來找吧, 不過四個人異口同聲的說, 只走水路, 不要再從林道下切了.


今天的高度圖.

歐歐 , 良久山莊 和 良久的石碑 .

偶以前也去過, 好多年前了, 轉過去就開始下切了.
很棒的一條路線喔~!

很適合"重口味"的車友~跑一趟'挑戰一下~!!

**********************************

這個禮拜日我們是計畫驅車→武界→下河床,

→栗栖溪與濁水溪的匯流處(午餐)→巴庫拉斯,

→天時農場→上車→回家~!
http://0988926868.blogspot.com/
標哥真猛~!讚~!
小弟只有望著照片流口水的份~

這個冬天小弟又養胖了不少.
騎個小錦屏就去掉半條命......

得再花點時間把體能練回來.
JOHNNY-JU wrote:
這個禮拜日我們是計畫驅車→武界→下河床,
→栗栖溪與濁水溪的匯流處(午餐)→巴庫拉斯!...(恕刪)

灰鴿兄,
之前也是看到你在討論串裡頭的發言, 才 push 出這一趟旅程的.

祝你們這禮拜一切順利, 等著看你們的遊記喔.
kbk wrote:
小弟只有望著照片流口水的份...(恕刪)

大蝸牛,
其實武界溯溪, 如果只有走水路來回的話, 算是很輕鬆的行程. 你絕對沒問題的啦.

我學弟之後可能會再規劃騎北港溪 (含溯溪, 惠蓀林場及野溪溫泉), 到時候再來相招.
passatlan wrote:
灰鴿兄,
之前也是看到你在討論串裡頭的發言, 才 push 出這一趟旅程的.

祝你們這禮拜一切順利, 等著看你們的遊記喔.


passatlan"大大~! 您好!!

謝謝您喔~! 有機會的話,共襄盛舉',相召一起騎車'~!
http://0988926868.blogspot.com/

passatlan wrote:
我學弟之後可能會再規劃騎北港溪 (含溯溪, 惠蓀林場及野溪溫泉), 到時候再來相招....




標哥開的行程,是一定要跟的啦.

我先練好體能先~
好一個卓社林道,找一天把它跑成環線好了~
哈哈~~
感謝分享~~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