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廠牌幾乎都出29吋輪組,當然下坡車還是沒變,以後主流會變成29吋輪組嗎
29吋的越野碾壓能力很強大,
可是真正成為主流,還有很多考量因素,
不然不會出現650B這個規格。

29吋規格目前的缺點.....
(比較26吋)
1.輪子大,鋼絲長,輪組剛性會比較差。
2.輪子大,避震器行程不容易做長。
3.輪子大,車頭高,
車頭與把手間不易做出高低差,對上坡效率會有影響。

個人的看法,身材超過180cm,
以xc為主力,29吋會是很好的選擇。
170cm~180cm,要看狀況。
我個人175cm,比較喜歡29吋。
輪子加大需要什麼高科技嗎?若輪子加大有比較好,那早就成為主流了,不用等到現在
大徑大小各有優缺點,而山地車騎乘的路況、風格有很多,所以不同的輪徑各有所適
不像公路車只有一種需求,才會有所為的主流:700c
只要不是因為後避震需要較長行程受到限制的車種,肯定都是往大輪徑發展,但29還是27.5會成為日後主流還很難說,只是26吋XC車大概只剩下台灣和中國還有市場可言了
確實,在台灣還是26輪組為主,在國外29輪組市場蔓延,當然就看之後下坡賽事有沒有什麼變化
29輪組車架視覺上大很多
看今年新的車款介紹,很多都26跟29並存呢.

看國外介紹寫29"的缺點是身高的限制,還有後避震行程比26"的短.整體剛性也差一點.
在歐美29吋是主流(倫奧XC賽沒有26吋車, 因為穩被巴死), 至於結構強不強, 這樣來說好了, 或許緊實度不如26吋(個人是感覺不出來,因為我有M牌XC-800D及B9-500D 29er各一台, 結構都很強), 只要比標準高很多, 就ok 29比26結構弱又何妨(29er載重120kg, 26吋100kg 結構弱? ), 因為我用29吋車跑大漢山由27k下到0k, 一路多半25~35km/hr往下衝, 在柴山跑咾咕石林道, 29吋只能說真是令我佩服啊....至於前叉, 又不是下坡車, xc 100mm就夠用了, 實際騎了再回去騎26吋跑林道, 騎26吋會害怕, 29吋則是膽子會變大, 因為即便是技巧沒那麼好, 仗著29輪徑的優勢也能化險為夷化腐朽為神奇.

在台灣29吋尚在進行式中, 主流的定義不是多人騎, 而是騎的人會被注意.....

AOI-AERO wrote:
輪子加大需要什麼高科...(恕刪)
AOI-AERO wrote:
輪子加大需要什麼高科技嗎?若輪子加大有比較好,
那早就成為主流了,不用等到現在
大徑大小各有優缺點,而山地車騎乘的路況、風格有很多,
所以不同的輪徑各有所適
不像公路車只有一種需求,才會有所為的主流:700c

公路車以前為了講求低風阻,有前輪650c後輪700c的配置.
後來被UCI給禁止了,UCI對公路車的規範很嚴格,
目的是要避免器材過度進步,讓比賽回歸運動員本身的競爭.
但相對於公路車,越野車的限制就少很多,
認真看越野車這20年的發展,器材事實上比公路車更有突破.

輪子加大確實需要高科技,加大的輪子輪圈剛性與重量不如小輪子,
若是材料與結構上不夠進步,貿然的加大輪子,性能會不好.
扣除一些29er的缺點,整體來說的優點還是比26吋好.
ado016435 wrote:
在歐美29吋是主流(倫奧XC賽沒有26吋車, 因為穩被巴死)

現在的xc賽路況,真的越來越變態.
今年650b的規格也冒出來了,用26吋去吃落差,真的太辛苦了.
在台灣要變成主流很難
台灣的平均身高171左右
29吋至少要175~180cm以上的人騎

歐美就不一定了
我覺得29吋輪徑就是為了XC而生的.

也只有在XC賽才看的到選手用29吋車不是嗎?

在台灣的XC車都是被拿來當休閒車用.

往往買XC車的理由都是台灣路面爛.有避震比較舒服.

真的跑去山裡還會被其它車種笑."你這台不能跑林道啦"這類...

連車店店員都會說要進林道一定要有AM級以上的車.

XC車的前壁震不夠力...這類.

所以一台不越野的"休閒車"根本不需要用到29吋的輪徑.

至於身高...

記得是閃電牌還是美利達車隊裡.

有一個中國籍的女選手.身高也不高.

他還是騎29吋啦.

29吋的宣傳都是強調29吋的穿越能力.

為什麼很多人推薦別人買29吋車的理由是"你身高夠".

而不是"要進林道29吋很好騎"???

然後就是價錢...

29吋輪徑車的價錢實在太貴了.

今年美利達的29吋入門車沒打折牌價就要22XXX元.

22000元拿來買26吋XC車已經可以有slx的套件了.

花22000元只能得到一台套件都很入門的29吋車.

實在太不划算.尤其是對大部分騎XC車都是為了休閒的人來說.

更何況還有650B虎視眈眈.

29吋車要在台灣發揚光大.

要從價格跟消費者對XC車的使用觀念開始改變才行.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