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車架製造經驗可回朔至1957年起, 於1993年退休.在超過35年的時間中, 我對公路賽車的車架設計及其與人體的關聯性, 做了廣泛的研究.
Dave Moulton."
以下的資料, 能協助你選擇正確的車架尺寸, 及設定有效率的騎姿,
雖說人體的尺寸並非一致或有標準性, 但仍依循著某些自然法則.
高個子並非照著小個子的尺寸等比例放大, 身高高的人在軀幹長度上僅略大於個子矮的人,
差別是高個子有比較長的雙腿. 一般來說長腿的人也有較長的手臂, 腿短的人手臂也短.
我決定車架尺寸的基礎, 是以騎者跨高的2/3為起始點,(這僅僅是預設值, 還有其他因素必須考慮)
這代表騎者越高, 座管拉出車架的距離也隨之增長, 龍頭握把與坐墊的落差,
也要隨著高個子較長的手臂調整.
龍頭握把長度會隨著較大的車架尺寸增加, 但上管長度所增加幅度在較大的車架相對較小,
因為較高的人上半身增長的長度並不多.
2/3跨長法則的例外, 是身長腿短的騎者.
如果身高較高的人屬於這種型態, 那他會有較短的腿和較大的腳.
這種體型的人以身高來決定車架尺寸, 會比引用2/3跨長法則來得適合.
騎車時雙腳是腿的延伸, 因為踩踏時腳指是朝下的,
因此坐墊高也要依照著較大的腳而提高.
隨著較長的上半身, 上管與龍頭尺寸也相對增加.
反之亦然, 如果是體短腿長者的腳會略小, 適合的車架尺寸, 會比運用跨高法則所算出來的尺寸小一點.
我設計了一份對照表來幫助你決定最適當的車架尺寸.

先在左側找出你的跨長,如果你的身高與表上對應的差距在2.54公分內,鞋子的差異在半號以內, 那你完全適合應用2/3跨高法則來決定車架尺寸.
如果你的身高及鞋子尺碼不在同一行, 則以你的身高來決定, 忽略跨長的部分.
比如, 某騎者的跨高30吋身高五呎八吋, 穿十號鞋 (美規), 應該選擇 54~55公分的車架,
若跨高36吋身高六呎二吋, 穿十一號鞋 (美規), 則選擇 60公分的車架,
另一種判定的方式, 假如你的身高及跨長不落在同一行, 分別找出對應身高及跨高的建議車架尺寸, 會是兩個極端值, 適合你的車架尺寸落在兩者之間. 再利用你的鞋子尺碼來決定是偏向那邊, 進而決定最佳尺寸.
例如, 身高五呎九吋半, 跨長30吋的車架尺寸會落在56~51公分之間, 如果鞋子是10號半, 選54公分車架, 如果鞋子是11號, 則選55公分車架.
* 以上的表格是依據我自己店裡所做的車架尺寸, 你可能無法在其他製造商找到完全相同的坐管/上管組合, 所以請依照表內建議尺寸用龍頭長度加以調整.
* 這份表格的資料來源,是我多年來幫客戶製作車架時,測量他們身體各項尺寸所留下來的記錄. 此表格完全沒有運用到任何數學公式的演算.
重要提醒:
我量測車架尺寸的定義 (不論客製或成車),

是由五通的中心到座管交接處 ( C to T ) , 這也是所有英語系製車師傅的標準.
義大利及其他國家則是量測五通的中心到上管中心線的交接處. ( C to C )
這兩種尺寸定義方式都被廣泛運用也都是可接受的.
只要注意你跟你購車的店家在決定尺寸時用的是同一種基準,
否則誤差會接近2公分.
重要提醒:
這張表是為了最有效率的公路賽車騎姿而去做的設定,
如果你的騎乘方式是比較偏休閒的, 仍不失為是一個好的參考起點.
可以提供你多元化的選擇, 利用表內建議尺寸加大兩公分,
藉以減少坐墊與龍頭把手的位差, 並縮短龍頭至少1公分.
翻譯後話 :個人非對公路車設定有特別研究, 只是在找資料時發現這篇文章, 覺得可以給有需要的車友做為參考之用, 如果對內容不認同, 建議直接發信給Moulton先生進一步討論.
若覺得譯文詞不達意或有謬誤者, 則歡迎公開指正, 感謝.
原始表格下載 : http://www.prodigalchild.net/MoultonFrameSizeChart.pdf
原文出處 : http://www.prodigalchild.net/Bicycle6.htm
翻譯 : Pe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