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同鴨講......
還慣性輪不存在 乾脆講文字不存在好了 還是要打慣性高的輪框 95%以上的人都知道我在講什麼輪框 唯讀你看不懂
我管他側風幹麻 都說不要去講那些雜七雜八了

看來不夠白話
普通鋁框跟60mm板輪這樣夠清楚了吧 不是要實驗精準數據 不需要1.36548km
該不會等等又有人講爛框跟一級鋁框差很多吧
發現01超多這種人 多學外國文法吧 簡單一句就知道 重點在那 不是專牛角尖



filefox wrote:
以同樣力量來說 不要考慮什麼腿力王道.風力.迴轉速 雜其雜八的
假設未改正常巡行32km
平路來講改了大板慣性輪會提升多少速度?

談輪組,談到"慣性".....表示對輪組性能的評比,還不夠瞭解。
czl wrote:
慣性指的是速度提升.......

一般來說,車友所指的"輪組慣性"提升,大多是輪組的"重量提升"。
輪組的"重量提升" = "輪組慣性"提升 ?????
誠如小地所知,談輪組談到"慣性"。
表示對輪組性能的評比,還不夠瞭解。
若是真的"慣性提升",速度就會提升。
那現在的單車與輪組,也不用搞"輕量化"了。
而沉澱殿的鋼管車,重量大,慣性大,速度也會提升嗎??
liutuanee wrote:
基本上樓主所提的概念,應該就是「轉動慣量」

轉動慣量,用在輪組上的概念。
就是轉動這個輪子,所需要花的力量。
身為一個騎士,當然希望自己能花越少的力量,去驅動輪子轉動。
老公雞 wrote:
從能量不滅也不會無中生有的角度來看 (實際減少的磨擦力與風阻應該是少得可憐) , 心理作用應該是大於實際的功能 .

小弟愛唸書,拜讀了"第一本自行車的科學解析",受益很多。
第一本自行車的科學解析
作者 藤井德明 本田技術研究所工程師
書中提到幾個很重要的概念.....
-----
書中對於影響自行車"行進的阻力",有很多敘述。
時速15km/hr,輪胎滾動阻力,和空氣阻力相當。
一般單車要超過這個速度太容易,輪胎滾動阻力影響不大。

而到時速30km/hr,空氣阻力消耗能量就佔了76%。

經過作者很多公式推導,有以下3個結論。
1.自行車行進阻力,大部分都是空氣阻力。
2.空氣阻力與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3.騎乘所需的動力,與速度的"立方"成正比。
騎越快,風阻越大。
-----
風阻的影響,真的是非常的大。
輪子(輪組與外胎)的風阻,約佔13%。
是單車器材中,風阻的第一名。
(僅列出結論,若想看詳細算式推導,請自己去看書。)
-----
回到樓主的問題......
每個輪組帶給不同人,都會有不同的效果。
而不同地形,輪組的影響也很大。
通常,利害的騎士,器材對他們的影響會比較小。
(體力太好,可以克服器材的缺點)
而對一般的休閒騎士來說,選對器材,幫助的效果很大。
-----
樓主的問題,一開始發問的觀念,需要修正一下。
而這個問題,因人而異,
直接去商借一組高框板輪來自我實驗,會是最好的解答。
個人覺得這個問題不必過於執著於 " 慣性" 一詞
說沒有這東西嘛,我卻在日本某單車的網站上也看過這個詞兒,所以沒個準

問題的重點是在於這種輪組會提升多少效率
我覺得這輪組真是讓人很 xx 的產品
它會讓一個外強中乾的人誤認為自己很強
不顧一切的勇往直前地衝
結果卻讓你變得更虛

當然啦
但如果懂得分配踩踏功率
它還是很 xx 的東西


* xx 自己填
http://class.ruten.com.tw/user/index00.php?s=hironari_0819
filefox wrote:
雞同鴨講.....還是要打慣性高的輪框 95%以上的人都知道我在講什麼輪框....(恕刪)


你才在雞同鴨講

而且口氣還很差

""還是要打慣性高的輪框 95%以上的人都知道我在講什麼輪框""

我看是95%以上的人都看不懂你在講什麼東西吧!!

我猜你是講高板框吧!我猜的對不對??

但是高板框慣性一定比低框大嗎??不一定吧,LW的框會比一般的鋁低框重嗎?不會吧!!所以lw的慣性會比一般的鋁框大嗎??也不會吧~~

所以你去買市面上框重最重的框,才是真的慣性框,鄉下阿公騎的武車配的鐵框才是你說的慣性框吧


建議你要把"慣性框"改成"低風組"框,大家才會知道你在說什麼
AM TSR/BF PR/BIRDY Ti/BIRDY Capreo/BROMPTON M6L/DAHON PSL/DAHON Jxp/DAHON III
其實通常是一小時騎乘差個1分鐘左右的程度,不會神奇到哪邊去啦.XD
阿說好的鋸車架咧?(by 大仙)
filefox wrote:
雞同鴨講......
還慣性輪不存在 乾脆講文字不存在好了 還是要打慣性高的輪框 95%以上的人都知道我在講什麼輪框

老大,那95%的人不是真的懂,是剛好矇到。
慣性的說法,用在輪組上本來就有問題。
filefox wrote:
看來不夠白話
普通鋁框跟60mm板輪這樣夠清楚了吧 不是要實驗精準數據 不需要1.36548km
該不會等等又有人講爛框跟一級鋁框差很多吧
發現01超多這種人 多學外國文法吧 簡單一句就知道 重點在那 不是專牛角

普通鋁框,也是可以做到框高60mm。
又重框又高,按照您的說法,可真是慣性一流勒。
-----
本來還想好好發文討論,看到摟主這種發言......
減低風阻,本來就不是輪框框高,作成板輪就好。
只是高輪框的板輪,比較容易達到減低風阻的目的。
就像樓主自己說的,爛框跟一級鋁框差很多。
那也要看多爛的框,比上什麼樣的高級鋁框。
高級鋁框,也有分低框and中框and高框。
請問要拿什麼來比?? 要比什麼??

一開始發文的問題,問的就有問題。
我回文還是要用猜測的,硬是擠出一篇。
現在可好,目標限縮到"普通鋁框 and 60mm板輪".....
還是告訴樓主一句,這個問題一點都不清楚。
-----
很多車友不是鑽牛角尖,就像我一樣。
小弟是認真的看待樓主的問題,想好好討論。
發文者都不尊重自己的問題,還反過來回文者鑽牛角尖......

我發現01超多這種人,
自己亂問問題,不尊重自己,也不尊重回文者。
濫用網路資源。
ddar白馬 wrote:
老大,那95%的人不...本來還想好好發文討論,看到摟主這種發言.....(恕刪)

同意,+1
本來還想好好看又引出什麼精闢的討論,可以再學一點東西。
看到摟主在第11樓發飆的言論,真是

有人願意回復你是給你面子,沒人回覆的開版才悲哀。
Lionlin wrote:
其實通常是一小時騎乘差個1分鐘左右的程度,不會神奇到哪邊去啦.XD
)


如果以時速35km 計算, 差一分鐘等於差距了500多公尺......這對單車運動來講, 也算是一條吃灰的距離了
難怪我比較喜歡zipp,因為他是空氣力學輪子,每每慣性一被拿出來講,就一定會有人被打槍
鐵人2266
filefox wrote:
雞同鴨講.........(恕刪)


超沖......

為了看版的其他朋友回覆一下,不為你

慣性輪Inertia wheels

"空氣動力"輪、高框輪 Aerodynamic wheels

去GOOGLE一下圖片,不知道你是不是車上要裝慣性輪?

沒知識要有常識,沒常識要懂得謙虛

論壇上就是有你這種出來講話不求精準的人,才會將知識以訛傳訛,越傳越離譜。

還大家都知道你在說啥咧?

需要別人猜........不會自己說清楚嗎?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