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有功率計的車友有時間可以這樣做

上路測一趟最準啊~~

moto1983 wrote:
不才小弟想請教一個問...(恕刪)


不會有人跟你在訓練台上輸贏是吧~~
歡迎來Aq's Bike http://aqbike.blogspot.com/

f2344773 wrote:
上路測一趟最準啊~~...(恕刪)


Trainer一向都只能自己跟自己比呀。

如果一堆人一起騎Trainer這麼瘟腥的活動是除了Pro racer以外的人這麼搞,真的很瘟腥啦
有關自行車與重量訓練或慢跑可PM交流互換意見,其他一律忽略之。
功率計的論壇上有說, 在trainer上做的ftp會比路上做的值來的小 (很多人有這樣的經驗)
不同的trainer也會不一樣, 建議ftp上路做


moto1983 wrote:
不才小弟想請教一個問...(恕刪)
f2344773 wrote:
練得勤,練得穩

心跳就足以代表功率

可以算算看,中社(或是某一段坡)到頂要花多少能量,然後找天去爬看看,那個能量你是不是真的到得了頂


其實我的意思不是這樣

像中社這種短程的坡,幾乎都是用很高強度的爬升去爬,但這種強度並不會拿去爬武嶺或是P字道這種長程的坡

如果可以知道自己的功率,和目標時間,如果是長程的坡,目標就要把自己練到心跳在要某強度下輸出某大小的POWER,轉速當然也會影響,雖然實際上爬坡的阻力變化還是和訓練台不同,但在畫圓順暢和沒時間去爬長坡的前提下這樣練是不錯的

既然先進你的訓練台是會被重量影響的,可以作個同樣速度下重量影響POWER的相關圖(縱軸是POWER,橫軸是重量),這樣能造福用和你相同訓練台的車友,而我用的訓練台是低價靠迫緊螺絲的,沒重量影響的問題





已經有人做好了~
http://bikecalculator.com/veloMetric.html
用這個算還滿準的



順手翻譯一下~

Power 輸出功率

Rider weight 騎士體重

Bicycle weight 自行車的重量



Tires 輪胎
Clinchers 跑車胎(Open胎)
Tubular 管胎
MTB 登山車胎(顆粒胎)



Position 把位
Hoods 平把(登山車)
Bartops 握上把
Bar ends 握煞變把
Drops 握下把
Aerobar 計時把



Grade 坡度

Head wind 逆風風速

Distance 里程

Temperature 氣溫

Elevation 環境海拔高度

Trans. Efficiency 傳動效率



Velocity 速度

Time 花費時間

Calories 熱量消耗

Weight loss 減肥效果XDD
我今天換了一台飛輪騎

只用了七分力 就騎了七百多卡

之前那台 騎到死也不過六百多

每一台都不一樣

用心跳帶 測心跳比較有意義

其他的只能做相對值得參考
先撤飛彈 再來談經濟合作

sd5sd6 wrote:
像中社這種短程的坡,幾乎都是用很高強度的爬升去爬,但這種強度並不會拿去爬武嶺或是P字道這種長程的坡

如果可以知道自己的功率,和目標時間,如果是長程的坡,目標就要把自己練到心跳在要某強度下輸出某大小的POWER,轉速當然也會影響,雖然實際上爬坡的阻力變化還是和訓練台不同,但在畫圓順暢和沒時間去爬長坡的前提下這樣練是不錯的


給你一組數據對照參考看看^^

依據樓上CUFOX 所分享的速度預測網頁, 對照我的zipp404+powertap SL+ 於中社路實際量測的資料如下...
3.88km, 18:03分, 12.9km/h, 199w, 6.1%

http://bikecalculator.com/veloMetric.html 輸入如下
Power watts 199w
Rider weight 68Kg
Bicycle weight 7Kg
Tires Tubulars
Position Bar ends
Grade 6.1%
Head wind 0Kph
Distance 3.88Km
Temperature 25C
Elevation 225
Trans. Efficiency 92%

計算結果
Velocity 12.95Kph
Time minutes 17.98

上述的高度輸入意義不大,因為已經有距離跟坡度; Trans. Efficiency 影響很大 92%是我配合powertap 數值湊出來的. 實際是不是正確有待商榷(假設該計算很準,那我的車傳動效率就是92%,但誰能計算出車子的傳動效率?).
如果開版大想經由練習台來模擬輸出功率~根據該網的設定除非你的練習台可以設定grade & Trans. efficiency ...

上述的條件還少了一個胎壓, 個人覺得胎壓影響很大尤其是在練習台~

1. 如果你想知道的是自己最大強度的平均功率, 可以多找一些網上的車友貼上的功率+速度+接近自己的總重量+路線...等資訊再對照自己的數據我想應該會蠻接近的

2. 如果你是要知道的是接近乳酸閾值的輸出功率->我覺得還是敗一個功率計吧, 不然我覺得實際上路找出一組自己數據再對照網上車友的數據也許有參考的價值.

小弟半年前全力騎中社約15分多(喘的跟狗一樣),平常練騎約17~18分(不會太操的強度),約有兩次比賽使用powertap 最後平均功率都不超過200w 跟練騎的強度差不多(雖然最後終點喘的跟狗一樣,真不知道300w 連騎一小時的神人到底怎麼練的!), 假設武嶺接近連騎11趟中社那麼平常2~3趟的中社均速到15km那總強度若能進步到不會太操的感覺,那就是我的目標,我所想說的是利用熟悉的路線坡度+均速 來感覺自己的目標強度在哪, 這個也許也是個方法(我雖然有powertap+404 但是像武嶺這總爬坡賽,因個人腿力不夠所以都換202在跑,沒有powertap 只能根據坡度跟速度還有部分的心跳資訊來控制強度)

至於利用眾多車友的資訊在練習台模擬-> 我覺得光是胎壓就差很大了,你不會想每次上練習台就打一次氣吧...而且一般練習台練習一次能騎的時間也不多,還有阻力對照坡度的感覺好像也不好抓?




mfc74 wrote:
1. 如果你想知道的是自己最大強度的平均功率, 可以多找一些網上的車友貼上的功率+速度+接近自己的總重量+路線...等資訊再對照自己的數據我想應該會蠻接近的

2. 如果你是要知道的是接近乳酸閾值的輸出功率->我覺得還是敗一個功率計吧, 不然我覺得實際上路找出一組自己數據再對照網上車友的數據也許有參考的價值.


我的目的是後者,但功率計太貴了;我的目的是,假設我的LT值假設為200W,然後我的目標是提升到250W,如果在訓練台上騎行時能知道自己POWER輸出為多少,訓練一段時間後,搭配心率計知道同樣心跳結果自己POWER變大所以進步了

有人可能會說看進步的話,那看訓練台速度便可行,但是訓練台的速度並不等於外面的速度,所以POWER是更值得參考的數值

mfc74 wrote:
上述的條件還少了一個胎壓, 個人覺得胎壓影響很大尤其是在練習台~


那麼可能就要請有功率計的車友再多PO一個變因:胎壓了,譬如說這個表在頂端要附註:胎壓、人車重、訓練台型號,然後下面才是速度POWER表,至於說其他的誤差像是外胎材質、坡度影響傳動效率的影響那些,我是認為誤差正負個20W以內都還可以接受
Elevation 環境海拔高度 不是爬升高度呦~
那是用來計算風阻的
海拔高度越高 空氣密度越小 風阻也越小

以相同的功率
海平面如果騎到43km/h
3000m的高原上可以騎到50km/h

另外
傳動效率其實是可以量的
方法如下

1.把車子掛起來
2.換到最常用的檔位
3.曲柄擺成水平
4.在後輪後方鋼絲頭和前方踏板軸上掛上重物 調整到剛好平衡
5.選其中一端 繼續加重量 加到輕輕推一下就會自己動的程度(確保量到的是動摩擦力)
6.另一端比照辦理
7.兩邊量到的加重比例理論上要一樣 例如都是加+5%重量後開始動 這樣才表示第四步驟有做到平衡
8.取任一邊的數據 平衡重量 / 加重後重量 = 傳動效率

示意圖



這方法可以量出BB 鏈條 大盤 飛輪 合起來的摩擦力
但是沒量到踏板軸的摩擦力
踏板軸和花鼓一樣可以用兩邊掛重物方式來量
不過計算方式不太一樣
sd5sd6 wrote:
我的目的是後者,但功率計太貴了;我的目的是,假設我的LT值假設為200W,然後我的目標是提升到250W,如果在訓練台上騎行時能知道自己POWER輸出為多少,訓練一段時間後,搭配心率計知道同樣心跳結果自己POWER變大所以進步了


你有一個迷思要先打破...

心率強度不代表功率強度,通常LT那附近就是最容易脫勾的時候(Decoupling)。

照正常來說,有氧運動的強度"功率"會跟心率成正比,也就是心跳越快功率越高。

但是當接近 LT HR 時,心率會停止上升,功率卻還可以繼續爬升到一個程度,特別是時間越短的時候越容易發生。

例如以 5min 來看:

HR 120 / POWER 150W
HR 140 / POWER 180W
HR 160 / POWER 220W ---LT HR (這裡開始脫勾)
HR 170 / POWER 250W (心率已沒有任何意義)


這種情況下心率完全不能代表任何事情,單純的就只代表"心率",因故你這種假設並沒有辦法取代功率計。

當然如果你的 SAMPLE 都以20min 以上來看的時候,那麼就有點意思了。

只是我必須說,選手如果只以20min為最小時間單位來練,那練的好的話頂多是變成KOM,練不好的話就連平路集團都跟不上....


另外,如果你單純只是想看到"相同心率但功率變高"的話,去重訓打兩個月的基礎就有了....只是你可能轉速會變低,另外在馬路上的時速可能會變慢。
www.cycliving.com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