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資男的輕量夢-Aura Mk3: 5.4kg + 新照片(p.47)

最近又換了些新玩具

首先是這支...


雖然買不起Addict的車架,但運氣不錯,在FB社團用低價收到一支新的Addict前叉,也夠我自嗨了~
FM066原配前叉未裁前371g,重量差強人意,而且造型呆呆的,Addict LTD前叉未裁313.5g,裁管成250mm後重297.7g,比原本的前叉少了60g,而且外型優美多了。

Addict前叉是亮面的,所以我又故計重施,拿出有點粗又不會太粗(280號)的研磨海棉細心地幫這雙美腿"去角質",就成了消光黑的前叉了。至於前叉的字體和紅色線條,和車架還算搭得起來,就保留下來,省了不少又刮又磨的工夫。

問題來了,Addict前叉是1-1/8"的前叉,要怎麼搭配FM066的異徑頭管呢? 還好我以前曾在依貝拍賣上瞄到過1-1/8"轉1-1/2"的頭碗底座環,有了這個小玩意兒就沒問題了。最近發現VP的A62ACMS2頭碗也是1-1/8"轉1-1/2"的,不過是整組的頭碗。

底座環裝上去後像這樣(伸縮縫是我自己鋸的):


底座環的內徑30.0mm、外徑45.0mm,如果是使用全隱藏頭碗(IS)的前叉,肩部外徑就是45~46mm。幸運的是Addict車架是用半隱藏頭碗(ZS/Zero Stack),頭管和前叉肩部的外徑是50mm,比起用IS頭碗的前叉更適合用在FM066上,前叉和車架間的落差不至於太明顯(FM066頭管下半段的外徑是56mm)。

換了前叉後的Aura多了一些柔美的曲線



Addict前叉比較長,花鼓軸心到轉向管底部的距離(axle-to-crown distance)比原本的前叉多了約1cm,所以頭管離地的高度也高了約1cm,於是我可以少放一個龍頭墊圈,看起來更威了...
至於前叉長度對立管角和頭管角的影響,只減少了0.5度,對我這個感覺遲頓的人"似乎也許好像"沒什麼差別,昨天去騎車時也不覺得有何奇怪之處。

Update: 後來發現Columbus有一支重量輕的喇叭管前叉Grammy,價錢還不算貴(和3T Rigida LTD比起來便宜多了),若嫌FM066的前叉不夠輕,Columbus的這支可止癢又不破財 - p.53

但我換好前叉、裝上前夾器後,竟忘了調整煞車塊的位置,今天擦車時才發現有一部份的煞車塊是在煞車面以下約2mm,不過昨天從中寮山溜下來時也沒發現異狀,把煞車面以外的痕跡擦掉後輪圈沒有受傷的跡象,真是好李家在!

介紹完第一彈了,第二彈是這個難登大雅之堂的東西
在淘寶和aliexpress俯拾皆是,仿Toupe S-Works(但沒有襯墊)的全碳座墊(91.5g)




老梗,磨一磨...


以前曾用過3張全碳座墊(Mega SD-06、SD-16/SQ1、白牌仿SLR造型),但都是在痛徹心肺的情境下和她們分手... 不過舊傷總是會癒合,於是我仍然抱著下一個會更好的心態,繼續尋覓傳說中又輕又帥又舒服的全碳座墊。前陣子引我上勾的是這兩個討論串:
http://weightweenies.starbike.com/forum/viewtopic.php?f=3&t=116900
http://weightweenies.starbike.com/forum/viewtopic.php?f=3&t=115378
唔...有一人投反對票+一樁慘案,但有兩人投支持票,我一向尊重民主決議,就再當一次白老鼠,買這張座墊來自虐吧! 不成功便成仁,如果我嬌貴的屁股還是坐不住,我就只好接受座墊是追求輕量化的最後邊疆了...

這塊"大理石板"在我車上也快一個月了,騎50km以內的路程倒還過得去,坐起來的感覺很類似Fizik Antares,甜蜜點蠻寬廣的,但中央的壓力更小,座墊的開口確實有效果。不過我覺得這張座墊調成接近水平時坐骨的壓力很大,要調成前端明顯上揚的怪異角度才好坐,但即使上揚也不會讓會陰有壓迫感,最舒服的姿勢反而是骨盆前傾和握下把的時候,壓力分布是最平均的。
但昨天去中寮山,總路程75km似乎讓這座墊破功了,騎到山上時還沒事,但回程時有一度我在座墊上連10秒都坐不住,真是情何以堪啊...好在不久之後感覺麻木之後沒那麼痛苦了,還是可以撐完剩下40分鐘的路程。
看在能減重50g的份上,我就繼續和這鐵石心腸的座墊再多多培養感情好了,希望下次別讓我一路抽車回家,拜託拜託...

BTW,目前的車重是5519g~
TOUPE的確真的要好坐的話,前面要稍微翹翹的
但是他又少了ROMIN或ROMIN EVO前面的壓迫感

閃電牌有安裝說明是中間1/3處要呈現水平微調,所以這很合理
敗家是無止盡的...囧rz

3Q脆皮雞排 wrote:
可以改天約g大~我們...(恕刪)

週六應該會再上中寮山, 改用XR300+RX200看看爬山有沒有Fu...

givemelightbike wrote:
最近又換了些新玩具首...(恕刪)

我也是在看這座墊說, 原先用Romin比較沒有壓迫麻木的感覺, 我之前覺得車架較顛的的原因之一應該是全碳坐墊, 如果覺得坐了很痛可以轉賣給我....HA!
今天換上慣用的XR300+XR200+Aspide座墊, 果然爬山的感覺回來了, 看來爬山我完全感覺不出Altamira 1.0與FM066SL的差異.

不知為何鋁框輪組遇到坑洞比全碳纖輪組還Q,

這次改用XR300+XR200輪組的平路就無法維持35lm/hrs的速度了, 沒把握是輪組的差異還是風向還是週四騎訓練台沒力了,需要更多的比對
a34349a wrote:
不知為何鋁框輪組遇到坑洞比全碳纖輪組還Q,


碳框不一定會軟Q,高框碳板比鋁框硬多了。

givemelightbike wrote:
碳框不一定會軟Q,高...(恕刪)


原先以為碳纖比較吸震說...
為知為何抽車FM066SL比Altamira有樂趣, 抽車時間變長了...
請問這樣的裂縫是原先前叉的品質異常? 還是鎖裂的? 有安全問題嗎? Thanks!


這應該是鋸短的時候動作不平順造成的吧?

a34349a wrote:
請問這樣的裂縫是原先...(恕刪)


不知你是用什麼工具鋸的? 如果是用32T細齒鋸條慢慢鋸應該不會剝離。

那個剝離的位置在龍頭之上,受力不會很大,用環氧樹酯(AB膠)填起來避免它繼續擴大就好。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